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静制动”?王阳明说了八字真言,字字殊机
众所周知,明代的王阳明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也就是说,他的哲学绝不只是在理论上深挖,相对于其他哲学家来说,王阳明的哲学更关注理论在现实当中的实践与应用,如在经历过“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多次屡建奇功,就足以证明他的军事哲学,并非浪得虚名,更不是一纸空话。
据《传习录》的记载,王阳明不仅平定了困扰南方四省的大规模叛乱,而且他还率领没有实战经验的民兵,仅用35天就击败了数万精锐敌军,后来还平定了江西王宁的叛乱。
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军事哲学,并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靠运气,而是基于对于人性深刻认知以及总结出来的用兵逻辑,甚至可以说,王阳明是一位“以静制动”的高手。
那么,为什么需要“以静制动”呢?
关于“以静制动”,王阳明提出了八字真言,即: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很多人以为这个道理简单,但其实是字字殊机。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先看“此心不动”,所谓“此心不动”,指的是不受到外在一切与自身欲望干扰与影响的情况下,其“心”所能达到的一种状态。
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其内心永远处于一种“动”的状态,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念头不断念念相续,无法真正的停止下来,于是就会让我们作出许多错误的判断以及形成许多错误的认知。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能够做到“此心不动”时,他不但会减少自身的失误,而且也能够看到对手的漏洞,如平叛“宁王之乱”就是如此,即宁王在叛乱时的妄动被王阳明捕捉到之后,王阳明才可以随时抓住宁王的漏洞“随机而动”,不仅可先发制人,而且后发制人,而这其实正是兵法的精髓,也是“以静制动”的原理与逻辑。
从另外方面讲,我们普通人的“心”就是经常处于“妄动”的状态,以至于让我们对于自己的妄动完全没有觉察能力,继而受到外在环境以及自身欲望的干扰与影响。
因此,唯有“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才会有意义,否则,胡乱妄动,当然会错漏百出了。
甚至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一个被自己的心念加工过的世界,或者说是被我们的成见扭曲过以至于偏离了真实的世界。
所以,才需要修行或避免外在的干扰,让自己的“心”重归于不动的状态,方可让一切“理”自然显现,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妄动”的干扰,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这正是“以静制动”的原理,也是王阳明提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八字真言的高明之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了凡四训》《智囊全集》《峤南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