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子平八字命理学和阳明心学有什么用?(一:八字、子平、心学)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算命,但对命运之理却不在意,更谈不上重视。其实八字算命和子平命理并非一回事。后世把子平命理当作算命的工具,实在可惜,可谓暴殄天物啊。
对子平命理研究深入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几千年前古希腊圣人苏格拉底念念不忘的一句话就是:认识你自己!
心学鼻祖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注脚”。何谓本?就是认识自己这个根本。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提出:此心即宇宙,人心就是天理。可见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宇宙,识得人心,自然会得天理。
既然此心即宇宙,那么心外自然无物。心外如果有物,既然知道,当知还是在心内啊。
(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立学根本,这里暂不展开,文字上的“解释”,说一千道一万,没有意义,心学贵在“行解合一”,言行合一,学行合一,知行合一,心行合一,重行不重言,知就是行,行就是知。如果不懂,难以接受,没关系,先有个概念,王阳明的世界,岂能轻易进得去?)
孟子则认为:人人皆可成圣。
佛祖开示:人人都具佛体。
综上可以得知,立志,立功,成圣成佛,贵在认识自己:内省,反思,觉察,觉照,觉悟,觉他,明道,修行,证道,济世。世人心外求法,实无一法可得。易经说:复,为德之本,复就是反思,反省,修正,然后反复,持之以恒,日久德深,厚德载物。
阳明先生说,不立志,天下无可成之事。要立志,必须要“认识自己”,否则就是胡思乱想。看到当官威风,就想当官,看到马云赚了大钱,就想去创业,对自己的认识缺乏思考和验证,这个“志”,立不起。
子平命理就是认识自己,参透人生真理的学问。
下面先了解一下八字和子平命理的来龙去脉。
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甚至偏僻山野,一说“八字”,一般都不陌生。俗称“看八字”,会看八字的人,称为“算命先生”,大体上还是能受人尊重。
大凡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盖房,考大学,搬家,取名,看日子等等,都会听听“算命先生”的建议。
由此可见,八字算命一法,并非胡说八道,必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准确性,否则老百姓又不是傻子,能骗一时,还能骗上千年不成?那有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呢?当然没有。绝对的事,不存在于人类的世界。
那么八字是咋回事?和子平命理又是什么关系呢?往下看。
子平,姓徐,名居易,子平是其字,他主要活动在公元1000年前后,五代十国及北宋时期。东海人,又称蓬莱叟。
北宋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巅峰时期,易学、理学、中医、命学、道学、佛学、相学等等人才辈出。北宋五子,陈抟老祖,麻衣道者,永明延寿禅师,吕洞宾等等都是集大成者。
这些高人经常在华山,终南山,洛水,黄河中游一带活动。金秋时节品品杭州龙井茶,遥想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还有杨柳岸晓风残月;初夏则“日啖增城荔枝”三百颗,吃完就发现“上火”了,眼睛胀,咽喉疼,于是感概,物物不同,人人各异,天赋性情。当年杨贵妃所爱的“红颜”(荔枝,皮红),也不能贪多啊。
到了中午,还是吃那些既爱又恨的湖南红辣椒吧,痛并快乐呢。晚上来份山西的“剔尖”面,店家问:加什么酱?答曰:两样(哪两样?去平遥问问)。
历史上无论是文化大师还是政治人物或者英雄豪杰,都常常是结伴而来,完成使命后,乘风而去。为什么这些人能走到一起来?子平命理哲学里面有答案,慢慢看。
心学的发源在理学,理学的鼻祖是周敦颐。理学的源头在哪里呢?孔孟儒学。这里先按下不展开了。总的途径不外乎: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心见性,修齐治平。“平”当然就是大同社会,和谐共生,古今中外,殊途同归。可见中外古今人心还是那个人心,亘古不变。齐是什么?先要明道,道明,则齐就有了方向。
回转来,徐子平生逢其时,自有其开山祖师的天命,他在唐朝省部级高官李虚中“三柱”命理模型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立“四加一”命理模型。也就是将人的出生时间:“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表示为四柱,加上个人的“大运”干支,共为五柱干支,每柱各有干支组合一个,总共有“十个干支”。十为数之极限,代表圆满,完整。十个数字也可以模拟表示万事万物,这个结论已被现在信息科学证明了。(天干地支,放到下一篇介绍)
徐子平去世后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因其注解《珞琭子三命消息赋》被《四库全书》采纳而确立其官府及江湖上的至高地位。
算命术有很多,例如紫微斗数,一掌经,占星术等等。子平的五柱命理学说,因其入门容易,符合道理,所以准确性很高,无论是庙堂还是乡野,可谓盛行,慢慢老百姓就将“算命术”等同于“子平”了。凡有水井处,皆见“子平”人。所谓的“四柱”“八字”,都说的是“子平算命术”,即子平术。不过江湖上吃算命这碗饭的人,大多数都并不知道“子平术背后的道理”,换句话说,只知其“术”,不知其“理”。
以道御术本是天理人心,但世人皆重“术”而避开“道”,因为急功近利啊,明道多难啊!看不见摸不着,而对于算命术,学一招半式就可以用,面对社会上学校培养出来的大量“小白鼠”求问,一招半式足可以混饭吃了,多快啊!所以这个“算命术”就越来越不真实了。这和医疗,教育等行业,是一样的处境。大道不彰,正道沧桑。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有用心的读者会问,那“五柱”的“干支”,是咋回事呢?干支从何而来?有道理吗?且看下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