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不是玄学:用相貌心理学来解读性格
面相,是一种来自复杂阴阳五行体系学说的民间学问。它试图透过人们的面部特征,寻求对命和运的深度推测。
古人认为,阴阳五行之气化生天地万物,人禀命于天,则有表候于体。一切外在体表特征均蕴含着不同的命运信息,所以古人认为只要把握规律,即可从面部特征透出的信息中,推算出人之富贵贫贱及命运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面相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但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一个人的长相,确实与他的个性有关。
如果我们只研究相由心生部分的面相,而不管面相的玄学部分,那是更有科学道理的。我们的经验能够证明,内心阴郁的人看起来都很冷漠,内心阳光者的笑容一般也很真诚。
老人们常说,一个瓜的生、熟、苦、甜,看看它的形状与色泽,敲打它再听听声音,就可以知道了;一匹马是良驹还是驽马,看看它的体型、毛色、神态与气息,也能够判断出来。
对人的识别亦是如此。人所谓的“命”与“运”,与其“长相”、“气色”是分不开的。体态魁梧、声音洪亮、气色刚毅、神态沉稳的人,必然对他人更具影响力和掌控力。这种面部和身体特征,可能最初来源于先天因素(定数),但经过后天的发育与强化,最终成为影响其个人“命运”与“吉凶福祸”的重要力量。
相书中说,“口如泼砂,富贵荣华”,意思说若长相口唇饱满、红润,则生活富贵吉祥。显而易见,如果一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优渥,五官、肢体自然会呈现出健康年轻的状态,不仅体形均匀、健硕有力,而且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谚语说“ 十个光头九个富 ”,也是有道理的。一般的打工阶层,或普通员工,谁敢这样“锋芒毕露”呢?若不是老板、高管、业务精英,谁敢出这个风头呢?
在心理学看来,人的行为是个体选择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心理学中有个“社会影响”的概念,这包括了个人间互动发生的影响、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社会运行机制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人的影响等多个方面。[1]这些影响会塑造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能改变人们的个性和外表特征。
从面相形成的过程看,具有某种独特个性的人,会反复使用一类特定的表情动作,这将体现在他的面部肌肉上,形成特定的面容。
人类的身体机能往往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进化论认为,生物会在新环境的影响下,经常使用的器官持续发育进化,不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消失,习性随之改变,因而身体机能的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对此,可以用来解释面相的形成过程。
豁达开朗的人,脸部的笑肌(笑肌、口角提肌、口角降肌)发达,面慈目善;尖酸刻薄的人,脸部肌肉紧绷,笑肌退化,皱眉肌(位于眉毛中间末端,额肌、眼轮匝肌之下)发达,脸部长相显得严厉凶恶。
心情低落、困苦无助的人,经常做出皱眉的表情动作,会让眉间纹增多,勾勒出“三”或“川”字图形,或嘴角下垂,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发达,因而长相显得愁苦。
可见,心情影响表情,长期的某种表情又会对面部特定区域的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锻炼,最终影响到人们的面容。有一句话讲“人应该对自己四十岁后的长相负责”,是很有道理的。四十岁后的长相,越来越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心境,这是由他独特的经历、心态和生活环境造成的。
关于面相,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对此也进行了颇有兴趣的研究。Nichola Rumsey和Diana Harcourt所著的《外貌心理学》一书中认为,身体与外貌是表明个人身份和特征的有力线索,是被他人感知的第一信息。
所以,面部及表情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它比身体其他部位具有更多的展露,能够提供一系列重要的社会信号。Bates和Cleese在一项研究中指出,“有一个惊人的数据统计,地球上同时会出现60多亿张人脸,但因为基因、发展阶段、人生体验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每一张脸都是独特的。”正因为如此,面孔照片被广泛用作身份证明的主要证据。
在17世纪的欧洲及盛唐时期的中国,拥有双下巴是非常美丽而时髦的,因为这显示着富裕的家境,能够享有充足的饮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拥有深褐色的皮肤是非常时尚的,这显示着这个人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可以去阳光充足的地方享受自在的生活。反之,瘦弱的身形、黯淡的皮肤、枯黄的头发,也是一个人生活困顿的表现。
所以,不论有人怎样反对面相的存在,你都无法否认外貌、着装、身形,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有关。而生活环境又会影响人们的运势,最终或多或少地对人们的心理和个性产生影响。
一个人的外貌除了可以提供是否美丽迷人的外部信息,还有助于让他人看出他的性格特征,并且持这样看法的人,从古自今,由来已久。西塞罗相信“面部是灵魂的表现”,莎士比亚认为“没有任何艺术能够表现面部蕴藏的思想结构”。亚里士多德是国外最早对人的面部进行描述和研究的学者,他总结出“前额小的男人变化无常,前额圆的或突出的人是急脾气的”,“目不转睛的注视表示厚颜无耻,招风耳则表示这个人喜欢闲聊并喋喋不休”(Burr,1935)。
而在18世纪,瑞士的一名牧师Johann Lavater写了一篇关于人相学的著名论文;他认为“精神崇高的人最美丽,道德败坏的人最丑陋。”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很多人喜欢根据头部的形状判断个体的道德品行和人格特征。
查阅古今中外一些书籍,可以发现不少关于外貌、面相与人格相互关联的观点。虽然这些看法主要来自于一些民间智慧和经验,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以貌取人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与陌生人初识的场合,由于缺少关于对方的详细信息,我们只能从这个人的衣着、神态、长相、气质方面进行推断。虽然得出的结论不尽全面、可靠,判断的过程或多或少地套用了刻板印象,但这样的推论对人际交往仍具有高价值的帮助。
宫殿坤在其硕士论文《中国人的面相初探:效应和类别》中,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对中国人面相的效应和类别进行了初步研究。
宫殿坤的第一个实验通过使用真实选举中获胜者和失败者组成的面孔对,考察面相效应是否存在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跨文化一致性。其一为2002年美国参议院选举中的获胜者和失败者照片,共33对;其二为1998年中国香港立法会选举中,地区直选部分的获胜者和失败者照片,共19对。
第二个实验是从三个方面考察面相的效价和类别情况,被试总数为565人。被试被要求根据第一印象对预备实验中获取的仿真面孔进行分类。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被试能够正确预测美国和香港的选举结果。对美国选举的预测结果为57.61%,而对香港的则为54.53%,均超过了随机水平,这显示了面相效应不仅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跨文化一致性。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被试对面孔的分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富贵相和贫贱相的分类成绩为66.61%,对君子相和小人相的为65.94%,对四类面相混合条件下的为59.15%,这再次验证了面相效应的存在。之后,该研究还将被试对每种面相特质推理的结果绘制成雷达图,比较四种雷达图发现差异明显,这从特质结构角度验证了四类面相是相互区别和客观存在的。
基于以上研究,该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人身上存在着面相效应,而且存在着更细微的分类,即富贵相、贫贱相、君子相和小人相。[2]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将《外貌心理学》中的一个观点作为总结:“尽管有些证据相互矛盾,我们还是认为外貌与内在性格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联系”。不过,我们也要知道,面相的解释功能是有限的,“没有证据证明面部特征与智商有显著关系。”
我特别强调,在识人的领域,只探讨“相由心生”部分的面相,而关于面相的玄学部分,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因为,我并不认为面相可以解释一个人未来的“命”和“运”,我只愿意将对面相的解读,用于评判一个人的个性、人品和稳定度。
[1]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P439.
[2]宫殿坤.《中国人的面相初探_效应和类别》.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