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名字特别难看?命名8年,我来告诉你改名的心路历程。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今天去商场购物,刚把车停下,就有人喊我:“王丽婷!”
我很惊讶问道:“师傅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啊?”
师傅道:“谁知道你名字?我是让你把车往里停!”
一个关于名字的小笑话。
不少人长大了想改名,觉得自己的名字“土”,不好听。
今天云清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当你出生的时候,还没有独立意识,名字是父母起的。
80、90年代,名字多数带有时代气息。
诸如:刚、红、勇、丽、伟、梅,建设、建国、国栋,等等。
那个年代,父母认为这些名字是很好的,否则也不会给自己的孩子用。
等你长大了,时代变了,接触的人和事多了。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就感觉自己的名字“土”。
如果冷静的思考一下,按照这样的逻辑,再过几十年,岂不是又要改?
或者说,很多人长大了,都会有改名的想法。因为父母起的名字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啊。
父母太自作主张了。
这就反应出很多父母给孩子起名和成年人改名的一个普遍问题。
起名以什么为标准?
好不好听、喜不喜欢为标准
你喜欢了,对象可能不喜欢、父母可能不喜欢。朋友可能不喜欢,广大网友可能不喜欢。你的孩子长大了可能不喜欢。
同样你觉得好听,对象可能觉得不好听。父母可能觉得不好听,朋友可能觉得不好听,知乎的网友可能觉得不好听。你的孩子长大了可能觉得不好听。
或许有一天你的孩子跑过来和你说:“妈妈(爸爸)你的名字太土了,你改改吧。
否则你给我签个字我都不好意思拿给老师”。
有位网友发文诉苦说,自己绞尽脑计、把认识的字全翻遍了。
历时一个月,给孩子起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名字。
结果吃顿饭的功夫,被老公和婆婆全票否决。欲哭无泪。
后来很多人追上了“流行趋势”。给孩子起了“子涵”“梓睿”“雯婷”这些高大上的名字。
周围朋友都说好听啊,名字“很洋气”。网友也表示肯定。
那时心里终于美滋滋。
但是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画风突变!一夜之间,“子”“梓”等字,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网友评论也是一边倒。“谁都叫,烂大街,太土了”。
又是欲哭无泪。叫的人太多了!
不行,还得改!很多人又走上给孩子改名的艰辛之路。
但这次可不像上次那么简单了,名字已经改过一次了。
再改,非常难。户籍科这关就过不去了。唯一的一次机会已经用完了,怎么办?心里很纠结。
没有改过的名的,心想这次一定要想好了,不能改来改去的,机会只有一次。
不能跟着流行走,不能听别人说。什么高大上、优美、好听,就是个坑啊。几年以后肯定又烂大街了。
于是乎,在被流行趋势打脸后,在广大吃瓜群众的引导和鞭策下,以及追求十全十美理想目标的驱动下。
求名父母,进化到了第二阶段。
寓意深刻,与众不同为标准
“希望孩子以后的人生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希望人生能够一帆风顺、没有风浪”。
“希望品格高尚、成为栋梁之才”。
“希望能够温柔善良,美满一生”。
。。。
很快,父母们发现名字不是诗歌散文,想表达的寓意太多。
字不够用!
一小部分父母就开始采用生僻字,多义字,甚至起四个字或者五个字的名字。
周围的朋友说不合适,后期麻烦问题很多。网友也不赞成。
这些父母心想,哼,现在我不听你们的了。当时说好的是你们,后来名字叫多了,说不好的也是你们!
搞来搞去,你们就是吃瓜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看看人家统计的数据!
排名第一的还是梓!
搞不好你们这些吃瓜群众,孩子的名字就有“梓”。既然你们说梓不好,怎么还这么多人用?
太坑人了,当初是咋想的,怎么能让周围人的几句话,就让我把孩子名字改了。
全国十几亿人口,怎么可能没有重名。重名了又能怎么样?
哎,搞来搞去,自己折腾自己。
这时候。
一些“专家”说了:既然日常的这些字解释出来太普通,那就效仿古人,从古诗词中取名。
这样意境优美,不落俗套,还不容易重名。
而且还显得父母很有学识和文化底蕴。
绝望的求名父母,眼前一亮。
一夜之间,画风再一次突变。
各种“诗词取名”如雨后春笋版,遍地而起。各大媒体网络力推。网友称好。
只要从一句诗句抓取两个或三个字,就可以成为一个名字。
简单,重名率低。重要的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些起名人的口号依然是“起到满意为止”。
一组10个,不满意?不要紧,再给你10个,还不满意?
再给你50个!
计算机打分起名再一次升级更新!“名海战术”依旧,这次让父母自己打分。
尽情的选,选到你选不动为止。
曾经有位父母和我说,诗词取名,从中午吃饭开始选,断断续续选了十几个小时,最后睡着了。
最后的最后,不了了之。
后来这些父母选多了,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些名字,必须先“看诗词,后看名字”,否则很怪异。
比如:傲云、迹星。
啥意思?
骄傲的云?有痕迹的流星?
不明白,想不出来。
看诗词: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
哦,原来如此。还是不明白。
再看这句: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取名:君莫。
这么一看,好像挺有诗意。
但有的父母问,这还可以这样取字,断开取?
当然,怎么不可以,诗词取名嘛。
没错,上面几个例子都是在知乎几千到上万的高赞。广大吃瓜网友认可的。
父母想,也是啊,可能自己的文化底蕴不够,你看人家有诗词、有取名、还有每个字的解释。
这次改的名字,应该没问题了。
选来选去,最后定了:
妙墨雅推颜鲁公,爱山艳说苏玉局
“墨雅”
和别人介绍,孩子的名字叫朱墨雅。
“沫亚?哪个mo?哪个ya?”
“墨水的墨。优雅的雅。”
“哦,哦,我以为是沫,挺好”
“妙墨雅推颜鲁公,爱山艳说苏玉局。出自清代许传霈的诗句《薛心农鹾尹盛暑过访偕张西章、钮小琴与叔兄放棹碧浪湖纳凉》”
“哦,哦。好诗,好诗。。。”
很快,孩子的新名字又面临了外号和谐音的尴尬。
最后,名字“雅”是“雅”了。和别人介绍又成了问题。
这些古诗词中拼凑出来的名字,要表达的意思别人根本get不到,而且总是会有谐音。
为什么?
因为脱离了现代的语言环境。
因为脱离了现代的语言环境。
(重要的橘子,给两个)
这些名字成了只能自己才能解释明白的“独有意境”,
其实。历史上的大部分诗词要么借景抒情,睹物思人。要么借事喻人,抨击时政。多描写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需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年龄身份,才能解其真意。
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比如很多诗词取名的大神都有这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得荔枝来。
随便一拆,就可以有很多:“红妃”“子妃”“笑妃”“子笑”“红笑”。。。
(这时,脑海中莫名响起了,杨超越的《小红象》这首歌)
如果起这些名字引用诗文、引用所谓的意境,妃子笑是因为荔枝来。
那么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是描述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
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这和宝宝的健康、开心如何挂钩?
如果起这些名字不是引用诗文、原义。
只是从诗中取字借用,引申义或者含义有另外的解释,那和这句诗词又有多大关系?
所谓的意境优美、含义文雅又来自哪里?
细思之下。
很多 名字 和 诗文、典故 没有什么联系。
仅仅是 字 相同。
这是一种典型的营销包装逻辑。
某物品(字),被某名人、明星用过(诗文)。这个物品(字)就是好的,美的,就不一样了。
“妃子笑”中的笑就比“大笑”的笑,变得不一样了,高贵了许多。
这与我们起名的初衷背道而驰。
就这样,孩子的名字在“土”和“雅”之间,兜兜转转了好几圈。
依然没能达到父母的满意。这下父母们是真的累了。
父母们想:就这样吧。
弄个名字其实是为了别人起的。怎么起都有问题。
还不如当初不改。之前叫的名字想想也挺好的。
最终这些父母就会到了第三阶段。
简单大气。没有什么明显的谐音,歧义为标准
走了一圈下来,就会明白,自己的宝贝,就是自己的。
别人无法代替。即便名字相同,情感也不同。
不断追求完美的背后,有时候仅仅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
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自身,没有一个坚定的想法。
所以起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一个正确的标准。
名字跟随人的一生长达百年,“洋气”、“流行”是无法经受住时间考验的。
其根本还是在“字”的本身。
个人改名的问题
很多人改名,想通过调整姓名,改善或平衡自己的后天能量磁场,进而增强运势。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多,不少明星的“出名”,其“艺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象我们熟悉的成龙、朱孝天、柯震东等等。
云清的观点是,不管谁来改名,先看看名字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尽量不要改,特别是因为上面说的那几点。
因为成年人改名很麻烦。牵扯的问题很多。
如果有问题,先看看名字的问题在哪,搞清楚再改。
名字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