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重建,成渝吃“人口红利”,济青“双子座”怎样念经?
前 言
京津冀重构,北京人口净流出,成渝两市成了北京外迁人口的一大目的地,济南和青岛这两个北京“3小时交通圈”内的二线城市又能享受多少“溢出红利”?这对山东经济的“双子座”在都市圈时代经济互动紧密程度又有多深?
以成渝为代表的二线城市都市圈双中心模式也在区域竞争中走出了双赢之路。在区域经济面临40年来最大变局时,济青“双子座”又该如何竞合?
北京“喊穷”人口净流出
济青能享受多少“溢出红利”?
数据显示,除深圳外,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均出现人口净流出。
北京的定位在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专注于政治、文化职能,不再追求经济中心的地位,非首都功能及经济资源正在往外疏解,这对中国经济版图的影响是巨大的。
日前,智谷趋势在《风云神州,一首追求自于繁荣的史诗》一文中透露,“几次人代会上,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公开喊穷,向中央要钱要支持,称北京正在面临城市减量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问题,2019年‘应该说是收支平衡最紧的一年’”。
一直处在城市链顶端的北京税源减少,钱袋子变紧,这是区域版图近几年深刻变化的典型反映。
那么,与北京最快分别只有1小时23分钟和2小时58分钟高铁车程的济南和青岛,能凭这种地利之便从北京的人才溢出中获得多少红利呢?
这张图显示了北京人才流向。可以看出来,北京的人才首先是流向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以及天津、重庆两座直辖市,地理位置上与北京最近的廊坊、保定,以及最近几年兴起了几个风头无二的三大强省会城市成都、武汉、西安,体现出鲜明的一国之都全国辐射的特色。
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深圳的人口迁入来源最多的城市均是北京。这其实代表了北京和上述城市的经济互动的紧密程度,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深圳、广州的交互非常密切。除了天津和廊坊外,北京和周边城市人流迁徙交互较少。这表明京津冀都市圈集群特征相对较弱,主要原因是圈内非核心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集群的形成相对迟缓。
京津冀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天津,在投资拉动时代过去后增速慢了下来。而未来雄安量级有多大,这对华北格局有着极大影响。这些最新变量正在重构京津冀,这也是山东在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需要重新评估的。而济青要获得北京的溢出红利,必须要紧盯成都、武汉、西安等地的产业政策、招商政策、人才政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海不光跟北京关系密切,和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南京、无锡、杭州联系都非常紧密,对长三角这些城市的辐射作用非常明显。此外,它还跟深圳、武汉这些全国一二线城市交互密切。深圳与上海类似。
那么,上海与深圳有什么不同呢?上海接收的高学历净流入最多,深圳接收的本科生净流入最多。
广州除了跟北京联系紧密外,其他和广州联系紧密的都是广东省内城市,没有上海、也没有其他二线城市,这说明广州对广东省的辐射非常强,但它缺乏上海和深圳这种全国辐射力。
成渝都市圈“双中心”互动密切
带起西南城市带
基于对数据的观察,都市圈是决定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低线级城市同地理位置最接近的一线城市人口迁移往来最为密切。同时,强二线与四五线城市之间的人口迁移也非常活跃。
在新型城镇化下,以二线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是新的增长点,会带动很多人口向这个地方迁入。低线城市中,三四线人口几乎很少流动。大数据分析的新发现是,与二线城市同样成为人口重要聚集点的还有五线城市,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一线城市人口在往五线城市流动。
杭州、成都、重庆、长沙等二线城市人口净流入强劲,大数据的分析,二线城市都市圈的发展各具特点。
一种是杭州模式,依附于上海这样的超大都市圈,跟上海都市圈交互、人口流动特别密切,同时也会对周边中小城市产生辐射。与杭州人口迁移往来最多的城市大部分位于浙江,这种集聚效应下雪球越滚越大,形成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形成良好互动。
一种是单区域中心都市圈,比如西安、郑州、哈尔滨,这些城市是一个区域独一无二的中心,它们跟一线城市关系特别紧密,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周边辐射能力。像西部中心城市西安,人口迁移前五大城市除北京外其他均为都市圈内部城市。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郑州,其人口迁移前十大城市中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他全部来自都市圈内部。
一种是双中心模式,比如成都和重庆,武汉和长沙。
数据显示,从重庆和成都的人口迁移中可以看到,重庆和北上广深的互动非常密切,和二线城市的互动也很密切;而成都对整个四川省的辐射非常明显。不过,重庆和成都之间的互动非常密切,这两座城市的互动形成了西南城市带的中心,不仅对周边小城市辐射,而且跟全国其他都市圈的关系特别紧密。
这是重庆解放碑拍下的重庆CBD区夜景。成渝双城曾经还相互争抢火锅的发源地,如今互动密切,成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探路者。
长沙和武汉这两个长江经济带中游的城市,虽然也是双中心都市圈模式,但之间交互没有成都和重庆紧密。
武汉和长沙的都市圈效应不显著,主要是周边城市发展水平有限,且地理位置与一线都市圈不远,因此与一线城市的联系更多。因此,武汉和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两个重要城市,应当增加交流互动、实现协同发展。
那么,济南和青岛这对山东经济的“双子座”,未来究竟何种走向?
京津冀重构,济南辐射河北
青岛辐射东北,“双子座”如何应对变局?
这张图来自山东省最大的人才招聘求职平台的数据(2019年1月1日-10月31日),从这张图上看出,外省进入济南的人才以河北省最多,其次是来自中原城市群的河南以及东北的黑龙江。
这显示了在北京和雄安两大变量影响下,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北京的人才溢出也波及周边城市,济南虽然未直接享受到像上海深圳成都量级的人才红利,但作为距离京津冀最近的省会城市,来自河北的人才溢出首先流到济南。
而青岛外省人才流入显示了和济南不一样的构成,来自东北的人才成为流入大户,占据了外省人口入青的1/4强。
数据显示,成都、重庆、青岛、济南、厦门、福州、西安、郑州等二线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人口交互非常密切,表现出很强的都市圈效应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
在这里,我们以颗粒度更细的数据分析一下济青两市的辐射力。
据大数据平台显示,在莱芜划归济南后,济南和泰安之间的关联度更为密切,人才流入已占据了流入济南的省内人才总数的近1/5,这样的比重使济泰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
从上图可以看出,济南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主要集中在鲁西、鲁南、鲁中地区,对胶东板块的辐射力较弱。
青岛对人才吸纳、辐射的前三城市,也都是山东经济排名前四城市,显示了更多市场的力量。与青岛关系最密切的是潍坊,目前正通过交通先行迅速推进青潍一体化。
从这两张图也反映出,济南和青岛之间的互动紧密,不过在人才流动上,青岛对济南的辐射力要高于济南对青岛的辐射力,而济南对全省的辐射力大于青岛。
关于济青都市圈的划分,在行政上早有定论,最新版本的1+6济南都市圈包括济南、滨州、淄博、德州、泰安、济宁、聊城;最新版本的青岛都市圈包括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临沂6市,潍坊排在烟台之前,成为青岛最密切的伙伴。
而济青这一对“双子座”的交互关系长期以来也备受省内关注,就像此消彼长的广州和深圳一样,很多因素影响这一对“双子座”的互动,比如莱芜划归济南,青岛承担了上合示范区等国家战略,而区域变局常常交织着两种力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一种是自下而上来自市场的力量。
与成渝、武长这两大“双子座”都市圈不同的是,济青这一对“双子座”处在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城市群的“包围”中,从山东省区域发展看,这一对“双子座”像成渝一样更加频繁地交流互动、协同发展,进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更符合山东省的利益格局。
尾 声
现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下,广深正在“拆墙”,将2017年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向实处,推动“中国硅谷”规划的落实,内部解决了产业分工的问题,协同效应将不可估量。
2019年4月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中,明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它标志着资源会更多地向大城市和都市圈聚集,平均分配,强行拉平各地发展的方式将被摒弃。这种打破区域大锅饭的思路,会使城市之间的差距加大。而通过市场的力量调动和汇集各方资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长三角正在变成一个“省”,珠三角正在变成一个“市”,作为北方经济最强省,同时也是一个没有超级城市的山东,如何与人比拼?未来济青如何竞合?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