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杜甫、苏轼、辛弃疾写给儿子的诗,才发现大诗人竟然把儿子命名为“铁柱”?

作者:蘅苒,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前段时间看了戴建业先生解读陶渊明的《责子》,对于五个又懒又笨的儿子,他认认真真地调侃了一番,然后平静地接受了他们不爱读书,懒散无敌的事实,以一个慈爱父亲的眼光写下了这一首诗。
诗人们爱给儿子写诗,“诗圣”杜甫也不例外。在小儿子生日时,杜甫做了一首诗送给他。
宗武生日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宗武是杜甫的小儿子,小名叫骥子,应该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那个睡觉拳打脚踢,把被子蹬烂,让原本就不富裕的杜甫家里雪上加霜的娇儿。
杜甫对这个儿子十分喜爱,经常在诗中夸奖他。
在《忆幼子》诗中说: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杜甫觉得,我儿子是天下第一聪明的崽,谁都没有我儿子聪慧!
在《遣兴》中说: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骥子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前年刚学会说话,就知道见了客人打招呼,还会背诵他爹爹写的诗。
在杜甫眼中,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自己儿子更聪明的娃娃了。

大概是因为和陶渊明又懒又笨的儿子们比起来,宗武聪明得太明显了,所以杜甫对儿子的期待比陶渊明高出了许多。
儿子生日时,儿吹老父亲杜甫一改以前大夸特夸的风格,一脸严肃地把如山的父爱写进了这首诗里:
何时可见小子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时。
自从我写过怀念你的诗,伴着我的名字你也被人知道。
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你要熟精《文选》,以绍家学,不要效仿老莱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
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
年老多病的诗人把自己对儿子宗武的感情和期望都写进了诗里。
总结起来就是:
第一,你要好好学习,继承咱们家写诗作文的优良家风;
第二,爸爸生病了也没忘记给你过生日,给你的担子虽然重,但是爸爸很爱你!

大诗人陆游写给儿子的诗,和杜甫的风格相似,但却少了杜甫的温情。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一个将爱国写进了骨血的人,也是一个将爱国教育传承得很到位的人。
临终之际,仍然不忘向儿子们挥洒自己的一腔爱国情。
当然,陆游是成功的,他的儿孙们没有辜负他的教诲。
在南宋灭亡后,陆游的孙子陆元廷忧愤而死、曾孙陆传义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投海自尽。未能完成先祖北定中原的志向,将热血洒在了山川湖海,用生命祭奠了破碎的山河!

苏轼对儿子的教育和杜甫、陆游的谆谆教诲却是大不相同。
在《洗儿戏作》一诗中,他一反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愿望,直言道,希望儿子是个笨小孩。
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不敢直接抱怨,只能借故说是因为自己太过聪明,把辛酸拿来调侃,这很苏东坡!
看似希望儿子又笨又愚,其实不尽然。
历朝历代,能坐到公卿的位置上的人,哪有笨蛋呢?况且,还要无病无灾,一路顺顺当当!
说是不期待,其实是太期待。
对着呱呱坠地的儿子,告诉他长大后,不仅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还要学会低调做人,不要学他老爹一样不合时宜,不要锋芒毕露,才能保证仕途顺利!

或许是因为生活在相同的时代,也或许是因为有相似的经历,辛弃疾对儿子铁柱的期望,竟然和苏轼莫名相似。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
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
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不过,不同于苏轼希望儿子笨笨呆呆的凡尔赛手法。
辛弃疾在夸儿子这点上很杜甫。
为了辛铁柱茁长成长,先将封建迷信搞起来。
求神拜佛,希望他福禄双全。求神鸟庇护,让他百邪不侵,不哭不闹。
仪式结束了,儿奴辛弃疾开始憧憬:铁柱这孩子,一定会比哥哥姐姐都聪明。
这么聪明的孩子,一定会神灵保佑,没病没灾,高官厚禄。
辛铁柱有没有做到公卿未可知,但大家都知道他有个爱他的亲爹,毕竟铁柱这个名字就饱含着一片深情。

曾经听过一个调侃现在育儿现状的顺口溜,说现在的小孩子是“妈妈生,外婆养。爷爷奶奶来观赏,爸爸总是在上网。”
因为种种原因,在很多家庭中,教育孩子多是妈妈的任务,这似乎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实际上,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的缺失会导致很多问题。
难怪《三字经》里说“子不教,父之过”。
在古代,孩子的教育父亲是必须参与的。
按照家庭分工,母亲主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父亲则负责孩子的学习生活。
完整的家庭和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正常成长中必不可缺的。
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只有父母双方有商有量,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蘅苒,希望用文字,记录每一个瞬间的美好,有趣的灵魂总会相聚,我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等一个有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