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谈谈面相-网红脸和高级脸的根本区别。
文丨君君
哲学小说王子德波顿在他的书里写:“曾经有一次,我爱上一个上唇微微有些绒毛的女人。换做平常我会感到很厌恶,但这次我却奇迹般地被迷倒。她亲切的微笑、金色的长发或是聪慧的谈吐都不及这个特征更能激发我强烈的情感”,但是后来这位女士在朋友的建议下做了电疗,唇上的绒毛不见了,德波顿说:“我对她的热情也很快随之消退,尽管她有很多其他值得称赞的品质,但不可否认我当时只是爱上了她毛茸茸的上唇”。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所以印象深刻。不过对于审美,德波顿的观点肯定无法获得王思聪、陈冠希等的众中国男神的赞同,毕竟,“毛茸茸的上唇毛”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吸引男神眼球的元素,小尖脸和大眼睛、白皮肤以及大长腿才应该是。
男神们交往过的众女友,大都有卧蚕配着大双眼皮、高鼻子、嘟嘟唇、尖下巴,妆容精致,打扮入时。如果某一天他们的热情消逝,也绝对不会因为女孩儿电疗去掉了唇毛,或是新纹了眉,男神肯定是审到更完美的脸蛋了。
《爱情笔记》里比较过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其中之一是柏拉图式审美,“也是被世界上所有时尚编辑们认可的观点”。柏拉图说:“从一个美丽的女子身上,可以发现美丽包含数学的基本原理”。所有被认为是美丽的东西,都可以展示美丽的普遍性,它们的某个部分就是美的基本模板。
这种 “基本模板“的影响力非同寻常。韩国人眼中最迷人的中国女神,在如今的汤唯之前,其实是王祖贤。王祖贤当然就是柏拉图观念里的“美丽的女子”,一双眼睛富有神韵,极其出彩。这双眼睛戳中了当时韩国人对美的认同点、影响了韩国一代整容医生的审美。韩式双眼皮开眼角就是以王祖贤做为模板。甚至包括韩国医生喜欢的水滴鼻(鼻孔稍微外漏),也是照搬女神的鼻子。
我们大多数人跟柏拉图的审美观念相似,欣赏并向往着这些“基本模板”,认同“时尚杂志封面上的脸相对而言更接近于完美“的观点。尽管这种完美,在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解读形式。
中国传统上对于女性的审美,在相学上被称做“九善”面相,讲究美丽的女子要头圆额平、骨细柔滑;头发要乌黑发亮,嘴唇要红润饱满;大眼秀眉;手掌需纤细柔软;神气清媚,皮肤香洁。演艺圈许多让人一眼倾心的美人都最大程度地贴近这种面相。
另外一类被称作是“高级美“。这样的美人虽没有传统上的一眼倾城,但是比例协调,气场脱俗,因为耐看所以给人的感觉更加惊艳。例如超模杜鹃,脸上菱角分明,骨骼线条清晰,有刀锋一般锐利;宽眼距和鼻头又能显露几分单纯,嘴唇清新淡雅,还稍带点妩媚,整个人气质轻轻落落,疏离又性感。
唯独被炒的火热的“网红脸”,几处一比较,缺点儿天生丽质的自然感,又比不上脱俗美女的高级。说它不好看吗?它也好看,精致化了所有美的细节,它当然好看,但这样的美又似乎无法完全说服柏拉图以及他的信仰者们。
网红圈像一座奇特的城,城中的人孤芳独赏,城外的人嗤之以鼻;城中的人不想出去,城外的人不屑进来。
讨厌网红脸的人,与其说是不认同网红脸的“美“,不如说是不认同这份”美“背后的肤浅虚荣、随波逐流。《爱情笔记》中提到的另一种——康德的审美观,就认为对美的判断是一个“决定性的基础只能是主观的”判断。美不美的定义在于观众,在于观众用哪种眼光、受哪种心态的影响。这个现象可以比作是著名的缪勒-莱尔幻象。
同样的长度的直线因为两端箭头的方向不同看起来长短各异
我开头提到的德波顿,也是《爱情笔记》的作者,他的审美观和柏拉图相左。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克洛艾,并不是柏拉图信仰者们眼中的美女,甚至因为两颗门牙之间的小小缝隙,她被追求完美的人定义成丑都有可能。但是在德波顿看来克洛艾美得非同寻常,因为在她的美丽之中有些东西并不为那些所谓的柏拉图式的完美脸庞所有,他对克罗艾的爱情让直线两边的箭头呈分散放射的形状,他能轻而易举从克洛艾身上找到的她的与众不同之处,那条代表克罗艾的直线在他眼里显得更长。
“完美有一种专横的味道,也有一种枯竭的感觉,它甚至否定在创造完美的过程中,观者的作用。它用明确的教条武断地发表评价。真正的美丽并不可测量,因为美丽是流动变化的。美丽只有从某些角度才为人所见,而并非所有的角度,并非永远都看得见”。
什么叫真正的美?我的感受是这种美是不论来自哪种性别,会让人一直想盯着看,怎么看怎么舒服,看不见的时候,甚至还可能回想和怀念。《天才枪手》的女主Aokbab是个模特,身材纤瘦挺拔,模特特有的高级感令她浑身散发着和杜鹃一样的性冷淡气息。电影院里她初次出境,纯素颜的脸庞并不让我视觉上感觉到享受。
后来当我用一部电影的时间追着镜头里的她看,我发现Aokbab说话的时极有吸引力。她眉头微皱,眼神冷淡又有神,当她的五官一起动作,会显得嘴巴格外的好看。越到电影最后,她的容貌给我的享受感越大。在看过电影后好几天里,当我张开嘴巴说话的时候,大脑甚至会把我嘴巴张合的模样和电影里Aokbab的嘴唇动作相重合。
哪怕后来我发现不是每个人都认为素颜的Aokbab富有魅力,她独特的嘴巴仍然将她归属成我心里美人的样子。
我崇拜康德审美的智慧,又没法像德波顿一样霸气地否定柏拉图式的完美模板。爱我们的人的确能发现一大堆我们身上隐藏着的美,可惜“爱我们的人”只占这芸芸众生的零星几个,可是我们的自信又被掌握在大多数陌生人的手心里。社会潜规则要求我们必须做一些模仿和追随,才能得到大众认同。因此,对于多数相貌普通的大多数人而言,一边迫切地需要被外界欣赏,一边又难以触及内外兼修的高级美,这时一点后期加工:妆容也好,手术也罢,模仿成网红脸反而更容易些。
可是非要问我更偏爱哪种审美,我投简约自然美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