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男女婴儿命名技巧及姓氏溯源(马冯,水火兼济)
一、冯姓取名技巧要点
(一)五行生克
冯的字义五行属水,由“冫、马”组成;冫五行属水,马五行属火,水火相交之象。因此,冯姓取名宜取“木、火”,形成水生木,木生火的组合。不宜取土、火属性的字,以免造成水被克或水火交战。若名主八字须以土为用,最好用“金”通关或用另外一用神。
(二)字义
冯为形声字。从马,冫声。冫,古冰字的楷书写法。冫与马组合表示车马借冬日的冰层通过河湖。后表示马跑得快。
冯字有féng与píng两个读音。念做féng时主要是作为姓氏及地名,如《左传·定公六年》 :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
念做píng时,主要有五个字义,具体如下:
- 同“凭”,凭借、依靠,如《庄子·则阳》: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左传·僖公十五年》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 表示“马行速”,如《说文解字》:冯,马快速行进。字形采用“马”作边旁,采用“仌”作声旁。 又如:冯冯(马行疾速的样子)。
- 表示“盛、大”。如《左传·昭公五年》 :今君奋焉震电冯怒;《周礼·大司马》 :冯弱犯寡;《列子·汤问》:帝冯怒。又如:冯戎(富盛);冯怒(盛怒,震怒);冯隆(高大的样子)。
- 作动词用,表示“徒步过水”。如《诗·小雅·小旻》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又如:冯河(徒步渡过河水) 。
5、表示扶持,服膺。如《诗·大雅·卷阿》 :有冯有翼。冯翼,表示辅佐之意。

由上可知,冯作为姓氏(念作féng)时,字义比较单一,冯姓男女宝宝取名时,不妨考虑借用“píng”的字义入名,如“冯(凭)栏观海涛”之冯观涛、冯观澜等;另外,若借用“马快速走”之意,还可引申为果断、凌厉之作风等,若借用“盛大”之意,则可与表示自然景物的字结合,表达的寓意都十分良好,在为宝宝构思名字时候不妨以此作为一个切入点。
(三)音韵流畅
音韵流畅的名字,应当是声母、韵母不同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韵母。
1、冯字的读音为feng,阳平音。冯为唇音,韵母eng为二类开口呼。因此,冯姓男女宝宝取名时,名字声母避开唇音(b p m f),韵母尽量二类开口呼(e er ei en eng)。
2、名字的响亮度取决于声韵母。声母的响亮度从唇音、舌尖音、舌根音、舌面音、零声母依次递减;韵母响亮度从开口呼、齐齿呼和撮口呼、合口呼依次递减。冯字声韵母均属于较强组类,因此可以将第二个字设置成为响亮度较弱的,第三个采用设置为较强的字,即“强—弱—强”的平衡模式。
3、音调。汉字声调是由南朝始创的“平、上、去、入”四声之说衍变而来,今天四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具体如下图。

冯字为阳平,若取单字名的话,阴平、上声、去声皆可,忌阳平重复;若取双字名,则声调的组合有以下16种:
1. 阳──阳──阴
2. 阳──阳──阳
3. 阳──阳──上
4. 阳──阳──去
5. 阳──阴──阴
6. 阳──阴──阳
7. 阳──阴──上
8. 阳──阴──去
9. 阳──上──阴
10. 阳──上──阳
11. 阳──上──上
12. 阳──上──去
13. 阳──去──阴
14. 阳──去──阳
15. 阳──去──上
16. 阳──去──去
上述的16种类型中,6、7、8、9、10、13、14、15是理想的组合。1、3、4、5、12次之,需要在选字上下工夫。2、11、16不宜采用。
(四)字形和谐
1、结构应该做到整体结构和谐平稳,形体具备美感。冯字为左右结构,取名应该避开结构的单一性,赋予一定的变化,例如第二个字可为上下结构,半包结构,品字形结构等,第三个字则避开第二个字的结构。
2、名字学上有“建筑美”的说法,即姓名中的每个字的笔画应该相对均等,这样才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稳定感和平衡感。
(五)出处高雅
我国取名自古就有男出《楚辞》,女寻《诗经》的传统,发展至今更是不拘泥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名言名句,成语典故,《论语》等各家经典名著等皆可。如方旭,表示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芳菲,表示花草香美沁人心的意思,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六)三才
人格与天格的关系反映发展运,人格与地格的关系反映基础运人格与外格的关系反映人际事业。从五格剖象角度分析,冯姓天格为阴土,人格避免木的笔画数(11,12,21,22)。
二、姓氏溯源(该部分主要来自网络)
(一)得姓始祖
1、冯简子。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郑简公封其于冯地,以封邑冯地为姓,始为冯氏。
2、冯文孙(魏长卿)。东周时期魏国长卿,系周文王姬昌之后人,以封邑冯地改姓,始为冯氏。
3、拓拔觏。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人,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之后裔,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后汉化形成一支冯氏。
(二)姓氏源流
汉族冯(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归姓。其他冯姓则由外族改姓而来,包括汉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百济人,元明时期两广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满蒙人等。源流具体如下:
1、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归姓的一旁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进入夏朝帝芒时代,河伯族首领冯夷后人在冯地(今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周初,冯夷国分裂为冯、河宗、邯三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
2、出自姬姓,为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一说今河南省荥阳县,一说今陕西省大荔县)。于是这一支子孙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3、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号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裔孙拓拔穆泰的后裔子孙中,其长子拓拔遂留接续冯翌侯之爵,后成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者,汉化称冯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冯氏,逐渐融入汉族。
4、源于蒙古族盖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尔虎部嘎拉珠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5、源于满族乌苏氏和富思库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以为氏。
本文为二马(微信:15920334391)原创,首发公众号“二马说名字”(emshmz),一个专注取名技巧,起名技巧,改名技巧、姓名点评、姓氏研究等知识分享的号;愿大家的宝宝都有个如意吉祥,高雅、不落俗套的名字,健康活泼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