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人物传记

《吴起传》 第二十七回 显实力救赵获胜 遇暴乱为国捐驱

时间:2023-08-26 来源:m.86027.cn 专题:吴起传

《吴起传》 第二十七回  显实力救赵获胜  遇暴乱为国捐驱

吴起在楚变法的同时,中原之地也并不平静。公元前382年(楚悼公二十年,魏武侯十五年,赵敬侯五年)魏国联合卫国对赵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赵国左右受敌,终于抵挡不住,被打得大败,于该年年底接连丢掉了刚平和河东之地。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81年,魏、卫联军直逼赵国重镇中牟城,赵国形势十分危急。刚才继位不到六年的赵敬侯,有些惊慌失措,赶忙向中原各国求救。可结果大失赵敬侯之所望——韩国以国力太弱、国内混乱等理由百般推托;燕国则说相距太远,不便出兵援助;齐国干脆就没给答复。眼看中牟城就要失守了,赵敬侯想到了南方的楚国。虽然赵敬侯也不太相信楚国能打败以武力称雄列国的魏国,但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派信使带上礼品和求救信,冲出重围,前往楚国去搬救兵。
  这一天,吴起正和西门虎一起在校军场中观看士卒们的训练,一名悼王的侍卫驾车赶到了校军场。一见是国君的侍卫,吴起忙问:“是不是主公有什么事情召我?”侍卫点点头说道:“令尹大人,主公命我来告知你火速进宫——有紧急军情!”吴起一听,不敢怠慢,忙让西门虎先回去,自己则随着那侍卫驾车赶往了王宫。
  一进王宫的正厅,吴起就对正坐在那里等他的楚悼王问道:“主公,出了什么事?是魏国进攻了吗?”悼王一见吴起来了,忙招呼他坐下,然后冲侍卫们一摆手,说:“你们下去吧!没事不许进来!”吴起意识到今天要谈的一定是机密大事——不然悼王不会这么做。待侍卫们都退了出去,悼王才对吴起说:“吴先生,你不必这么着急——事情倒还没有你想得那么糟!”说着把一卷帛递给了吴起,“吴先生,你先看看这个……”
  吴起展开帛书一看,原来是赵侯写来的求救信,便看了起来。悼王等吴起读完了信,问道:“吴先生,你看咱们要不要出兵救赵呢?”吴起合起帛书,想了想,说:“我想,还是出兵救赵的好!咱们这次出兵是应赵国的求救——是出‘义兵’,必然可以赢得一个好名声。同时又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向中原各国展示一下楚国的实力——叫他们再不敢小视楚国!另外,士卒们也可以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吴起的话,悼王频频点头,说:“朕也是这么想……就是吃不准想得对不对。现在听先生这么一说,出兵救赵果然是大有必要!只是……”说到这里,悼王停了一下,又说:“吴先生不要见怪——朕是怕以楚国军队目前的实力,不能打败魏国……到时候既救不了赵国,又……”
  吴起明白了悼王的意思,他胸有成竹地说:“这一点请主公放心——经过了这一年多的训练,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虽说还比不上当年我亲自训练出的‘武卒’,但也绝不会轻易的败给魏军。况且这次咱们只是要解赵国之围,又不需占魏国的城池——这就容易的多了。我有信心为主公争光!”
  悼王见吴起说得这样有把握,便不再犹豫了,说道:“那好,朕这就答复赵侯派来的信使,告诉他楚国将即日出兵救赵!这领兵的重任,就只好交给先生了!”
  “此事吴起义不容辞!”
  “好……那朕就任先生为主帅,领兵马十万,救……”说到这里,悼王忽然身子往旁边一歪——晕了过去。
  吴起一见,急忙大喊“来人!”然后上前扶起悼王,轻轻摇动着,呼唤道:“主公,主公……”
  门外的侍卫闻声跑进来,一看,也慌了神,一个个不知所措地站在席里。“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叫太医来!”吴起冲他们吼道。侍卫刚要去,却听悼王艰难地说道:“不用了……朕歇一会儿……就没……没事了!”吴起一见悼王醒了,忙问:“主公,你感觉怎么样?”又冲侍卫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他去叫太医。一个侍卫连忙跑去了。这时悼王已经逐渐恢复过来,他从吴起的怀里挣扎着坐了起来,对吴起说:“让先生见笑了……朕这几天老是这样——只觉心口一阵发闷,就不省人事了……不过一会儿就能缓过来……没想到……今天会在先生面前丢丑……”
  吴起忙说:“主公,快别说话了——好好歇歇。等太医来了,让他给你查一下,主公,你可千万要保重身体呀!”
  悼王轻轻摇了摇头,说:“不妨事的……朕从小就有这毛病——几十年了。”说话间,太医来了。他给悼王诊过脉,说是气血亏损,吃几剂补药就会没事的。悼王听了,对吴起说:“朕说过朕没事的……吴先生,你不用惦记着朕——先去办正事吧!”吴起看悼王确实恢复了过来,而且太医也说问题不是太大,这才向悼王说了一句:“主公多多保重!”退出了王宫。
  五天后,吴起带领着从都城附近调集来的十万精锐兵马,浩浩荡荡出了郢都的北门,奔赴救赵的战场。
  当晚,宿营之后,西门虎来到吴起的帐篷中,问吴起:“吴兄,这次,这仗你看该怎么个打法?”吴起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反问道:“西门,如果要你救一个被别人用剑顶住的人,你会怎样?”西门虎毫不犹豫地说:“从后面袭击持剑人的要害!”吴起点了点头,说:“《孙子兵法》上说得好——‘攻其必救’……”吴起话还没说完,西门虎猛然醒悟道:“吴兄,你是说——”“大梁!”两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了这个地名。
  大梁地处魏国东部,是一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城市,同时也是魏国东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吴起正是准备通过对大梁的攻击,来迫使魏国从赵国撤出主要兵力,回救大梁——这样既可解赵国之围,又可不必与魏国精锐主力正面接触,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四十年后,孙膑正是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战术,再度解了赵国的邯郸之围。以后,人们就把这种通过攻击敌人的要害来解他人之难的战术,称之为“围魏救赵”。
  吴起的计划进行得非常的成功。魏军根本就没有想到一向软弱可欺的楚国会出兵援救赵国,更没有想到这支楚军会在吴起的指挥下对自己后方的几座城发动突然袭击。因而,魏国东部的几座城防守非常懈怠。吴起率领的楚军在离开楚国后,一路所向披靡,五天里,就接连攻下了魏国东部的襄陵、雍丘两处小城。接着大军挥师北进,直捣大梁。七天后,十万楚军将大梁城围得如一个铁桶一般!几乎快忘记胜利滋味的楚国士卒们,终于在这次战争中又品尝到了打胜仗的那份喜悦!
  吴起布置好了围城的兵力,又告诉负责北面的士卒们,如城中有人从这里突围,只要示意性的阻拦一下就行了——放他们过去。一切安排停当后,吴起才回到了自己的帐篷中。
  吴起刚坐下,一个士卒挑开帐篷帘走进来说道:“报令尹大人:有个自称叫高岱的牛贩子带着几头牛在营门外求见!”
  “高夫子!”吴起惊喜的叫道,“快请!快请!”士卒刚走出去一会儿,吴起便等不得了,索性起身迎了出去。
  已过花甲之年的高岱,身体还像以前那样结实,他一见吴起迎了出来,忙紧跑了两步,来到吴起面前。吴起不待高岱开口,就抢着说:“高夫子,咱们可又有七八年没见了!怎么样?先给我们讲一段新闻吧!”高岱听了一笑,捋着他那缕山羊胡说道:“行!那我今天就给大伙说上一段新闻,题目就叫——‘吴令尹大展雄风变法图强,屈宜臼无可奈何垂泪离都’!”吴起一听,连忙拦住了他的话:“高夫子,你别拿我开玩笑了……咱们有话进帐篷再说吧!”说着拉着高岱进了自己的帐篷。弄得周围的士卒们直纳闷——我们令尹大人怎么和这个牛贩子这么亲热?
  吴起和高岱在帐中叙了一会儿,高岱问道:“怎么没见西门兄弟呀?八年前,我二到西河,和他一见面就特别投缘!那才叫相见恨晚呢!怎么?这次他没和你一起来?”吴起笑笑说:“高夫子和谁不投缘呢?西门他负责围攻东部——在东面营里……我派人去把他叫来!这也快中午了——我叫人弄上几个菜,咱们三个一起吃顿饭!不过酒就免了——这里不比西河的郡守衙门……”高岱也不客气,说道:“不喝酒就不喝吧……不过,菜要好一点儿的!”吴起知道他在开玩笑,连声说:“行!给你上最好的菜——‘素炒小油菜’!怎么样?”说完,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不大会儿,西门虎来了,一见高岱,高兴地说:“哟!我说什么事急急忙忙的叫我来呢——原来是高夫子来了!高夫子,这七八年都到什么地方讲学了?”正说着,士卒把菜送来了——真的只有几样青菜。高岱一见,问吴起:“兄弟,真不给肉吃哇?”不待吴起说话,西门虎抢先说:“高夫子,不是不给你肉吃!这次作战要求速进速退——带着菜牛行军不方便……”高岱自觉失口,连忙低下头吃饭了。
  三人边吃边聊,菜虽然是差一些,但三人吃得都很香甜——他乡遇故知可是人生一大快事。
  吃过了饭,三人又在一起聊了一会儿,高岱要走了——他这次是到外黄①附近贩牛,听说了吴起在大梁,特意赶来的,他的伙计们还在外黄等着他呢!吴起和西门虎也没留他——因为这儿正在打仗!
  --------
  ①外黄:宋邑,古城在今河南杞县东六十里。

  吴起和西门虎把高岱送到了营门口,高岱指着自己说:“兄弟,我就知道你们这行军打仗的辛苦,专门给你们挑了几头肥牛——别老吃素炒小油菜了!”吴起感激地对高岱说:“高夫子,太谢谢你了!”高岱一听,不高兴了,说:“这是什么话?几十年的老朋友,这点小事还用谢吗?”说完,冲吴起和西门虎说了声“告辞!”便一个人向东走了。
  吴起望着高岱渐渐远去的背影,不无伤感地说:“唉,这一别,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西门虎拉了一下吴起,说道:“常言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以后还一定有机会的!”
  两人一起往回走,西门虎见吴起总是闷着头不说话,便对吴起说:“吴兄,高夫子这一来,用不了几天,‘吴令尹千里奔袭大梁城’的新闻就会传开的……”吴起听了只是淡淡一笑,什么也没有说。
  一个无月的夜,四周一片漆黑。几只灯笼发出的光如一簇簇鬼火在一条小路上跳动着,向不远处的一处大院落飘去。过了一会儿,灯笼在大院落那怪兽巨口似的门洞前停了下来,“啪,啪”的拍门声划破了夜空。随即,大门发出了“滋扭”的一声——裂开了一道小缝,从里面钻出一个人来,他借着灯笼发出的微光,看了看来人,压低了嗓音说:“你们可来了……快请进!”说完,把门又开大了一些。几个挑灯笼的黑影如鬼魅般闪进门去,随后,大门又重重的关上了,门前又变得死一般的寂静。
  此时,院落里面的一处密室之中却是灯火辉煌。那里满满的坐了一屋子的人,好像是在商议什么事情。坐在正中的,就是那个曾自称与墨者巨子孟胜是莫逆之交的阳城君;而紧挨着他正襟危坐的那个中年人正是墨者组织的巨子——孟胜!在孟胜身旁站着的是几个穿着黑色布衣的墨者弟子,他们身上都背着一件奇形怪状的物件,因为用黑布包着,只能看到露在外面的同样用黑布缠上的金属柄——看样子可能是兵器。
  一个门客走了进来,对阳城君说道:“屈大人他们来了!”阳城君眉峰一挑,说:“好,人终于到齐了——快请!”话音未落,屈宜臼、景惑、昭黑裘三人带着几个门客走了进来。屈宜臼一进门就大声对阳城君说道:“我早就说过,老弟是年少有为!今天看来是一点不假——咱们这些贵族能不能夺回失去的一切,就要看老弟你的了!”屋里的贵族一见是屈、景、昭三位到了,纷纷站起身来见礼。阳城君更是急步迎上前去,向屈宜臼三人深施了一礼,说:“这次还要仗各位老大人多多扶植!”说完,将三人让到了上坐。
  待屈宜臼等三人落坐之后,阳城君又指着孟胜介绍道:“各位老大人,这位就是我常向各位提起的孟胜先生——墨者的巨子!那几位都是他的弟子!”屈、景、昭三人冲孟胜拱了拱手——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三大家族的家长向来不对人行礼!可孟胜丝毫也不领情,还是稳稳地坐在那里,连头都没冲三人点一下,更别提还礼了。三人讨了个没趣,可眼下要求人家帮助,当然不好发作,只好尴尬地把手放下了。阳城君看了也觉很没面子,忙对孟胜说道:“孟先生,这三位就是当初权倾朝野的屈、景、昭三位老大人……”意思是让孟胜见个礼。可孟胜还是不买帐,他面无表情地说道:“阳城君,我没兴趣认识什么屈大人、伸大人的!今天我来只是为了帮你的忙——别人我一概不认识!”
  阳城君无奈地看了孟胜一眼,又回过头对屈宜臼等人说道:“我今天把诸位大人请来——就是有一件大事要告诉大家!”说完,抬起手来,拍了两下……众人正纳闷呢——阳城君这是要干什么呀?就见门客又从里面领出了一个人来。
  阳城君一指那人,说道:“诸位,认识这位先生吧?”大家定睛一看,有人说了出来:“这位不是国君的太医吗?”阳城君听了,得意地说道:“对,他是国君的太医!不过,他在当太医之前,就已经是我的门客了!”说完,冲太医一摆手,说:“你把情况向诸位大人说一说!”太医顺从地走到了密室中央,对着这伙丢了爵位的贵族说道:“山陵崩①之日就在一两天内!”
  --------
  ①山陵崩:指国君死。

  这一句话就像往一潭死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一般,激起了层层大浪——众贵族听了之后都从坐席上跳了起来!屈宜臼的一双三角眼瞪得努出了眼眶,片刻,他上前两步,一把抓住了太医,声音嘶哑地问道:“是……真的?”
  太医回答道:“千真万确!我十几天前为国君诊脉,就发现他的脉相非常不好,但我只说是气血亏损,没什么大事。其实他已是病入膏肓!而且……”“而且什么?”“而且,小人根据阳城君的指示,在给国君服用的药物里加入了大量的茶叶。这可以使国君感觉异常的兴奋,而实际上是在消耗他体内已经不多了的精气——就是平常所说的‘回光返照’!我相信国君绝对活不过三天了!”说到这里,太医怕屈宜臼还不信,又加重语气说:“以小人的医术,这点事是绝不会弄错的!”
  “太好了!我们报仇的时候终于到了!”屈宜臼推开了太医,疯狂地喊叫着。其他贵族也跟着大声欢呼起来。
  屈宜臼折腾够了,回过身来,冲着阳城君说道:“老弟,咱们得乘此大好时机采取行动啊!不要再让吴起抢去了先手!”阳城君点头道:“屈公说的是!所以我今天请各位来——就是要商议一下行动的计划!”
  说着阳城君向众人讲出了他的打算:“现在咱们应该准备攻进郢都,迅速扶太子登基……”景惑插进来说:“我看得先把吴起杀掉,不然等他带着手下的十万精锐杀回来,咱们大家可就惨了!”阳城君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说:“这一点我也想到了——吴起把郢都附近的兵马都带走了,郢都城中只剩下三四千人。我已经和驻守在这儿附近的宋惕联系过了,他表示愿意和我们一起干!有他手下的三万士卒,咱们的力量就大得多了!另外……”阳城君正要说孟胜的手下如何,屈宜臼却不放心地问:“宋惕这个人靠得住吗?”“屈公放心,宋惕本来是在郢都当将军的,后来被吴起降了职,才来到这里驻守的——他也恨透了吴起!”“那就好!”屈宜臼这才放了心。
  阳城君又接着说了下去:“另外,我们还有孟先生门下几百武功高强的弟子相助!到时,孟先生还会送给咱们一些礼物……”说到这儿,阳城君对孟胜说:“孟先生,请借连珠弩一观。”孟胜向一个弟子努了一下嘴,那弟子便将身上背的那物件摘了下来,递给了阳城君。阳城君接过来,抖去外面包的黑布,往上一举,对众人说道:“诸位请看,这就是墨者的独门兵器——九宫连珠弩!这种弩内有机关,可以连发弩箭!”说着,阳城君抬起弩头,拉开弩弦,冲着对面的墙壁触动了机关。只听“嗖,嗖,嗖……”几声连响,九支筷子长短的弩箭钉在了墙壁上。
  屈宜臼又第一个喊道:“太好了!一定要叫吴起乱箭穿身而死,方解我心头之恨!”景惑也咬着牙叫道:“吴起,你砍去了我儿子两个指头——我要把你五马分尸!”
  阳城君看了看他们两个,又环视了一下四周,说道:“屈公,景公,诸位大人,既然大家都同意攻入郢都,扶太子登基,那咱们就再商量商量具体的步骤吧!”
  ……
  楚车围攻大梁的消息传到了安邑,魏武侯大为震惊。又听说带领楚军的正是当年的西河郡守,现在的楚国令尹——吴起,使武侯更加紧张。他深知吴起的军事才能是魏国所有的将军们都无法匹敌的,也很清楚如大梁有失,则东部领土必然不保。武侯不及多想,急忙写下一封书信,派人骑快马送到围攻中牟的魏军营中,叫他们火速撤军,回救大梁!
  围攻中牟的魏军主帅见信,急忙命令全军拔营,准备撤回大梁。中牟城中的赵军看到这一情况,知道是楚军援救的结果,个个打起精神,擦亮了刀剑,准备反攻了!
  和魏国联盟的卫国,以它的军事力量根本就没法和赵国打。卫侯这次派兵胁助魏军只是想借着魏国的力量,乘机捞上点儿便宜。现在见魏军要撤了,卫军哪还敢继续在这儿围下去啊?也开始慌慌张张地收拾东西——打算开溜!
  当第二天一早,魏军大举撤退之时,赵军打开城门杀了出来……
  西门虎一进吴起的帐篷,就兴奋地从里面嚷道:“吴兄,好消息!赵军趁魏军后撤之机大举反攻,一鼓作气将魏军赶出了赵国,还连克了魏国烧棘沟、黄城两座小城——魏军这次可是吃……”说到这儿,西门虎才注意到吴起根本没在听他说话,一直坐在那里发呆。“吴兄,吴兄!你怎么了?你说话呀!”
  半晌,吴起才用低沉的声音说道:“主公驾崩了!”“什么?”西门虎怀疑自己听错了,又追问道:“吴兄,你说什么?”许久,吴起才鼓足了勇气,大声说道:“主公他——驾崩了!”
  “什么时候?”“两天前。主公的侍卫刚刚来过了——他们一路换马不换人,昼夜不停地赶了一千多里的路,来向我报告这个消息。我叫他们下去休息了……”
  西门虎也沉默了,他知道吴起对悼王的感情——悼王是在吴起最消沉的时候,给了他一次施展才能、实现理想的机会,重新点燃了吴起心中的希望之火,这份恩德吴起一直念念不忘。现在悼王突然去世,吴起怎么能不难过呢?“西门,军中的事就先交给你了!”吴起忽然说道。“那你呢?”“我要立即回郢都给主公奔丧!”西门虎劝道:“不急在这一时吧,反正中牟的围也解了,咱们撤军就是了!”“不行!大军行进太慢——我现在一刻也等不得了!”说完,吴起向外面大喊:“来人!”一个士卒应声走了进来。“让大家马上换白衣,旗帜一律换成白色的——为主公举哀!再立即给我备一匹好马!”吴起命令道。
  吴起疯了般的往郢都赶着,一路上他不吃不喝,一心只想着要快点回到郢都,回到悼王身边——他的心已经被巨大的悲痛撕裂了!
  两度白天,两度黑夜,四匹健壮的烈马倒在吴起的身下。当第三个黎明到来的时候,吴起终于看到了郢都那高高的城楼。
  吴起的马直冲到王宫门口,才停下来。吴起跳下马,踉跄地跑进了王宫,一头扑倒在悼王冰冷的尸体上大喊道:“主公,吴起来晚了!”话未说完,已是老泪纵横。良久,吴起抬起头,对两旁的侍卫说:“你们去准备一下葬礼——三天后,我要为主公主持国葬!这三天,我要守在主公身边,谁也不许打扰我们!”
  夜幕降临了,吴起还静静地守在悼王的身旁——他三天没有睡觉、三天没有进食,吴起好像已经把这些作为人最起码的生理需要都忘记了,只是一心守着悼王的尸体,仿佛这样守着守着,悼王就会伸个懒腰,从灵床上坐起来……
  吴期轻轻地走进来,他手里提着一只食盒,“父亲……”吴期轻声地呼唤道。“出去!”“父亲,是我……”“出去!”吴起斩钉截铁地说。吴期只好放下食盒,无可奈何地退了出去。在这只食盒的旁边,已经摆了三只相同的食盒,所不同的只是那三只食盒里的饭菜早就凉了……
  夜深了,周围变得那样的安静——死一样的静。好像整个大地都沉沉的睡去了。吴起由于连日的奔波,也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渐渐进入了梦乡……
  “吴先生,你回来了?前线的仗打得如何?”——是悼王的声音。吴起一看,原来自己是在悼王的寝宫内,悼王正坐在自己的面前,亲切地问自己话。“主公,赵国的围已经解了!这一仗把魏国给打惨了!大军很快就班师回都!”吴起回答道。悼王欣喜地连连点头说:“好!好!”又对吴起问道:“那先生为什么不和大军一起回都呢?”是啊,自己为什么不和大军一起回都呢?为什么呢?吴起反复的在心中问自己。问着问着,一着急,醒了过来!吴起环顾一下四周——他自己还在王宫的正厅里,悼王还静静地躺在灵床上——原来是个梦!
  梦醒了,可梦中的情景却还历历在目,吴起禁不住反复地喃喃自语道:“我为什么不和大军一起回都呢?”问了几遍,吴起猛然醒悟,大叫了一声:“不好!吴起死矣!”他意识到自己犯 下了一生中最严重的一个错误——这很可能将是他一生中犯 的最后一个错误!
  “来人!”吴起大声的叫进了侍卫,命令道:“立即通知城中守军:各城门严加守卫——多备滚木、狼牙拍①!”侍卫听了莫明其妙,但也没敢多问,领命转身出去了。这侍卫一边往王宫外走,一边想:“令尹大人可能是悲伤过度——有点神情恍惚了!”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一想法——看到一名士卒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大喊着:“叛军攻城了!叛军攻城了!”
  --------
  ①狼牙拍:一种攻城用具。

  吴起披上了铁甲,拿起了长剑,带着自己的儿子吴期,指挥着城中为数不多的士卒们赶到了城墙上。此时,阳城君和宋惕带领着三万叛军和一万多名各贵族世家的门客,以孟胜带领的五百名手持九宫连殊弩、如意攀墙索,推着霹雳撞山车的墨者弟子为先锋,开始了对郢都的攻击。
  墨者的祖师墨子不会想到,在他死后,他的徒子徒孙们竟然会将他当年“兼爱、非攻”的主张践踏于脚下——拿着他当年发明的各种保卫和平的武器去进行一场并不光彩的战争!
  城上的士卒们在吴起的指挥下,一次次的用钉着铁钉的滚木、狼牙拍将爬上城来的叛军打下去。很快,城中的百姓们也被发动起来了,他们为守城的士卒们送来了刚刚烧开的开水、成捆成捆的干柴——这些都是守城的得力武器。
  一阵水火交加之后,叛军的进攻又一次被打退了,吴起借着城下的火光,看到了一辆架着大石条的霹雳撞山车——这是墨子当年发明的用于顶城门的守城器械,没想到被他的后世弟子当作了撞城墙的工具。看到这些,吴起轻蔑地说:“想不到一向自视清高的墨者,竟然是一群不明是非、不辨黑白的胡涂虫!”
  就在这时,只见一条黑影冲到了城下,一抖手,甩出了一条飞抓,抓头牢牢地扣在了吴起身前的城头上!吴起顺手抄起了一盆开水,就要往下浇。忽听城下喊道:“摘枣的,是我!”吴起赶忙放下了开水,又伸手拦住了要往下推滚木的士卒——知道他有“摘枣的”这个绰号的只有西门虎一个人。转眼间,西门虎出现在吴起的面前。吴起又喜又气地打了西门虎一拳,“你不要命了!这城上又是滚木,又是开水,你也敢往上爬?”西门虎笑笑,说:“我想了,死在自己朋友手里,也比后悔死要好!”说完,急转身将一根粗大的滚木推了下去,几个叛军惨叫着被砸了下去——原来叛军把穿着一身黑衣的西门虎当成了墨者弟子,见他上了城,忙也跟了上来。
  吴起一边指挥着士卒们往下砸爬城的叛军,一边问西门虎:“西门,你怎么来了?十万大军呢?”西门虎一边往城下推着滚木,一边回答:“你走后,我越想越不对——你一个人回都城,太危险了!就赶忙把兵马交给了几个副将指挥,告诉他们赶紧往回撤!自己就骑马追下来了……给我下去吧!”——一根沉重的滚木落了下去。西门虎又抬起了一面狼牙拍,然后继续说:“后来马跑死了,我就用轻功……等到城下一看,就知道来晚了!”说到这儿,他把狼牙拍重重地扔下城去,才又接着说,“幸好我穿了这身黑衣,加上底下乱哄哄的,叛军都当我是墨者弟子呢,我就趁乱跑到了城下……”吴起听完,又问:“兵马什么时候能到?”西门虎一剑把一个爬上城头的叛军挑了下去,才答道:“四五天吧——大队兵马不可能像我这个跑法!”其实打了一辈子仗的吴起对这点常识还是知道的,他不过是期待着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吴起知道,四五天后一切都将结束了!现在,城中的三千士卒已经有七八百死在了九宫连珠弩下,另外,守城的武器也不是太多了……
  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天亮了。可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探出头来,就被郢都城上惨烈的血战吓得急忙用云彩遮住了脸。
  吴起已经数不清这是打退了叛军的第多少次进攻了,他看看倒在自己身边的士卒,又看看手中那把粘满了血污的长剑,向着城下大吼道:“叛贼们,来啊!爷爷给你们准备了滚汤洗澡!”话未说完,几支弩箭就挂着风声射了上来。吴起顺手用长剑将它们打落在地上,然后愤怒地拿起一张硬弓,搭上箭,往城下瞄去,只见宋惕正举着一把连珠弩往城上看呢。吴起抬手一箭射出,宋惕“啊”的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
  箭像长了眼一样插进了他的眉心。
  “吴兄,真是雄风不减当年啊!”西门虎在不远处的一个垛口后冲吴起挑着大拇指说。
  “不好了!叛军把北城的城墙撞开了一个大洞——攻进来了!”一个身上插着好几支弩箭的士卒大喊着跑了过来,还没登上上城墙的台阶,就一头栽倒在地上。吴起往城下一看,果然见叛军们都在往北城方向跑,连忙对西门虎喊道:“西门,咱们快去北城!期儿和吴锋守在那里呢!”西门虎一听,连忙叫上了十几名士卒,跟着吴起往北城跑去。
  到了北城一看,这儿已经开始了激烈的肉搏战,守城的士卒们和攻进城来的叛军滚在了一起!
  吴起对西门虎说:“西门,我有一件事求你!”西门虎一听,就道:“咱们之间还用提那个‘求’字?什么事?快说!”
  “你一定要找到期儿和吴锋——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有可能的话,去我家里把我著的那四十八篇兵书取出来。然后在城中找地方躲起来,等机会出城!”“那你呢?”“我自有办法!”
  西门虎刚要再说什么,吴起已经挥舞着宝剑冲进了混战的人群中看不见了……


上一篇:《吴起传》 第二十六回 任令尹全面变法 仅一年国富兵强

下一篇:《吴起传》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