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看“脸”!脸上藏着那么多中医问题。
脸色就像一面镜子,反应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中国人的脸色根据个体差异略有差别,但健康人总体表现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即明亮润泽有血色。脸色会随着后天环境、饮食、状态等的改变而变化,但只要符合明润含蓄的特征,仍属于正常范畴,或病浅易治。若面色晦暗枯槁,提示病情深重,气血精气已伤,预后不佳。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面部的色泽可以反映脏腑经络的气血变化情况从而诊察疾病。面部颜色常分为五种:青、赤、黄、白、黑,《内经》认为,五脏的病变在面部表现为不同的颜色,而偏向某种颜色的脸色,也往往暗示不同的健康问题。
面色发青:肝郁气滞
面色发青常提示肝病、气滞血瘀、寒证、痛证。
青色肝之主色,肝在志为怒,我们常常见到“气得脸色发青”的描述,郁怒伤肝故面色发青。面色青黄者,多见于肝郁脾虚之人,胁下有癥积作痛。寒主凝滞,血脉运行不利,因而,面色发青。不通则痛,血流不畅,所以疼痛,面色也青。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面色潮红:虚火上炎
脸色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而两颧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赤色为心之主色,心火偏旺可见面色泛红。热邪迫血充于面部血脉,而面部脉络丰富,所以面部呈红色。
面色萎黄:脾虚湿盛
黄色为脾之主色,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不能充养肌肤,营血化生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其本色显露,面色萎黄。又脾主代谢水湿,脾虚湿蕴常导致面黄虚浮。面目一身具黄为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肝癌、胰腺癌等症的患者也会脸色发黄。
面色苍白:气血不足
白色多为虚证、寒证或失血,血液不足、不能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血液的运行和生成又是靠气的,气能生血,气虚则血虚不能够营养面部。阳虚无力推动血行,水湿不化,故面白而虚浮。白色为肺之主色,平素脸色苍白的人,多为肺卫不固,易受外邪侵袭。
面色黯淡:肾虚水泛
脸色发黑黯淡,多见气滞血瘀、寒证、肾虚或水饮等。肾虚水邪泛滥,特别是眼窝黑,是水饮病的见证。面部黑斑,如蝶状,多见于妇女带下病,多属于肾虚血瘀的病症。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找中医看中医,来白露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