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狮子座

客观评价平安人寿《大、小福星》是否值得购买?七月诞生的保险不是狮子座就是个坑货!

时间:2023-06-25 来源:m.86027.cn

做过一些保险功课的同学大多知道有80%的产品保障责任一般、价格挺高。7月底上了大、小福星两款产品,似乎开了窍,一反常态的贴近市场,保障责任增多、价格反而变得亲民,给人一种“特供”的感觉。打小我们就知道特供、专供二字背后的含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也我们也过一把“特供”的瘾。分析下这款产品是否值得购买。

今天从产品责任、机构服务水平、销售人员服务水平三方面来综合评价一下这两款产品。

一:产品结构(列了一个三年前的《御享人生》作为参考对比)

1:等待期
二者都为中规中矩的90天,等待期内发生疾病合同终止并退还保费。这点填了老版平安福、少儿平安福等待期内发生疾病退现金价值的坑。

2:疾病数量

大福星120种重疾,小福星120种重疾+14种特定疾病理赔1次(白血病双倍理赔)。

轻症责任、中症责任二者都不包含(轻症会出现在附加险中)。御享人生80种重疾理赔3次,30种轻疾理赔3次。

对于疾病数量、产品功能。我去年解析过很多产品,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公司为了夸大宣传,通常有以下四种做法。

做法一:病种搞拆分,【斯蒂尔病】与【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终末期肾病】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采用同种理赔方式,【运动神经元病】拆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萎缩】。

做法二:理赔逻辑拆分,【大面积烧伤】,必定【大面积植皮】,【心梗】会做【冠脉介入手术】,把有直接因果联系的病种写一通但是理赔要求却只赔一次。

做法三:增加罕见病【疟疾】、【埃博拉】、【疯牛病】这些南美、非洲的病种搞一大箩筐。

做法四:增加同一原因不能多次理赔的描述如果在合同中有描述由于同一原因、同一医疗行为,同一意外导致我公司不能进行二次理赔。那么对于一些保险业务所说的在【白血病】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底能不能理赔两次?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这样整套夺命四连下来就给人一种功能爆炸的错觉。

3:保障内容

核心疾病小福星白血病可以双倍理赔,立头功!只可惜白血病当不了饭吃。其他保障内容做的就非常难看了。可能有些不是长期关注我的朋友不清楚上面这一大片“无”表示什么意思。

比如肾脏,高血压的重点靶向器官之一。没有肌酐值442理赔第一次肾功能障碍,就需要等到了重疾的尿毒症了才能理赔【终末期肾病】肌酐值707。(感兴趣的可看前几期的《解析慢性肾衰》一文)

如果没有【安装心脏起搏器】,对于窦缓,只能通过【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安装心脏起搏器)】来理赔。

如果要给产品力打分,100分为满分的话,可以不客气的说《大、小福星》有点战五渣了(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御享人生》凭借多次赔付,极低的产品价格,充足的保障内容,强大的公司背书,时隔3年依旧可以打到70以上的高分。

《大、小福星》败就败在两个字上。一个是“”。

可以看到,无论是乞丐版还是顶配版福星,比市场很多产品贵出30-80%。贵的道理不是合同条款优秀,而是在品牌加持,网点建设,广告投入,管理成本,利益金字塔结构上。

如果你懂行,你会知道重疾险的设计从客观上讲更适合中产或中产以下,一旦采取高定价策略则无法满足家庭成员全员参保的需求,又或是强行参保了,每位成员只能获得极其低廉的保障额度。一旦遇到大风险,额度太低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中产来说又显得鸡肋无比。恕我惶恐,犹如开头所讲,这些产品被归纳到“特供”产品行列,“特供”给谁?谁会不假思索买单?其实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有人私下给我提供了一些图片做参考。说是应对市场舆论,提升竞争力。补足价格区间客户需求。《大、小福星》真的就提升了竞争力?就补足需求了啊?

(憋气中,怒气值86%)

另一个败点是“”。

套路实在太多,一款产品需要通过11款收费的附加险来实现其保障功能这营销策略让我不得不服,也确实让我们开了眼界!

轻症需单独购买:

轻症保障责任对于一款重疾险何其重要,这里居然需要单独付费购买。不买?可以,就只能等着开胸、开腹、开颅手术才能理赔(整个循环系统的介入手术统统不在保障范围内,体循环涉及到的一些手术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豁免沦为敛财工具:

当被保险人罹患合同中任何一项疾病的时候,豁免功能会免除其后期所有保费。该责任被誉为整个保单里最有温度的条款,为雪中送炭,市面多数产品该功能都是免费的。对不起,《大、小福星》豁免单独收费。敢不附加的话,客户真得病了后期保费还得继续缴纳。

一揽子单项责任是噱头:

针对35岁以上年龄段的客户,很多消费者会有提高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的保障诉求。不过令人失望的是这几项单独付费的附加险没有一项是降低了理赔门槛,而仅仅是在已经达到重症的基础上加了杠杆。比如【肾衰】,肌酐值在442时可以理赔(有些产品低于442),《大、小福星》加了附加肝肾保障还只能在【终末期肾病】时才能理赔,导致保费的边际效用递减。花同样的钱为何不单独购买其他更有优势的产品呢?

恶性肿瘤多次理赔形同虚设:

癌症的临床治愈是五年,也就是说五年后癌症患者的离世很可能与之前的患癌史无关。侧面反映了患癌后的前五年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五年,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调养都是重中之重,也是最消耗家庭经济的五年。不过附加的《成人恶性肿瘤》,《少儿恶性肿瘤》需要首次理赔后生存满五年才能行使该项权利。

五年?整整五年你知道被保险人怎么过的吗?你知道吗!

五年?整整五年你知道被保险人怎么过的吗?你知道吗!

对于一些家长看重的首次恶性肿瘤保障、白血病保障,《大、小福星》倒是可以附加【首次恶性肿瘤】、【白血病】单项保障,这个构思是极好的,唯一的瑕疵是对于【早期恶性病变】、【慢性淋巴系白血病】不能理赔。(什么是慢淋白血病可回顾我上上期文章)抛开价格因素,可以稍微点个赞。

产品层面就是以上这些,恕我直言,我丝毫看不出这是一款有诚意的新产品,我看到的只是一套敛财的工具。

(怒气值100%)

二、机构服务水平:

平安人寿由于网点众多,花费巨资打造APP。这样一来提高了整个集团产品之间的转换效率。也提升了服务质量。从投诉率,理赔时效性来看,平安人寿不算最好但也是做的不错的。也就是说虽然产品力不行,但是公司规模、后台服务是可以的。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看保险不能光看条款,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毕竟《保险法》只能在法律层面帮我们兜了底,在法律之上,我们更希望买到不错的产品,后期也能有较好的服务品质。目前一些过于激进的网红居然可以不问体检异常,让有结节、有息肉、有蛋白尿、有血尿的客户自行购买,以后理赔我个人认为可能会存在隐患。一些健康险公司不太看重理赔时效,核赔业务完全外包导致了时效性差,给人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

三:销售人员水平

购买保险产品只是保险规划中的一环,我们可能会买到当期优秀的产品或是不那么优秀的产品。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差的产品无非就是保额低,理赔要求严,保费贵一些。一言以蔽之——掏的钱多了理赔的钱少了。那反过来讲,好的产品是不是就是掏的钱少了,理赔的钱多了呢?

真不一定。比如最起码的体检报告很多人都是看不懂的。临床医学与核保医学并不一样。一个是临床治疗一个是买入标准。比如窦速,心电图R波之间大于3个大格,无需治疗医生让先观察。比如甲状腺结节TI-RADS-4,无需治疗医生让先观察。这些情况买了保险后能理赔吗?

合同拿到手后,很多消费者也并不懂如何去运用合同。前几天有位杭州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买了某款产品之后孩子发现了【动脉导管未闭】,下一步家里该如何处理?大概会涉及到哪些条款可以运用?

所以,把这些结论放大来看,无论是平安还是友邦,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结构、服务水品上都会存在短板。销售人员的业务水平就是关键一环,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遇见了有独立思考能力、业务水平过硬的业务员在销售《平安福II》(责任会好于《大、小福星》)虽然产品价格更贵一些(别死扛,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呢?)也是可以买的。

因为这些业务员至少会站在客户一方,用自己所学所知全力去帮助、陪伴客户,可以托付。同样的产品,不同的人在做销售,区别就是一个是狮子座,一个是坑货。

美中不足的是,能遇见我所说的优秀代理人概率会比较低。因为主体保险公司利益链在于无限扩大销售规模,一般很难去做专业化培训,更多在于销售方式的传导,更突出销售二字,不看重使用环节。所以,这些优秀的代理人一旦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去研究整个保险市场,去思考未来保险行业的趋势,就再也不会坐井观天!其后果往往是某些渠道难以承受的。

好了,不好意思,今天这篇文章啰里巴嗦地写了这么多,看来要让一些喜欢拉人头,搞“保险社团”的琛哥们损失2000块了。

近期回顾:

姜霏:被炒上天的甲状腺癌究竟是怎么回事?保险合同你真的懂吗?姜霏:早期癌症是什么?合同理赔你真的懂吗?姜霏:如何与投资、储蓄类保险愉快地相处?

上一篇:说狮子座文案

下一篇:星云阁运势:狮子座和谁越处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