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不就是处女座、洁癖、完美主义吗”丨对不起,你对强迫症好像有点误会
提起强迫症,可能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强迫症不就是处女座、洁癖、完美主义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办公桌太乱,不得不收拾一下;外出锁门总不放心,检查两次;发个朋友圈,只有八张图,总有些遗憾;疫情期间,多洗几次手......这些情况下有人会不时调侃“自己简直是个强迫症”。
在浏览网页时,也经常会看到,“逼死强迫症”“强迫症者慎入”“强迫症的福音”等一些标题的文章。
这种对强迫症的调侃,会误导大众对强迫症的正确认识和重视,会让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感到不被理解、被轻视和嘲笑,甚至导致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去向他人讲述、寻求帮助,而独自承担疾病的痛苦。

真正的强迫症是一种疾病,一种由生物、社会、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参与形成的精神疾病。
强迫症患者承受着严重的焦虑和恐惧,在行为上常常“过度回应”,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他们理性上觉得没有必要,但心里又控制不住,异常痛苦,这种心理冲突强烈、尖锐和持久,他们生活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常人难以体会。
让我们对强迫症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正视,少一些调侃,少一些指责,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疾病,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那么强迫症患者有哪些表现,经历怎样的痛苦,该如何治疗和康复呢?患者的亲人和朋友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01 什么是强迫症
- 案例一
张女士,31岁。开车时常常脑子里会出现“刚才是否撞到人了”的念头,一开始能通过自我安慰“想多了”或者询问坐在身边的人来自我排解,后来越发严重,连坐车都会出现“是否撞到人了”的念头,并开始感到焦虑、紧张,经常需要停下车反复确认没有撞到人后才能继续开车或乘车。有时站在窗户边(张女士家住11楼)担心自己会控制不住从楼上跳下去;看到尖锐的厨具或刀就担心自己会拿着它们去伤害自己的孩子等。这些想法越想控制它,越是无济于事,因此张女士变得不敢出门、不敢进厨房做饭、刻意要避开窗户,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实在熬不下去后在丈夫的陪伴下来门诊就诊。
- 案例二
小孙,今年20岁,大学在读。刚到门诊就诊时,一直站着不愿意坐下,他说“担心诊室的椅子不干净,所以还是站着心里会好受些”。除此之外,上课的时候要反复擦自己的桌椅,不擦会觉得“桌椅可能不干净”;不愿意和同学接触,怕别人碰到自己或自己的手碰到别人而不干净;扔垃圾后会反复洗手,但洗好后还觉得“刚才有没有洗干净”。如此反复持续半年,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每次洗澡要花2-3小时,导致同寝室同学无法忍受,在老师建议下才到医院就诊。
强迫症,是精神科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思维或者强迫行为。
患者明知道这些观念或动作无意义,却无法控制,为此深感焦虑或痛苦。
从以上两个例子里的患者表现来看,他们都是患上了强迫症。

02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 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是反复的、持续的、侵入性的想法、冲动或者画面等。
患者往往认识到这些是没有必要的,想摆脱但却难以摆脱,会有明显的焦虑和精神痛苦感。
- 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则表现为能被观察到的重复行为,比如强迫洗涤、检查、询问、仪式动作等;也可以是某些隐匿的重复心理活动,比如强迫计数、祈祷等。
强迫行为往往跟强迫思维密切相关,是为了预防或减少强迫思维中担心的可怕事情发生,例如碰到脏东西,担心感染疾病而出现的强迫洗涤行为。
此外,除了强迫症状,强迫症患者还常常存在焦虑、回避、强迫家属等其他症状。
其实正常人也会出现一些强迫表现,比如核对账目、检查门锁等,但表现轻,时间短,不觉得痛苦,不影响生活,这并不是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的症状更加频繁、强烈和持久,他们也承受着更巨大的痛苦,疾病可能使他们与家人的关系日益紧张,逐渐无法完成学习和工作,越来越回避外出活动和人际交往。

03 强迫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强迫症的病因比较复杂,遗传的易感性、神经递质的失调、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等均可能是致病因素。
此外,工作压力、生活经历、人际紧张、经济困难、教养方式、病前性格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参与了强迫症的形成。
调查显示,强迫症常起病于青少年,100个人当中就有1-3个人患有强迫症,但只有1/3的人会寻求医学帮助,个体从出现强迫症状到被确诊平均要经历17年。
如果一个人在15岁出现强迫症状,30多岁才确诊,这期间正是他从青春期走入成年期的重要过程,个体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生活轨迹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04 如何治疗强迫症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上述方法的联合治疗。
-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调节神经递质,修复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善强迫症状和减轻痛苦。
首先推荐的治疗药物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尽早、足量、足疗程治疗是关键。
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效果更好,两者相辅相成,治疗过程中需要分阶段有侧重的进行。
-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能帮助患者认识和学会应对强迫,学会改善思维、管理情绪及采取有效行为面对生活,并进一步整合力量、完善人格。
强迫症常见的心理治疗是结合暴露-反应预防的认知行为治疗。该治疗鼓励患者主动暴露于引起强迫症状的情境中,而不进行强迫行为,逐渐学会和焦虑相处,通过反复练习最终实现症状缓解。

强迫症的治疗过程往往比较漫长,需要患者、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和配合,共同努力来面对疾病。
作为家属,要慢慢了解强迫症,对患者尽量不要说教和指责,尽可能理解他的痛苦,鼓励他坚持治疗,肯定他取得的进步,帮助他去丰富生活。
作为患者,坚持治疗至关重要,但也不要等病治好了才投入生活。在治疗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发现生活,丰富充实生活,在社交、娱乐、体育和各种文化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文字、图片、视频或其他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