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浅说)21,什么是气?
二十一、气是什么
气是什么?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幼稚:气不就是空气吗?这还有什么好问的?诚然,空气是气,但是,气却不仅仅是空气,它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哲学内涵。在我国的传统哲学中,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那么,气的这种哲学内涵是怎样形成的呢?
1.山川之气
“气,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皆从气。(《说文解字·气部》)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礼记·月令》)
“天地之气,合而生风。”(《吕氏春秋·音律》)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
最初,气是一种自然物质始基,指自然之气、山川之气;阴、阳、风、雨、晦、明等自然现象都是气的征象。而在各种气当中,空气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气了。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到,贯穿于阴、阳、风、雨、晦、明之中;它看不见,摸不著,却又很容易被人感觉得到。对于擅长悟性思维的先民们来说,空气这种介乎具体与抽象之间的特征无疑让气具备了哲学化的潜质。
2.呼吸之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郑玄注)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凡是学过生物学的朋友都知道,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水分和空气这三样物质。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来说,它们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来进行光合作用;只有通过光合作用,它们才能够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得到促进,并使它们的生命得以维持。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它们/他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只有这样,它们/他们体内的各种循环才得以正常进行,而它们/他们的生命也才得以延续下去。
那么,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来自空气中了!空气中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何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主要是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这种科学的解释,相信我们的先民们还意识不到!可尽管如此,相信他们还是能够很直观地意识到呼吸之气的重要性的!毕竟,当一个人没有了呼吸之后,他就没有生命了;当一个人没有了生命之后,他就没有呼吸了。这是很直观的现象,也可以成为很浅显的道理。
3.精神之气
“气也者,神之盛也。(《礼记·祭礼》)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公孙丑上》)
当一个人呼吸到清新空气的时候,他自然会感到神清气爽;而当他呼吸到恶浊空气的时候,他十有八九都会感到气噎难受。气的清浊对一个人的身体及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清气所带来的是好的影响,而浊气所造成的则是坏的影响。因此之故,古人自然就会对气的清浊特质十分重视了。久而久之,气的清浊特质就会通过人的感受而内化为人的气质状态。这样一来,呼吸之气很自然就升华为人的精神之气了。气定神闲、神气活现、心高气傲、气急败坏……汉语中俯拾皆是的这些跟气有关的表述就是由精神之气积淀而成的。
4.生命之气
“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礼记·祭礼》)
前面讲过,呼吸对人的生命极其重要:有呼吸,生命才能够延续下去;没有呼吸,生命将会终止。可以说,呼吸关乎生死。基于这个理由,呼吸之气升华为精神之气之后,必然会进一步升华为生命之气。何为生命之气?生命之气就是生命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的那种气!
5.宇宙万物之气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鹖冠子·泰录篇》)
把生命之气同时向外扩展和向上升华,生命之气就会演变成宇宙万物之气。
事实上,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就是在作为自然物质始基之气的基础之上对气进行哲学化处理、从而把它拔高到哲学层面的。到了西汉时期的大儒董仲舒那里,气的哲学化意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董仲舒及其后继者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础。
启示:
(1)前面讲过,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水分和空气这三样物质。从气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无论是阳光、水分还是空气,它们其实都是气:阳光是太阳的“精气”,水分是水的“精气”,空气是“清气”;这三种气的交互作用就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2)气哲学认为,万物皆气。人作为万物的一员,自然也是气聚之物;八字是人的命运符号,自然也是气的载体。气有清浊之分,命有好坏之别。八字就好比是人的气场,从气的状况可以判定气场的状况,从气场的状况可以窥见人的造化层次。
附录:
中醫的氣
西醫強調人體的物理結構,並相信人體由不同的有機及無機物質組成,這些物質組合成蛋白質、細胞、組織、器官、生理系統以及整個身體。而中醫則有著不同的觀點,中醫並不強調分離的部分,而是以身體為一個整體,並認為整個生命系統乃由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所組成,有些組成部分有較多的能量特性,有些組成部分則有較多的物質特性,由於這些部分對人體生命活動十分重要,它們有時候會稱為人體的精微物質,它們包括氣、血及津液。
中醫理論並沒有細胞的觀念,它們認為人體是由氣、血及津液這些精微物質所組成,這些物質與身體各部相互作用及影響,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中醫理論中的氣是甚麼?
古代中國人認為氣是構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質,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氣的運動與變化的結果。
「氣」有著像氣體一般的流動特性,並可以理解為體內構成生命的「能量」或「動力」,這能量會流遍全身,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
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及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及最重要的物質,並構成人體臟腑及經絡生理功能。氣的概念及本質最好通過了解其功能與特質來予以定義。
氣的生成
人體的氣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自父母傳下來的「氣」,稱為「先天之精氣」;二是來自自然界的物質,包括空氣、食物及水。來自空氣的稱為「清氣」,來自食物和水的稱為「水穀之精氣」。兩種精氣會用作氣的原料,並通過以下臟腑的加工及轉化而形成人體之氣。
首先,腎會將先天之精氣往上輸送,並與脾化生的水穀之氣結合,然後這氣會繼續向上,與肺所吸入的清氣結合而化為人體之氣。
如上所述,中醫認識到保持身體健康的一些重要因素,除了先天的遺傳及臟腑的平衡外,健康的生活模式特別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亦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透過健康的飲食,我們才可從飲食物中獲取最寶貴的精微物質,以生化人體之氣。
氣的功能
1. 推動作用
就如風﹝高度活躍之氣﹞推動了帆船及轉動風車一樣,人體的氣是身體重要的能量,推動著各種功能。中醫認為氣能激發人體的生長發育,促進人體臟腑、經絡及組織的生理功能。此外,氣促進血的生成及循環,以及津液的代謝。若出現氣虛的情況,氣的推動功能便會減弱,生長發育會因此變得遲緩,而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亦會減弱,血的生成亦會出現不足,造成一連串的健康問題。
2. 溫煦作用
自然界中,氣態比液態含較高熱能。同樣地,身體中的氣亦有像熱能般的溫煦作用。作為身體熱力之源,氣為身體提供溫暖,保持了人體體溫。若有氣虛的情況,便會引起體溫下降、惡寒怯冷及四肢不溫等症狀。
3. 防御作用
中醫認為致病其中的一個原因為外邪的侵襲,外邪是引致疾病的環境因素,它們分別為風、暑、濕、燥、寒、火。透過抵御外邪的侵襲,氣保護了身體,並維持著健康的生理功能。氣的防御功能可理解為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4. 固攝作用
固攝有統攝、控制及固定的意思。氣的固攝作用表現為對身體物質及臟腑的鞏固,並讓身體組織維持於正確及應有的地方及位置。氣使血液運行於脈中﹝血管中﹞,防止其逸出脈外。這些氣亦控制了汗液、尿液及唾液的分泌及排泄,防止津液流失。還有,氣能固藏精子,防止其遺泄,並有固定臟腑器官的位置及防止下移的作用。若氣虛,氣的固攝功能便會減弱,引致健康問題如出血、尿頻、早泄、腎下垂或胃下垂等。氣的推動作用與固攝作用互相補足,一方面,氣推動了血的循環及津液的分布;另一方面,氣控制及調節了津液的分泌。
5. 氣化作用
氣化是指在氣的作用下體內所發生的各種變化。透過氣化作用,氣能將身體的物質相互轉化,轉化為氣或其他精微物質。例如,食物經過氣化作用後,會化為水穀精微,然後轉化為氣及血。同樣地,食物殘渣經過氣化作用後,亦會化為尿液及糞便,排出體外。整體地說,氣對機體精微物質的轉化及代謝有著重要的作用。
氣的運動
氣透過不同的運動進行各種功能。氣的運動在中醫理論中稱為「氣機」,不同的氣有著不同的運動形式。基本上,氣有四種運動形式,分別為升、降、出、入。這些運動非常重要,若它們停止,人的生命亦會終止。
不同臟腑之氣各有其獨特的運動形色。例如,脾氣有向上升的特性,會將水穀精微上輸,這功能稱為「升清」;而胃氣則有向下降的特性,將食物殘渣往下輸,這功能稱為「降濁」。有些臟腑之氣並不限於一種形式,例如肺氣於呼氣時「出」,吸氣時「入」;並於宣發時「升」,肅降時「降」,肺氣可說具有四種升降出入的運動形式。
各種的氣運動形式互相協調平衡,升與降的運動相協調,而出與入的方向亦相平衡。這協調平衡,對促進組織、臟腑及經絡的生理活動非常重要。若體內氣機失調,身體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如肺氣的下降運動受阻,會出現咳嗽,中醫稱這情況為「肺氣不降」;胃氣上逆亦會引致噁心及嘔吐等。
氣的種類
中醫認為氣可以按其不同的功能、特性及運動分類,它們分別為元氣、宗氣、營氣及衛氣。
1. 元氣
元氣是最原本的氣,亦是身體中最重要及最基本的氣。元氣乃屬先天性的物質,它先由腎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之後又倚賴脾胃化生的後天之精所充養,元氣發於腎間﹝命門﹞,並通過三焦循行全身,內至五臟六腑,外達肌膚腠理﹝身體的表面﹞。元氣是身體所有生命活動的動力,除了促進生長和發育,它更可維持組織、臟腑及經絡 的功能。
2. 宗氣
宗氣是指積聚於胸中的氣,其生成是由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脾胃從飲食物中化生的水穀精氣兩者結合而成。宗氣主要聚集於胸中,貫注於心肺之脈﹝血管﹞,於呼氣時「出」,吸氣時「入」,它運行於呼吸道之間,促進肺的呼吸運動,並控制著語言及聲音的強弱。此外,宗氣更流貫了心脈,推動及調節心臟的搏動以及血氣的運行,並影響肢體的寒熱與活動。
3. 營氣
營氣是具有營養作用的氣,它們經常在脈中﹝血管中﹞運行,與血有著密切關係,由於營氣與血常一起運行於脈中,故亦有「營血」之統稱。營氣主要由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所化生,它從中焦開始,經肺進入經脈,周流全身。營氣有陰的特性 ,能將氣轉化為物質。透過注入於脈中,營氣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並促進了血液的化生。營氣亦會為全身的生理活動提供營養。
4. 衛氣
衛氣是負責保衛及抵抗外邪的氣,它可以被理解為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能保衛身體免受疾病的侵襲。與營氣比較,衛氣屬陽,並有較多功能性的特質。
衛氣與營氣一樣,都由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所生成,但它們循行的位置卻不同,衛氣行於脈外,營氣行於脈中。營氣主要散布於橫膈膜及胸腹內,而衛氣則在體外循行於皮膚之中。一方面,衛氣保衛了身體並抵御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它調節及控制汗孔的開合與汗液的排泄,以及為臟腑、肌肉及皮毛提供溫養作用。
營氣及衛氣同出一源,各行於脈中與脈外。透過協調營氣﹝陰﹞及衛氣﹝陽﹞功能,身體維持了健康的發汗、恒溫及免疫功能。
氣的生成流注圖
空气 水谷之气 先天之精气
(食物和水) (从父母传下来)
↓ ↓ ↓
肺(肃降) 脾(运化) 肾(藏)
↓ ↓ ↓
清气 水谷精气
↓ ↓
↘宗气↙ 元气(真气)
↘(元气与宗气结合↙
而生成正气)
正气
↙ ↘
卫气 营气
(附录中的这篇文章拷贝自以下这一网站:
http://www.shen-nong.com/chi/principles/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