(命理浅说)3。干支历
三、干支历
目前,我国用来记时的历法主要是阳历和阴历。阳历又叫新历、公历、国历,最先是由古巴比伦人所创立,后来传到古埃及和古罗马。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的。目前通行世界的阳历又叫格里高利历,是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开始推行的历法。例如,今天(这篇文章写作的这一天)是2023年3月13日,这就是阳历的表述。
阴历又叫旧历、农历,是我们的祖先所创立的一种历法。它以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同时又兼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因而是一种阴阳合历。例如,今天(这篇文章写作的这一天)是二零一五年正月廿三,这就是阴历的表述。
除了上述这两种历法之外,我国还有一种相当重要的历法,那就是干支历。它是一种用天干地支来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这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一个节气配一个中气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两两相配,天干在上,地支在下,从甲与子配起,甲子、乙丑……壬申、癸酉,配到此处,天干已经配完,地支还剩下戌、亥两个,怎么办呢?很简单,天干从头再来,回到甲,重新与剩下的地支配对:甲戌、乙亥。配完这两组,地支配完了,又怎么办呢?同样很简单,地支从头再来,回到子,重新与剩下的天干相配:丙子、丁丑……如此循环往复,一直配到壬戌、癸亥,跟着又回到甲子、乙丑……由于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十与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因而从甲子出发到重回甲子,需要经过六十次配对。民间所说的“六十花甲子”,所暗含的其实就是这样的意思。干支历以六十为一个周期,也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明白了天干地支的搭配之后,下面就来讲讲干支历是如何用干支组合来记时这个问题。
先用干支配年:从甲子开始,按顺序排下去,六十年一个轮回。例如,一九八四年是甲子年,八五年就是乙丑年……去年(2023年)是甲午年,今年(2023年)是乙未年……
配完年之后,跟着就配月:一年有十二个月,刚好跟十二个地支合配,因而正月配寅、二月配卯……十一月配子、十二月配丑。为什么正月不用地支之首子而是用寅呢?这牵扯到历法变更问题。据说,在干支历初起之时是以农历十一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的,到了后来才把寅月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再后来又有反复,直到汉朝改正朔,寅月作为一年首月这种历法才最终被确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月份也是以六十为一个轮回,一年有十二个月,五年就有六十个月,因而如果以连续十年为一个周期的话,那么这个周期的后五年的月份的天干地支的排法是重复前五年的排法的。这就是“五虎遁”口诀的根据。月份的天干其实也是从甲开始的,从甲子开始,甲子、乙丑、丙寅……甲年的正月就是丙寅,二月就是丁卯……一直排下去,排完了就再回头,循环往复不止。
排完年、月之后,跟着就排日:从甲子开始,一直排下去,排完后又重回甲子,六十天一个循环,周而复始。由于一年的天数较多,排日的口诀不太好归纳,因而除了盲师以外,一般人都不会刻意去记排日的口诀,遇到有需要的时候查查万年历就行了。
排完年、月、日之后,跟着就排时: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刚好对应十二时辰,而十二时辰又刚好跟地支数合配,因而十二时辰的地支是固定的,从子时开始,一直排下去,排到亥时,然后又重回子时……天干的排法也是从甲开始排,甲子、乙卯……一直排下去,六十个时辰一个轮回,周而复始。这也就是“五鼠遁”口诀的根据。
干支记时就是把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合起来,利用它们的组合来记录时间。例如,2023年3月13日,这是阳历的记时法。二零一五年正月廿三,这是农历的记时法。乙未 己卯 戊子,这是干支历的记时法(若时辰为子时,则为乙未 己卯 戊子 壬子)。
问题:
1.干支历始于何时?哪一年为甲子年之首?
传说大挠制作出天干地支,黄帝元年为第一个甲子年,但这些都只是传说,不足为凭。此问题目前还无法考证。
2.干支历有什么用?
天干地支是各种术数所采用的重要信息符号;若脱离了它,很多术数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注:干支历时辰的定法与阳历的有所不同,阳历的一天之始为午夜十二点,而干支历一天之始为晚上十一点钟,这是学易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附:六十甲子排序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