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家居风水

徽州-水口风水景观

时间:2023-06-27 来源:m.86027.cn

徽州-水口风水景观

黄山脚下的歙县以徽墨和歙砚闻名,看惯了徽州的粉墙黛瓦,在这里似乎找到了发触的笔端。桌上的一方砚台,是几年前游览购得,老板说名叫“吴牛喘月”,耕种闲暇的老牛,涟漪在一泓水塘,半轮清月,婉约出天青山色,自然的舒展纹理,将徽州的千村万水,呼之欲出,数点水墨,一阵烟雨。   

皖南古村落太多,数不过来,也难以细究体验,从徽派建筑,山川形胜,到听不完说不尽的文人商贾轶事,旅途归来,还有游离在路上的感觉。但是,这方玩砚,我放佛把一个村落握于手中,悉于心中,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水口第一村”的唐模,水口的十亩方塘,浓缩在方寸砚池。从歙县徽州古城出发,仅仅10余里路程,其间,穿过纪念碑式的棠樾牌坊,聆听到徽商和徽州女人的兴衰荣辱,带着一丝怅然,来到唐模,有种释然回家的感觉。    唐模以“水口村落”为特征,水口一词,起源于原始的天文地理观。古人观察到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河流从西往东,于是想象,西北的天是倾斜的,东南的地是低平的,加上传说中的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撞断了天柱,所以,河流从西北而来,向东南流去。远古渺茫,人们在生活中更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在选址时,十分看重水的来龙去脉,把村落水的入口和出口称为“水口”,并把水比附为财富,所谓“山管人丁水管财”,树木葱茏代表人丁兴旺,水流聚气象征财源滚滚。上水口和下水口恰似“天门”和“地户”,天门开财源来,地户闭财富留,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就是这么玄妙而现实。   

唐模贵在自然,无意之间已到村口,一颗巨大的槐阴树,有400多年历史,树上飘着的红色布条,这里曾经作为电影《天仙配》的外景地,董永和七仙女在树下有缘情牵,游客们也就触景生情。毗邻古树的沙堤亭,三层八角,四面各开一门,地层外檐的十二根石柱,以飞来椅连接,亭子的角上均悬挂铁马,每当微风佛来,四面八方,铃动悦耳。东西两方匾额,西书“云路”,东书“沙堤”,走南闯北的徽商,应运这“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豪情与飘零。   虽然树与亭之间的草坪略显规整,失去了古村古意,但遮天蔽日的虬龙绿枝吸引我就地小憩,身后的小溪汩汩罗罗,弯曲的踏水桥被当地人称为“蜈蚣桥”。有游客会奇怪,怎么会把美妙的曲桥取名为一个并不美好的节肢动物?原来,这是水口的防御意向。对于回乡的游子,一看到远方的古树绿荫,家的感觉油然而生,枯藤老树昏鸦的断肠离愁,瞬间化作故乡的庇护,享一阵绿意,捧一把溪水,洗去一路风尘。对于村里的人们,这里是家长里短的谈论处,商贾来往的停息地,进出之间,一脉温情。而对于外地来客,古亭古桥俨然防卫的标志,告诉你已经进入到村落的临界,蜈蚣是五毒之首,是辟邪的图腾,所以,景由心生,曼妙的过水汀步,充满诗情还是诡意,让水口验明。   

在移民的千载谱牒中,孝善是治家立业之本,《孝经》中说,为父母尽孝是“天之经,地之义”,唐模人引以为豪的,便是体现“天经地义”的水口经典檀干园。相传唐模富商许以城,因为年迈的母亲一心向往“人间天堂”的西湖,便斥巨资在家乡仿造,供母亲颐养天年,小小20亩水面,尽显徽派园林精华。乡贤许承尧的一幅楹联,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 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唐模水口园林的意境,与中国画艺术一脉相承,清代画家唐岱在《绘事发微》画论中,专论“水口”一词,“溪水澜漫,则有沙汀烟渚,芦草茸茸,鱼雁水禽,栖飞其上,小艇荡漾其中,有水阔天空之状,此山水家每用之”,水口是一幅山水画的“画眼”,甚至有“无水口无青绿”之说,山脉之通,水道之达,文脉之韵,皆汇于此,唐模水口,妙景入画。   

山、水、树是水口的三大要素,入山寻水口,登局定明堂。一颗枝繁叶茂的古树,寄托着族人子孙繁衍的希望,一座路亭,标志着“捍域”(捍卫村落的领域)的本能,一座弯曲古桥,村口前对峙的的小丘,分别构成“蜈蚣辟邪”和“狮象把门”的安全格局,山势,水形,村居,这不正是桃花源记描述的景象吗?檀干园岸边浓艳的桃妁之美,令我想起了人文始祖夸父和度朔山,手杖化桃林,门神挂桃符,檀干传孝义,生生不息,灼灼其华。   

每一个徽州的村落,都隐匿着一个族群的记忆,在慌乱的岁月流落而来的徽州祖先们,在皖南重新开启族谱的延续。每一方水口,景致的情调比附着家族的意义,同时,宛如一种无形的动力,决定着村落的繁衍生息后的富贵荣衰。   

牌坊和祠堂是村落的标志和归属,沿着檀干湖前行,一路上的菜花映衬在乡间石路,一座冲天牌坊立于眼前——同胞翰林坊,里人许承宣、许承家同胞兄弟分别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中进士,并被钦点为翰林,为旌表许氏同胞兄弟,朝廷恩准建造此坊。在徽州的耕读社会里,牌坊的人文彰显和家族荣誉激励着后生,起到教化传承的社会功能,所以,建筑上极尽财力精工雕凿,四柱冲天,三间三楼,高12米,宽10米,跃然于田野,龙凤板上刻有“恩荣”二字,东面额坊上“圣朝都谏”,竹林、异兽图案烘托出乡邻贤达的风采,牌坊石狮底座雕刻的《罗汉送宝》,罗汉所捧托盘上置佛手,寿桃,象征福、禄、寿、考,唐模人将这吉祥的寓意,制作成拓片的旅游纪念品。“天下牌坊数徽州,徽州牌坊一座半”,一座指的是歙县许国八角牌楼,是我国唯一的八角石坊,半座就是同胞翰林坊。   溪流无岁月,堤树有春秋。檀干园的主体建筑鹤皋精舍是唐模的人文精粹,不同于徽派的檐阔韵律,流曲舒朗的风格与江南一致,简洁宽敞的院落天井合围,上下对堂, 上堂恢宏大气,颇有气度,下堂窗明几净,客居宜人,堂内的对联十分雅致,“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晖”,“一水通烟留月,四时扫石看花”,堂舍周边花木茂盛,野趣盎然,徽派盆景点缀期间,朴雅闲适,颇有高士之风。建筑的名称来源于《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唐模的村落性确却有隐士之逸,当年李白专程到黄山寻访许氏高人许宣平,路途艰辛却无法亲见真人,狂放的李白只好在他的草房上留诗遥拜:“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千余年过去了,来访的我们见到的精舍,只是未闻辽天的鹤鸣。   

贾为利厚,儒为名高。鹤鸣精舍中的“许氏文会馆”是唐模文运昌盛的见证,是文人墨客举办艺文活动之场所。现陈列许氏家谱、末代翰林许承尧(1874-1946)光绪甲午科举人乡试及同朝甲辰科进士会试墨卷、受业师及考试官阅荐、批取、批中等珍贵文物资料。许承尧堪称唐模最杰出的文化人物,祖辈经商积淀下的基业,诗书传家至他,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成为末代翰林,辛亥革命后,在安徽、甘肃等地任要职,1924年辞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从此绝迹仕途,在家乡兴办教育,著述终老,著有《歙县志》、《歙故》等,是我国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也是徽学研究的开山鼻祖,无徽不成商,无唐模不成徽学,所以,门前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撰的楹联,“文章唯读周秦汉,儒术兼通天地人”,绝非虚美之词。为延续村落传统,馆内设有“义塾”,昔日乡儒吟哦变成今天的朗朗书生,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再现了徽州当年“十户之村,不废诵”的场景。   

走出鹤皋精舍,登临水榭面朝湖面,黄宾虹先生篆题的“花香洞里天”,让沿湖的桃红柳绿,丹桂飘香,让你充满季节的畅享,一条玉带桥,将湖面一分为二,在步移景异的穿行中,到达水中央的镜亭,亭、廊、抱夏、小院、平台,将古亭映射在湖面,四面回廊,三面设美人靠,门首“珠液”“镜亭”横匾相对,湖亭明镜轩窗月,尽在唐模水口间。最珍贵的是亭中间前后两墙壁上镶嵌有朱熹、苏轼、倪元璐、文征明、赵孟頫、查士标、米芾、蔡襄、黄庭坚、董其昌、祝允明、罗洪先、罗牧、程京萼、陈奕禧、八大山人(朱耷)等历代名家书法碑刻的18方书法碑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唯有文达四方,方能群贤毕至。   地脉中的血脉,是乡土中国的纽带,许氏祠堂是村落和水口的连接点,连接着唐模的精神纽带,几年前祠堂还没有完全恢复,残垣上画有修建的图样,祠堂结构初见轮廓,当地人告诉我,唐模的祠堂在很大程度上,是徽州的浓缩与代言,称为“徽歙祠堂典型”。宗族的总祠下分三个支祠,按照不同的社会阶层来建造,即官、商、农,其祠名分别为尚义堂、继善堂和骏惠堂,民间曾留传三句谚语:“穿靴戴顶尚义堂,摇摇摆摆继善堂,草鞋麻履骏惠堂”,虽然显示了三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但在宗族意义上是并列的。一个宗祠三个支祠,分别占据村落东西两端,好似精神的坐标,反映出徽州经商——兴学——取仕的社会价值取向,是族群的凝聚力和文化的生命力。   十桥九貌,唐模水口蕴华章   

如果说唐模的水口是典藏的山水画,村落的水街就是流动的叙事诗,檀干溪从西向东将村落分为两片,架在溪流上的十座古桥,放眼望去,极具韵律感的马头墙忽近忽远,错落有致,流淌的溪水声伴随着店铺的喧闹。水街上最具特色是断续相连的美人靠,不同于其它古建筑,将美人靠构筑在私人的廊坊上,这里完全是开敞的共享空间,村里的生意交往,家长里短,古今趣事,都在长长的美人靠上闲聊风生,游客们也融入其中,不时举起镜头,水边井旁浣洗的女人们,已经习惯了来往的眼光,有时也悄悄责怪,“有什么好拍的”。生活是他们的常态,旅游是短暂的过客,只有在这过街的长椅上,片刻交流,然后起身,顺着漫步感受这水做的华章。   

看过太多的小桥流水,唐模的桥还是令人迷恋,其魅力在于它贯穿了村落的风情人文,但是,“十桥九貌”的说法,令我不解,十座古桥,为何缺了一貌。村口的蜈蚣桥,有护佑镇邪的意义,檀干园旁的五福桥代表临门的希冀,走过许氏宗祠后的第三座名叫灵官桥,因桥南有灵官殿,桥面宽一丈有余,桥的上游有三个圆形石墩,桥下游有三个圆形深潭,村民比喻为西湖的“三潭印月”。灵官桥得名于道教的王灵官,是道观入口的第一个建筑,祈祷保卫道观的作用,在宗祠傍边建设灵官殿与桥,其寓意不言自明。   

唐模在清朝曾设置“义合大社”,桥因此得名,表面看是以普通的石桥,两个桥墩,但桥面有五排三列15根柱石搭建,原来每一根柱石都有村里的富户捐献,也暗合了“义合”的意义,古代村镇的公共设施往往采用这种“众筹”的名义,情义铺就路桥,整座石桥保留了石料开采的原始凿痕,别有韵味。桥南建有一石幢,点上油灯,长明不息,据说可以互补阴阳,平衡风水。   水街的高潮出现在高阳桥,也是从东向西的第五座桥,位于水街中心,起初我并没有感觉到桥的奥妙,横跨在水街之上,石质双孔,溪水流淌形成一层白练,上部以廊屋勾连,远看有点像水车磨坊。原来这里是水街最繁华的商业区,风雨廊桥可供商客往来休憩,如今已经改为茶室,供游客品茗黄山的茶园青绿。走进古桥,桥面建五开间小殿。梁、柱、檐、拱仿明式建筑,东面竖一排青石砖雕栏杆,设1米宽人行道,左右各开拱门,上写“飞虹”二字,推开槛窗和格扇门面,可观水街全貌,石板,围堰,溪流,店面,凉风习习,水声悦耳,各色人群的悠闲时光,尽收眼底,坐在桥中看风景,是水街的一大游趣。但是,高阳之名,又是唐模人难言的隐秘,唐朝宰相许敬宗受封高阳郡(今河南许昌),许氏后人移民居地多以高阳命名。许敬宗力主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后来长孙无忌被杀,相传与他诬诟有关,所以,正史将他列入奸臣,然而,忠烈庙中的许远,正是许敬宗的曾孙,小小高阳桥,承担了如此的历史负担,是非功过,任凭一溪流淌。   尚义堂前的石桥叫“戏坦桥”,祠堂前有一可以容纳千人的广场,常常在此搭台唱戏,在古村落,宗教的约束和戏台的教化,是民风淳朴的文化手段,“跳钟馗”,“舞龙灯”,“做把戏”等许多民俗活动,热闹非凡。尚义堂前的横梁上,雕刻有199朵牡丹,艳丽醒目,村民对富贵的希冀,在戏坦桥的和谐祥和中实现。村庄西边尽头的第一座桥俗称“石头桥”,由三块青色茶石架成,简洁明快,起到了风水上水口的功能,桥南原有一大型拱门,作为进入唐模的标志,迎宾送客,婚殇嫁娶,都以此为界,檀干溪从这里流入,相当于天门洞开,财富开源。   

唐模水口,以桥、堰为关锁,以亭、庙、坊为镇物,以古树花草为背景,成为独有的山模、水范、村居、田落,因于自然之中又独显人文的奥秘,水口湖、水口树、水口亭、水口坊、水口桥、构成多元交响的乐谱,聚水生景,景随溪动,正如清代诗人徐同善赞曰:“澄怀风景擅清华,小谪南天向客夸。系马唐模温旧梦,水心开遍白莲花”。

上一篇:风水故事:蛇打鼓,骑马,骑马,戴铁帽子。

下一篇:家庭装修中的冷暖风湿是什么意思?为何与我们的家居环境健康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