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品牌电气时代的命名与设计大赛
作为一个非汽车爱好者背景的汽车从业人员,一向对经典车型及历史年份不甚敏感,大概是因为本身接触汽车较晚,从业后又忙于枯燥的具体量产项目,无暇体验研究经典车型及各种传奇故事车型的乐趣。但人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从大概十年前Tesla重新把“电动汽车”这一概念重新带回汽车行业以来,最近的这两年算是基本上确立了未来10年甚至15年的汽车发展方向,虽然许多人把“电动化”和其他“几化”凑了个非常政治八股的名字叫做“新四化”。这一历史进程,身在其中,体会就愈发深刻了。
但大家都知道,只有电动化这个概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颠覆,其他的诸如自动驾驶之类的还存在技术路线分歧,网联化本身在传统能源时代也在不停发展,共享化就更是需要技术和社会环境的支撑,短期内看不到太大的商业价值。只有电动化基本已经确立了清晰地技术路线,各大汽车集团纷纷加码,激进如VW AG已经几乎ALL IN 。特别是最近两年这种电动化的路线已经越发的明确下来。作为豪华品牌阵营在处理电动化或者新能源的问题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前瞻性,一方面由于相对高的售价可以覆盖新动力系统带来的成本上涨,另外一方面豪华品牌的产品需要在功能性之外追求更多的心里层面满足,动力总成的创新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切入点,我想这也是为什么Tesla一开始就放弃了(至少初期)走量品牌的定位。
国人习惯并称的ABB三个主流的德系豪华品牌在这一个电动化浪潮中表现的非常有趣的策略差异,奥迪实际意义上的关注是相对较晚的,但却是第一个明确锂电动力为基础的品牌,也是第一个推出平台化电动汽车产品的品牌。奔驰在燃料电池方向和锂电方向来回尝试了许久,最后在今年也决定了使用锂电池为基础的技术路线推出了第一款电动产品。宝马作为品牌调性相对极端的车型,在这件事情上就相对烧氢还是电动挣扎许久,在三个品牌中第一个推出独立的i品牌来作为电动车序列的发起。i8更像是在品牌调性和动力平台之间妥协许久才决定的车型,但无论如何是三个品牌中最先作出独立电动汽车产品的品牌,但整体的设计风格在今年又迎来了一波推到重来。
独立电动车品牌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尽量实现和目前传统能源产品线里的车型形成定位定价差异,不然相同尺寸的电油车之间一旦产生直接比较,估计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子品牌的名称在如此重要的时间点和品牌策略面前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个名称未来极大可能会成为类似 Audi-Quattro,MB-AMG,BMW-M这种紧密的品牌-子技术品牌链接关系。目前看传统豪华品牌在起名字方面的功底确实是功力深厚,虽然许多国内自主品牌发展势头很强(2023年之前),但在起名字这种商业运作的功力上感觉上显稚嫩,不论是通识率还是联想上都很难相提并论。同样的在设计上面,作为外在的第一印象,各个品牌的设计策略也是在大品牌-子品牌,统一-差异这个无限矛盾中不断尝试,我们可以在这个随笔文章中简单聊聊。
Audi 奥迪
e-tron最早是一款2023年概念车的名称,其实一款车型名称变成一个子品牌或技术品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比如Quattro也是这个样子,估计是奥迪的习惯吧。彼时的e-tron Concept实际上就是换代R8的show car ,承担的更多的市委下一代R8预热的身份,增加一个电动的噱头也是为了在推广和宣传上带一带技术概念,不然单讲设计这件事情在媒体沟通中实在是比较干涩,毕竟大部分人很难理解到设计的具体“设计技术层面“的概念。
但是十年之后我们再看这辆车仍然能够感觉到奥迪设计的前瞻能力是非常可怕,因为许多“电动”味儿的元素在十年之前就已经被早早的尝试并确定下来,诸如精致却封闭的空气动力学轮毂或者带有细节的封闭格栅以及灯厂的一贯强项-强调图形表达的大灯等,其他诸如形态比例曲面之类的经典就不在这这里啰嗦了。
E-TRON本身的命名也是非常出彩,首先对于彼时的最大市场美国来说“TRON”是一个非常具有识别性的和科幻科技相关的词汇,“E”又很鲜明的支出了电动车的身份,总体一共只有5个字母两个音节,在流传度和识别性上都非常大的优势,后续的电动车直接使用估计也是看中了这一点,而且有近10年的铺垫,推广性上也非常靠谱。
然后最近这件事情可能存在变数,因为奥迪接连发布了三辆“AI”命名的新车:AICON AI:MEAI:TRAIL 。虽然都是设计概念车,但“AI”这个名字无疑在蹭热度和强调智能型方面更胜一筹。个人猜测e-tron未来会变成一个技术品牌而AI则作为系列子品牌。全新的AI系列可以明显的看出和过往设计语言的切割,整体年轻和侵略性更像,从各个模糊的body type可以看出许多的设计上的不妥协。后面有机会可以逐辆聊一聊。
BMW 宝马
i品牌的诞生从时间上充满了不确定性,一般从理论上来说2023年就发布了量产基础的概念车 i3 & i8 concept。
但一直到2023,2023年才又量产车型发布,从时间上来看是非常不正常的。因为从一般车企的操作来看,这种Production based Concept ,一般都是造型冻结基本都是模具数据都验收后才着手设计这种概念车,两者的时间差一般很少会超过两年,可以想象必然是在后续的测试和量产环节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能将许多夸张的概念车完美的呈现在量产车上反向的说明了BMW的设计可行性能力超级强大。
i3及i8展现出的惊人设计能力对于当时的许多概念车来说是当头一棒,它们对物理造型语言的运动和表现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核心的设计总监Benoit Jacob ,设计师Richard Kim分别加入了拜腾和法拉第,不管这两个品牌目前运营情况如何,但仍然是新能源造车势力中设计水平绝对的顶尖存在。2023年i8辆车之后足足过了4年才后i品牌后续的BMW i Vision Dynamics Concept,然后目前也没有任何量产的消息,我猜测这个也是许多i品牌设计设计师出走的原(CHA)因(QIAN)吧 。
回到起名字的问题上,“i”本身是一个许多正面形容词的首字母,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苹果的“i”化之后,许多跟风而起的产品也喜欢冠以“i”开头,这就到这这个品牌名称本身的力量被削弱了,后面如何运作真是让人无法捉摸啊,也许一切都要看到以“下一步”来命名的i next 上了。
Mercedes-Benz 奔驰
奔驰在新能源的路上也非常有趣在推出"EQ"之前,最早的新能源概念车一下搞出了三个概念,分别是BlueZero,F-Cell,E-Cell,等于是一个新能源技术平台+两种电池技术,这辆车本身的技术信息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本质上它是未来B级的一款show car。但有意思的是奔驰作为三个豪华品牌中最强调豪华感的品牌选择在自己的小型级别率先推出新的设计语言,这波操作也是相当大胆,当然了后面的F800 Concept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基本上这两辆车奠定后面10年奔驰的造型语言趋势。
回到“EQ”这个名字上面,这与奔驰一贯追求的豪华,精英,情感化各个品牌高频词维度都完美的契合上了,也切EQ本身又是一个非常通俗且易于传播的名词,确实匹配度超高。回到目前EQ的车型上看,EQC代表的量产SUV和EQS代表量产Limousine证明奔驰对于这一代的设计还是相当满意,能看出许多在保留目前特征基础上的优化痕迹,但基本设计哲学是被完整的保留了。特别是EQS的分色车顶设计一方面掩盖了电动平台车身较高的缺点,一方面还让人有意无意的联想到迈巴赫的经典分色。
本质上来说,三家传统豪华品牌的新能源系列名称都是非常体现设计经验,无论是让人联想到数字,科技,智能的奥迪,还是如同“M”一样简单直接的宝马“i”或者继续优雅知性的高“EQ”奔驰都宣告着在电动时代,至少是起名字这件事情,姜还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