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肖 > 属兔

幸运皇帝刘秀毛两只兔子:刘秀毛

时间:2023-06-26 来源:m.86027.cn

幸运皇帝刘秀毛两只兔子:刘秀毛

兔,据说是十二生肖中最幸运的一个生肖。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生于兔年的皇帝,一个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另一个是家谕户晓的乾隆皇帝。

刘秀出生的年月,按现行公历推算,当为公元前5年1月。按当时通行的纪年法测算,应为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是年即乙卯年,属兔。

刘秀在历史上以其谥号光武帝或其庙号世祖著称。

刘秀身长七尺三寸,按汉尺推测,相当于168厘米,个头中等偏下。他的须眉匀称,鼻梁高耸,面庭饱满,脸如圆日,据称与汉高祖的容貌相似,也是“隆准(鼻)而龙颜,美须髯”。

刘秀的父亲刘钦曾任济阳县(今河南兰考北)县令,刘秀便出生于此地。刘秀的兄弟姐妹共有六人。大哥演,二哥仲,秀排行第三。大姐黄,二姐元,妹伯姬。

刘秀九岁时父亲病故,由叔父刘良收养。良时任萧县(今属安徽)县令。刘良罢官后,刘秀回到家乡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白水乡(舂陵),以农耕为业。

新莽天凤年间(14-19年),二十出头的刘秀从小县城来到京都长安就学,师从许子威。

“高才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东汉观记·光武纪》)

一天,刘秀目睹负责监察京师治安的执金吾出巡,见其车骑甚盛,异常羡慕,不由叹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后如愿以偿,出任司隶校尉,赴洛阳为更始帝迁都打前站。司隶校尉乃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受皇帝委托,纠察缉捕特别重大的罪犯,并有权劾奏公卿贵戚。受命后,刘秀“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仍旧章。”也就是,依照旧章程,配置僚属,作文书移与属县,开展督察工作。

曾供职汉廷官府的吏士们见到刘秀的僚属,都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仕宦当作执金吾”之后还有一句:“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为刘秀二姐夫家新野县一名美女。刘秀后果然娶其为妻。称帝后封为贵人,后又立为皇后。是时阴氏已年逾四旬。

宋人宋庠认为,刘秀日后即皇位,与他当年所立志向大有关联。他在一首《怀古》诗中写道:

郁郁舂陵旧帝家,黍离千古此兴叹。
萧王何事为天子?本爱金吾与丽华。

再说刘秀从长安返回家乡后,与姐夫邓晨来到宛城。一次,同蔡少武等宴饮闲谈。“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席间有人问:“是国师公刘秀乎?”

此“刘秀”指的是王莽心腹、官拜国师的刘歆。因有“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故改名以应之。发问者是明知故问,不料刘秀将错就错,反诘道:“何用知非仆邪?”你们怎么知道这个刘秀指的不是我呢?

谶语,指预决吉凶的隐语。时人喜欢作预言,也最相信预言。那时的史官就是制作预言的专家。叫谶的预言,据说是上帝传给凡人的命令,但谶又极为诡秘,也就是上帝不愿明明白白说出来的命令,仅用类似的东西作暗示,逼迫人们去猜测揣摩。

西汉初年,社会安定,此类谶语少了许多。但武帝之后,民穷财尽,国本动摇,谶语便又多了起来。王莽篡位后,这种歪风邪气更盛了。刘秀就利用这种东西“复高祖之业”。

公元22年,南阳闹饥荒,人心思变。一个叫李通的富商前来游说刘秀,给他看一谶图,上书“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劝他起兵反莽。

刘秀起兵舂陵时,不过是群雄纷争舞台上一个不显眼的皇位争夺者。其时先后有十一人宣称自身坐享九五之尊,还不包括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而刘秀则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位。

身逢乱世,人的生命似草芥。铤而走险,又随时可能掉脑袋。都说兔是最幸运的生肖,又有谁知幸运之神惟有在属兔人历经劫难之后才悄然降临。

小长安一仗,刘秀大哥率领的舂陵军遭官兵拦击,几乎全军覆没。乱军中刘秀匹马单枪逃了出来,途中遇伯姬妹。兄妹“共骑而奔”。未久又遇二姐及三个女儿,刘秀下马催促他们上马。元姐喊道:“你们赶快逃命罢!眼下已不能相救了,切莫干谁也逃不掉的蠢事!”说话间追兵赶到,刘秀只得催马落荒而逃。刘元母女四人悉数罹难。二哥刘仲也在这一仗丧命。

昆阳大战,刘秀视死如归,先是率13骑突出重围求援,与驰援部队赶到昆阳后又率先发起冲锋,“斩首数十级”。接着率三千援军直捣敌方中军大营,敌军阵势大乱,刘秀“乘锐崩之”。昆阳城内部队“亦鼓噪而出”,内外夹击,莽军溃败,“走者相腾越,伏尸百余里”。

大哥刘演被刘玄杀害后,刘秀内心虽满腔悲愤,却不为长兄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也不以昆阳大捷之功自居。这套韬晦计,不仅瞒过了刘玄,还让他心存愧疚,“拜秀为破虏大将军”,也使自身逃过了一劫。

刘玄遣刘秀招抚河北诸州郡。隆冬时节,离别洛阳,北渡黄河,自然是一桩苦差使,但刘秀心里却说不出的高兴!

更始帝任命刘秀“行大司马持节”是只封官衔不拨粮饷,但在刘秀看来,无异于放虎归山。从此,刘秀摆脱了更始政权的控制,赐予他独立发展的广阔空间。

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刘秀头上。

从更始元年(23年)十月至三年(25年)六月,刘秀率兵诛灭称帝邯郸的王郎,迫降和收编河北地区铜马所部的农民起义军,又歼灭诸路起义军,“跨州据土,带甲百万”。河北地区尽归其所有后,刘秀就公开与刘玄政权决裂,于公元25年六月在群臣拥戴下自称皇帝,不久定都洛阳,重建汉政权,史称“东汉”。

刘秀28岁起兵舂陵,29岁昆阳大战初试锋芒,31岁即皇帝位。从起兵到称帝,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可谓史上最幸运的开国皇帝了!又经过十三年,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从起兵舂陵到统一全国,仅用了十六、七年!

统一全国后,光武帝仍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一方面致力于国家稳定,另一方面则致力于政权建设。

二十年间,在对外经略方面,又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平西羌,二是征交趾,三是降服南匈奴。

光武统治时期,史称“中兴”,即中道复兴的意思。刘秀也被称为“中兴之君”,意谓汉朝在他手中由衰落转为兴盛。南宋陈亮认为,

“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龙川文集》卷五)

刘秀一生事业以称帝为界点,可分为前31年与后31年两段。前段以打天下为主,后段以治天下为业。从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到十三年(37年),光武帝完成了从马上夺天下到下马治天下的角色转换。

自28岁起兵到43岁一统天下,十六载的戎马倥偬、鞍马劳顿,使刘秀滋生了厌战心绪。这种“积苦兵间”的厌武心结在天下初定时转化为偃武的决策。

退武臣是偃武方略的关键所在。

“光武终不任将帅以宰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

也就是不任命武臣担任宰相级别的官职,也不允武臣拥兵众于京师,让武臣主动交出兵权,而用“高秩厚礼”予以回报,并“皆保其福禄”,也“不令以吏职为过”,就是不让武臣担任吏职以避免犯错。

偃武与兴文,乃刘秀治国方略的两个方面。偃武必兴文,去甲兵方能敦儒学。西汉的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之徒,而东汉的中兴功臣皆有儒者气派。刘秀本人就是一太学生,曾在长安研习儒家经典。身边的重臣“多近于儒”。

邓禹是光武帝最亲信最得力的股肱之臣,13岁能诵诗书,受业长安,期间与刘秀结为学友,又是同乡。邓禹“有子13人,使各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

有其君必有其臣。光武手下的大臣大半多习儒术,与刘秀意气相投。由儒君儒臣组合的东汉朝廷兴学讲经,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刘秀不仅自好读经,也用经书教育子女。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朝廷形成了讨论经义研讨儒术的氛围。在民间,官府则大力推广与养成重名节的风气。

建武二十七年,有两位大臣联名上书,谏劝刘秀切莫“固守文德而堕武事”。

光武帝用“柔能制刚,弱能制强”八个字回击了对治国方略的责难,从两个层面阐释了“偃武兴文”的道理:治国须行逸政而不可行劳政,须“舍远谋近”而不可“舍近谋远”;须“广德”而不可“广土”,须“安”而不可“残”。这番道理体现了“霸道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

自古以来,君臣关系最难相处,其中尤以开国皇帝与功臣的关系为甚。君主期盼臣子立功,又惧怕臣子功高震主,使君主难以驾驭;君主既要授予臣子官职,又要担忧臣子拥权自重,对君主造成威胁。

无论君主,还是臣子都难免陷入这个怪圈而不能自拔。

如何正确处理君臣关系,是摆在每个帝王面前的一大难题。刘秀“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使君臣之间和如琴瑟,实属不易。

光武收权与功臣交权基本上是互动的。功臣的迎合、顺从固然是一个原因,但刘秀的得当处置为主要原因。

光武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后汉书·马武传》)

据史籍记载,刘秀对待臣子能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分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

例如,邓禹中了赤眉军诱敌之计,所部溃乱,仅率24骑逃奔,为此邓引咎辞职。几个月之后,刘秀又起用他为右将军。建元四年(28年),邓击破割据汉水流域的延岑,重振军威。全国统一后,邓以功封高密侯,食邑达4县之多。禹死后子孙相继为高官。

光武帝也是史上少见的一位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中兴汉室的佐命功臣著名者有三十余人,他不曾杀戮一人。

他的儿子刘庄继承皇位后,追念前代功臣,把当年追随父皇打天下的28位将帅画成图像,置放在南宫云台,时称“云台二十八将”,或称“中兴二十八将”,后又增4人,合为32人,而有些功臣,如邓晨、马援等,按其功绩理应列名云台,只为他们几位与皇族有这样或那样的亲戚关系,皆未进入云台。

曹操的儿子、“七步诗”的作者曹植这样评比东汉与西汉的开国皇帝:

“汉之二祖,俱起布衣。高祖阙于微细,光武知于礼德。高祖又鲜君子之风,溺儒冠,不可言敬。辟阳淫僻,与众共之。诗书礼乐,帝尧之所以为治也,而高祖轻之。济济多士,文王之所以获宁也,高祖蔑之不用。听戚姬之邪媚,致吕氏之暴戾,果令凶妇肆酏酷之心。凡此诸事,岂非寡计虑浅,斯不免于闾阎之人,当世之匹夫也。世祖多识仁智,奋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破二公于昆阳,斩阜、赐于汉津。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若克东齐难胜之寇,降赤眉不计之虏,彭宠以望异内陨,庞萌以叛主取诛,隗戎以背信毙躯,公孙以离心授首。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于是战克之将,筹画之臣,承诏奉命者获宠,违令犯旨者颠危。故曰,建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转引自《诸葛亮集》卷二)

诸葛亮评论光武:

“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与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诸葛亮集》卷二)

光武帝成就伟业,并不仗运气,而全靠人谋:“计出于主心”。

《后汉书·光武帝纪》有一段记载,颇能反映刘秀的人格特质,大意是:

光武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平定陇、蜀以后,除非紧急情况,未尝复言军旅之事。每天天一亮即上朝视事,直到太阳西落方才罢朝,又时常带领公卿、郎、将讲论儒学义理,半夜时分才肯歇息。

皇太子见父皇勤劳不怠,劝他颐爱精神,优游自宁,以享黄老养生之福。帝答道:“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我自己高兴这样做,不觉得疲累呀!

明末王夫之评曰:刘秀“允冠百王”,“三代而下,取天下者惟光武独焉。”(《读通鉴论》卷六)

一个“独”字凸显了刘秀的个性特质。

刘秀死于公元57年二月,享年62岁。在东汉12位皇帝中最长命。但刘秀创建的王朝譬如数百年老干之上突发一枝,虽极为畅茂,却生气已薄。他身后的几位皇帝,明帝活了48岁,大多活了三十几岁。殇帝不满一岁,冲帝只活了3岁。献帝虽活了54岁,但迭遭权臣劫持,皇位早已名存实亡。

由此不难发现,王朝的兴衰与皇帝的寿数不无关系。皇帝长寿王朝兴盛,皇帝短命则王朝衰落。

临终前,刘秀留下遗诏,承认自己无益于黎民百姓,并明令后事“务从约省”,“刺史及二千石长吏无离城郭”,也不要派遣吏员或通过邮传上奏吊唁。

专制政体最高权力之交接,一般而言易出乱子,而光武帝移交皇权,虽出了点麻烦,还是比较顺利的。

刘秀有子11人,郭皇后生5子,许美人生一子,阴皇后生5子。其中刘庄继承皇位,是为汉明帝,成功实现了皇位的交接。

上文提到,刘秀称帝前娶阴氏为妻,称帝后封其为贵人,立郭圣通为皇后。郭为河北著姓。更始元年,刘秀奉命“单车临河北”,势单力薄。抵达真定时,偏偏冒出了一个王郎,诈称成帝子,被拥立为天子,还悬赏求购刘秀人头,令刘秀措手不及。后争取到真定王刘杨的支持,危局才得以逆转。

刘杨乃汉景帝七世孙,拥有十几万大军。为了表示诚意,刘秀娶杨之外甥女郭圣通为妻。称帝后封郭氏为贵人。建武元年,生皇子强,次年,郭立为皇后,强为太子。建元十七年,光武以“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为由,废黜郭后。刘强辞位以奉养母氏,得到父皇首肯,遂立阴氏所生刘庄为太子。同为阴氏所生的刘荆为刘强被废抱不平。刘秀一死,便传书劝强举兵以取天下。不料刘强“得书惶怖”,“封书上之”。明帝不曾料到自己的亲弟弟居然如此大逆不道,就把他放逐到附近的河南宫。所谓出了点麻烦,即指这件事。

对刘秀来说,实乃不幸之中大幸。不然的话,刘邦死后出台的宫廷政变在他身后难免重演!

上一篇:谁是1963年兔人一生中最克服的人?看完会吓你一跳,就在你身边!

下一篇:乾隆毛两只兔子的幸运皇帝:乾隆毛两只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