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名的处女座物理学家?
对于天才来说
大学选专业似乎是无所谓的事情
“当时,只见那人口中念念有词,缓缓将手抬了起来。在他出掌的一刹那飞沙走石、烟雾腾升,似乎一股强大的力量直逼我的面门!”
“这是什么招式?!”我一个箭步躲到墙后!
等我再次睁开眼睛,我意识到这股内力已经将墙面拍的支离破碎,这时才听明白,原来他说的是:
“哈赛哈赛GAI,面对疾风吧!!@#%!”
哎呀,好像串台了...
一个有趣的试验
“没错!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点了点头)
上面所描述的场景出现在捷克电视节目《自然奇观》里,节目制作人员在一个仓库中建造了一架大型空中漩涡加农炮,通过不断增加纸箱和加农炮的距离,发起吉尼斯纪录挑战。他们将距离延长到60米,空气炮的内力似乎衰减的并不明显。最终在100米上,这座空气炮创造了最远纪录。
这股内力有多霸道?现场的工作人员拿着小风车直接来了一波“面对疾风”,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嚯!好霸道的真气!
诶?说好的不打脸呢?!
真气?这是流体力学!
虽然看起来挺科幻的,但是其实原理很简单,这都是利用了流体力学中的涡流原理。
流体顺着某个方向环绕,转动的速度越快越稳定。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除了人类吐烟圈之外,这也是海豚们很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理论上来说,只要动能足够大,这个烟圈的破坏力也就足够大,吹飞砖墙都不在话下。
从十七世纪开始,人们对这一现象已经研究了很久,而真正将之纳入科学范畴进行研究的第一位科学家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
早在1858年,亥姆霍兹就发表了针对这一现象的论文——《表达涡环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的积分》,用数学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为此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Helmholtz?怎么好像在哪里见过?没错!那个拥有18个顶级科研中心、40000名科研人员、年度预算超45亿欧元、鼎鼎大名的德国亥姆霍兹学会就是继承了他的精神建立的。
还是觉得耳熟?那是因为大家高一物理学到的“能量守恒定律”学说就是他老人家创立的。
一位有趣的科学家
抛开这些名头来看这位处女座的科学家,你会发现,他科学研究轨迹十分清奇。其研究领域涉猎哲学、生理学、光学、电动力学、数学、心理学、美学、气象学等多个领域,职业生涯涉及军医、解剖助理、美学讲师、物理学教授等。
为了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17岁那年他接受了德国免费的医学教育成为了一名军医,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部队中,由于天下太平他自己在军营中搭建了实验室开始进行医学研究。
由于研究越来越深入,他的天赋逐渐展露出来(或许是觉得他奇怪?),最终他被部队免职,成为了一名博物馆的解剖助理(生产标本?),兼职柏林美术学院的讲师。
都快到俄国了,肯定挺冷
柯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亥姆霍兹真正的科研生涯发展余1855年,由于考虑到柯尼斯堡天气不利于妻子的健康(还是个宠妻狂魔),他来到波恩大学成为了一名解剖学、生理学教授。三年之后他来到海德堡开始将研究发展到物理学,1871年由于他的研究开始被学术界认可,柏林大学为他提供了一份物理学教授的职位。
在能量守恒之外他的研究成果还包括:
1849年在柯尼斯堡(Königsberg)工作时,他测量了信号沿着神经纤维传输的速度。使用了最近解剖的青蛙坐骨神经及其附着的小腿肌肉来进行实验,并使用了检流计作为敏感的计时装置,传输速度为每秒24.6–38.4米。
1851年发明了检眼镜,可用于检查人眼内部。该设备广泛用于确定视网膜,视盘和玻璃体液的健康状况,彻底改变了眼科学领域。
同年,出版《生理光学手册》(Handbuch der Physiologischen Optik)。提供了关于空间视觉,色彩视觉和运动知觉的经验理论。
1863年出版了《论音调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基础》,据说这本书在20世纪影响了音乐学家。
炸街神器的发明者
同一时期,他发明的亥姆霍兹共鸣器,它可以识别包含多个音调的复杂声音的纯正弦波分量的各种频率或音高,保时捷至今都在用它调整911跑车的发动机声浪。
“在实际操作中,当驾驶者按下中间底槽上的 Sport 按键时,变速箱、发动机和底盘就会立即做出反应,声浪传导系统和亥姆霍兹共鸣器的阀门也会全部打开。这样一来,驾驶者就能享受到加强版的 Porsche 声音。如果想要安静一些,驾驶者可以转换到舒适模式,这样在行驶中车内就会变得非常安静。”
你觉得那边的方块更宽?
1867年他发现了“亥姆霍兹错觉”,描述了填满横条纹的方块看起来更高更窄的视觉错觉现象,证明了穿横条纹显胖这一常识是没有根据的。
1870年他发表了几篇有关原电池,化学过程的热力学和气象学的论文
结语
我们都说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所学专业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但对于亥姆霍兹这样的天才来说,似乎并不需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不可否认的是,亥姆霍兹的非凡成就与他少年时期的智力培养、科学启蒙、哲学学习密不可分,为他的形成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选择一门专业进行深耕,适时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是成为合格科研人员的必经道路。这也正是德国教育、科研的魅力所在,在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的传统之下,研究方向被兴趣所引导。不论专业方向如何,科研人员在每一个学科中的经验最终都能够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个研究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