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伤寒论:辨可吐

时间:2023-10-14 来源:m.86027.cn 专题:伤寒论

伤寒论:辨可吐

【原文】

大法,春宜吐。

【译文】

就一般的治疗规则而言,春季宜使用吐法。

【评析】

本条讲宜用吐法的季节。

春季生气上升,万物发陈,涌吐亦有发陈上升之义,所以春令宜用吐法以治玻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必须实邪在膈上,又有欲吐之势,才是吐法所宜,否则就不应使用。由于吐法会损伤胃气,假使用之不当,易生变逆,即使有可吐之症,亦必须结合病史和体质情况斟酌选用。如体虚、久并产后、素有吐血宿疾等患者,最好不用。

【原文】

凡用吐汤,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译文】

大凡服用涌吐的汤药,取得效果后,便当停药,不必将全剂服完。

【评析】

本条说明服吐剂应遵守中病即止的原则。

凡是攻邪的药物,都应当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引起其他变化。

【原文】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译文】

症见胸中郁闷疼痛,想让人按压胸部,按后反而有痰涎唾出,一日腹泻十余次,脉象反迟,寸口脉微滑,这是实邪壅塞胸中,治疗可用涌吐法,吐后实邪得去,则腹泻就会停止。

【评析】

本条讲胸中邪实下利的辨治。

病胸上诸实,是指上焦有痰涎或宿食等实邪阻塞。根据本条见症,是属痰饮为玻痰涎壅塞上焦,故胸中闷而疼痛,不能饮食;气机闭塞不通,不能从上而下,以致反有涎唾;下利十余行者,是因天气闭塞则地气不升,邪实在上则水不下输膀胱而偏渗于大肠所致。气机阻滞,肠道不畅,故脉迟;邪实于上,故寸口微滑,与《金匮》所说的“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颇相符合。病症属实,又在上焦,故宜使用催吐治疗。上焦得通,气机通畅,下利即可自止。所用方剂,不外乎瓜蒂散之类。

【原文】

宿食在上管①者,当吐之。

【注释】

①上管:上脘,就是胃的上端。

【译文】

宿食滞留于胃的上端,应当治以涌吐方法。

【评析】

本条讲宿食在上,治宜涌吐。

《内经》说:“其高者,因而越之。”本症宿食停滞在上脘,所以治用吐法。如果在中脘、下脘,就非吐法所宜。

【原文】

病手足逆冷,脉乍结①,以客气②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注释】

①乍结:忽然见到结脉。

②客气:邪气。

【译文】

病人手足厥冷,脉象突然现结的,这是实邪壅塞在胸中。由于实邪结于胸中,所以胸脘满闷、烦躁,想饮食却又吃不进东西的,治疗时应当用吐法。

【评析】

本条讲食厥治宜涌吐。

上一篇: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下一篇: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