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经典电影|章子怡的处女座《我的父亲母亲》
拍摄《我的父亲母亲》那一年,章子怡只有19岁,还没成为"国际章",也没遇见"宫二",在她清澈如水的眸子里,正闪动着少女的光芒。她以一张白纸的质朴姿态,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电影之路
白雪皑皑的冬天,一辆吉普车正行驶在公路上,在车上坐着的就是电影的主角骆玉生。
昨天晚上他的父亲去世了,这次回来是奔丧的,父亲生前是一名老师,在村里小学教了一辈子书。因为近年来学校破败不堪,父亲想张落着重新翻盖学校,在外出借钱的途中感染了风寒,最后引发了心脏病去世。
父亲的遗体还在县医院的太平间,玉生准备用拖拉机把父亲拉回去,可玉生的母亲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让人抬回来。漫天的风雪,母亲坐在村小学的门口,久久不愿离去。
回到家,母亲让玉生搬出织布机,她要为丈夫亲手织一块盖棺布,玉生心疼母亲,说自己去买一块就行了。可母亲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说自己就算是通宵,也要把布给织出来。
玉生走进书房,一切和父亲在时一样,桌上一张父母结婚时的合影,又勾起了他的回忆。他也慢慢理解,为什么母亲执意要把父亲抬回来,也明白了母亲为什么非要亲手织一块盖棺布。因为这其中有一段相守一生又波澜壮阔的爱情故事。
时间一下回到了四十多年前。漫黄草原,一辆马车缓缓驶来,那一年,父亲从县城派来村里教书,闭塞的村子里,多少年了都没来过教书先生。所以父亲进村的第一天,村里所有人都赶来迎接,这其中就有母亲。
那年她十八岁,辫子垂在两肩,系着绿头绳,穿着红袄子站在人群之中,格外显眼。父亲则挺拔又儒雅。两人在目光接触的那一瞬间,缘分就这么在冥冥中注定了。
母亲当时和失明的姥姥相依为命,因为要盖新学校,按照风俗,村里要让最漂亮的姑娘,给新学校的梁上织一块红布。而这个任务也自然落在了母亲的头上。
因为对父亲一见钟情,母亲把这块红布织得格外认真。另一边父亲刚一进村,就赶紧帮着村民们一起盖学校,因为是集体干活,中午大家都是在一起吃公饭,女人们在家里做好饭菜,男人们也不分谁家,拿起碗来就吃。因为父亲的关系,母亲每次都会变着花样挑好吃的做,还特意每次都用家里最好看的青花碗来盛着,故意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父亲注意到,吃上自己亲手做的饭。
转眼间,村里的学校已经盖好了,母亲织好的红布也被绑在了梁上。开学第一天父亲的读书声,响亮又清脆,回荡在整个山谷之间。村里人一开始上都纷纷跑来听课围观。
时间一久听习惯了,也就不来听了,但是母亲还是每天来听。父亲的读书声大抵是天底下她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
尽管母亲这边每天朝思暮想,但父亲已经来了几天,两人还没有正式见面,打听到父亲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送路远的孩子回家,母亲就准备故意装作巧遇。
金秋时节,漫山的枫叶将大地染得一片金黄,母亲在那条必经之路上等了很久,可是听到父亲和孩子们的声音后,还是因为害羞藏了起来。
夕阳西下,秋风阵阵,落日的余晖洒在了父亲年轻的脸上,一切显的格外美好。
听着不远处传来的阵阵歌声,父亲又带着孩子们来了。这一次,她鼓起了最大的勇气向前走去,少男少女在这一刻终于第一次正式相遇了。母亲在为这次相遇准备了无数次,但真见到了还是害羞的赶紧离开,母亲并不知道其实自从父亲进村的第一天开始,就也注意到了她。而这一次的相遇,俩人爱情的萌芽算是彻底开花了。
因为父亲来村里一直都是吃派饭,每家一顿轮着吃,这一天正好轮到了母亲家,这天母亲天刚亮就早早的起床,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伙食,为父亲做了一顿最丰盛的早饭。
做好后,母亲站在门口等着父亲过来。清晨的阳光打在母亲的脸上显得清纯又羞涩。父亲后来说,当时的母亲美的像一幅画,这也是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一幅画。两人终于第一次说上话,吃过饭后,母亲特意拿起手里的青花碗,问父亲有没有吃过这个碗里的饭菜,父亲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母亲一直都在默默关注着自己。吃完饭后,父亲准备离开,母亲让他下午再过来,她为父亲做了他最爱吃的蘑菇馅蒸饺。
临近下午,父亲果然来了,但是这一次却是带着坏消息来的。父亲说,组织上要问他几个问题,他必须要回城里呆几天,父亲脸上在故意装作轻松,但母亲其实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初恋的甜蜜还没有开始,就已经面临着分别。离别之际,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只发卡。这是他专门为母亲买的,母亲拿着发卡,一脸羞涩,让他等会过来吃完了饺子再走。父亲虽然满口答应,但其实他已经没有时间在吃饺子了他这次是被组织打成了右派,要赶紧回去接受调查和审判,母亲这边还在等着父亲过来吃饺子,她戴上了崭新的发卡,还穿上了那件父亲最爱的大红棉袄。
但此时的父亲已经坐上马车被带走了。厨房里饺子正好出锅,母亲端着饺子一路狂奔,她要追上那辆马车,只想让父亲吃完了再走,可疾驶的马车正飞速向前,根本没注意到后面的母亲,母亲看到马车就在眼前,却是怎么也追不上。为了抄近路,母亲跑上了山坡,可就在下坡时,却因为跑得太急,摔了下去,碗里的饺子都洒在了地上。那只青花碗也碎了几半,看着马车上,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母亲的眼泪终于再也止不住。
在山坡缓了许久,母亲把饺子和青花碗都小心的包好。可就在她刚准备回家时,却发现了一件更让她难过的事情,父亲送给他的那只发卡,好像是刚才跑丢了。
母亲心急如焚,马上开始疯狂的找,可要想在漫山遍野里找到一只发卡,无异于大海捞针。不过母亲没有放弃,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每天早出晚归,把附近几十里山路都跑了个遍,可最终还是没找到那只发夹,但也许就是上天保佑,母亲这天精疲力尽的回家,却发现发卡就躺在院子的栅栏下面,晚上在煤油灯下,母亲对着镜子,又把发卡小心的带好,脸上充满娇羞却又难掩失落。发卡是找到了,可心里想的人又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转眼秋去冬来,父亲还是没有回来,这天村里来了个锔碗的手艺人,姥姥趁着母亲不在,悄悄叫了进来,其实姥姥是想帮母亲补好那只青花碗,她知道近段日子,母亲一直伤心。
母亲打开橱柜发现那个熟悉的青花碗,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眼眶里瞬间又湿润了。山里已是深冬季节。北方的冬天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距离父亲答应回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天母亲坐在织布机前,恍惚中,她仿佛听见了学校里孩子们的读书声,接着便赶紧向学校奔去,一路上耳边的读书声越来越清晰。
可真到了学校眼前却是一片死寂,原来是母亲过度思念父亲,所以产生了幻觉。此时学校已经停课许久,教室的窗户纸已经破损。为了能在父亲回来之前,修补好教室,母亲冒着大雪,又从家里拿来窗户纸,小心的贴好了所有的窗户,把教室里的桌椅全部擦洗了一遍。最后在每扇窗户上都贴满了剪纸,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室。母亲已经做完了自己所有能做的,她现在只期盼着父亲能早点回来。
转眼到了腊月初八,这是父亲曾答应回来的日子。这天,母亲早早的就在村口的那条路上等着,北方的腊月,漫天遍野都是一片白雪茫茫,空气里满是刺骨的冷风,母亲就这么从清晨等到了日落,在寒冷的雪地里,整整站了一天。
傍晚,母亲早已经体力不支,但他看到远远的有一架马车。他赶紧走上前去迎。可让人失望的是,马车上并没有父亲,晚上母亲回到家,脸色已经苍白,刚一间房门就晕了过去,姥姥摸着母亲的头,已经烫的不行,尽管高烧还没退,可第二天一早,母亲还是执意打包了干粮,要去县城里找父亲。寒冬时节的山区,大雪早已经封山,暴风雪中。母亲向着一个不可能到达的终点,艰难的向前挪动着。母亲没走多远就晕倒在了半路上,后来还是过路人捎信才通知村长,他们把母亲给拉了回来,晚上村民们都赶来看望,但所幸只是冻伤并没有大碍。母亲就这么在床上躺了两天,这天早上,她耳边依稀又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这一次不再是幻觉。原来是有人给父亲捎了口信,父亲实在放心不下,赶紧连夜赶了回来,昨晚还在床边守了她大半夜,母亲听到后,眼泪瞬间夺眶而出,此时,村民们也都赶来了,父亲从深秋到寒冬,山里的草木又跨越了一季,父亲与母亲也终于再次相聚了。
但好景不久,在当天天黑之前,父亲就又被抓了回去,这一次,父亲是偷偷跑出来的,因为这个举动,父亲因此又在狱中多呆了几年,从这一天过后,父亲和母亲的再一次见面,已是数年以后。在自己最好的年纪里,每一天都在等着父亲回来。多年以后,两人再次相聚的那一天,母亲又特意穿上了那件红棉袄,早早的在村口的那条路上,等待着父亲的归来,而父亲从那天以后也再没有离开母亲半步…
他们从艰难的岁月里一路走来,经历了大历史的碾压,也经历了长久的别离。可最终所有的困难都被矢志不渝的爱情打败了。
电影到这里,玉生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母亲一定要坚持把父亲抬回来,因为村口的这条路,正是他与父亲爱情的见证。
时间又回到了当下,镜头也变成了黑白。玉生来到了村长家,他已经决定答应母亲的要求,不再用车拉,而是把父亲一步一步的抬回来,村长这边倒也答应。
只是现在年轻人都已经出去打工,村里只剩下了一些老幼弱小,只能去邻村里雇人,第二天玉生带着母亲和几十号人马赶往了医院。母亲连夜赶制的盖棺布也终于派上了用场。回程的路上依然是风雪交加,每行一步都无比艰难。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请来的人都坚决不收一分钱,而且原计划只叫来了三十多人,可最后却一共来了一百多人。据村长说,来的都是父亲的学生,他们大都是听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就立即启程。
有的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也有的很年轻,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一路上所有人都没有说话,从县城到村里,路途遥远,从上午出发,一直走到了天黑才到,父亲的墓最终葬在了学校旁边的井边,这是母亲的意思。因为在那里,父亲每天就可以望着学校了。
翻盖学校一直是父亲一生的愿望,如今父亲不在了,上面给学校拨了款,村民们家家户户也都凑了钱,大家都准备按照父亲的意思,盖一个漂漂亮亮的学校。
母亲听到后没有多说,默默去一旁拿出了他和父亲,积攒了一生的积蓄,又让儿子把昨天没花出去的抬棺费也拿了出来,便把厚厚的一摞钱全部交给了村长,办完后事玉生很快也要回城了。临行前一天,母亲让他陪着再去一趟学校。因为下一次回来,可能这所老学校这已经不在了。
四十年的光阴宛如一瞬,母亲看着如今破败不堪的教室,满是不舍,因为这是丈夫奋斗了一生的战场。新学校马上就要盖起来了。但母亲说,父亲一生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当个老师,哪怕就是站在讲台上一天,给孩子们上一节课。这个愿望到死也没有实现过。晚上母子俩又在床上聊天,玉生想把母亲接到城里,跟自己一起住,母亲意料之中的拒绝了。
离别在即,两人只能互相交代着要各自照顾好自己。第二天一早,母亲在厨房煮饭,突然间他又听到了学校附近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于是赶紧起身往学校赶去,母亲赶到学校时发现正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的是儿子玉生。
他想趁着临走之际,给孩子们上一堂课,而且他在课堂上上的就是父亲第一次来村里给孩子们上的课文,看着教室里正在上课的儿子,母亲已经双眼含泪,接近哽咽,一切如同时空穿越一般。四十多年的时间。当初这个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如今已过垂暮之年,这四十年里容颜在变,村子在变,不变的是始终封存于脑海中的青春记忆。
电影拍摄的风景优美、色彩鲜艳。现实用黑白表现,回忆用彩色表现,现在时的冰冷现实与过去时的美好回忆形成强烈反差,无论从场景、故事还是表演甚至配乐,张艺谋的这部影片无疑是上乘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