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因证治:卷二 第十五节吐衄下血
第十五节吐衄下血
【脉】脉涩濡弱为亡血;细弦而涩,按之虚,为脱血也。脉浮弱,按之而绝者,为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脉沉弦,面无血色,无寒热者,必衄。沉为在里,营卫内结,胸满必吐血。脉滑小弱者生,浮大牢数者死;又血温身热,脉躁者死,热为血气散故也。藏血,脉俱弦者死,滑大者生。
【因】外有肺痈、肺痿,亦能咳嗽脓血。劳亦能吐血。
【证治】麻黄汤治伤寒证大壅塞内热,火气不伸成衄。脉浮紧为寒。
桂枝汤治证同前,脉浮缓为风。
五苓散治伏暑,热流入经络。
黄芩芍药汤治伤寒、风二证,脉微。
衄血方治出于肺经。如不止,用寒水纸于胸、脑、大椎三处贴之。
犀角升麻山栀黄芩白芍生地丹参紫参阿胶荆芥穗研服亦良。萝卜头段捣饮,又汁滴之亦良。大椎、哑门灸之亦止。
咯唾血方出于肾。亦有瘀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肺壅,非吐不可。
天冬麦冬知母贝母桔梗熟地远志黄柏有寒加干姜、肉桂。
呕痰涎血方出于脾。
黄黄连白芍当归甘草沉香葛根呕吐血方出于胃。
犀角地黄汤治实,及病余瘀血。
犀角(一两)生地(八两)白芍(三两)丹皮(二两)小建中汤加黄连治虚及伤胃吐血。
三黄补血汤治六脉大,按之虚,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陰心之脉也。此气盛而亡血,泻火补气,以坠气浮。
丹皮(一钱)川芎(二钱)熟地(二钱)生地(三钱)柴胡当归(各一钱半)升麻黄(各一钱)白芍(五钱)人参饮子治脾胃虚弱,衄血、吐血。又治吐血久不愈,于气冲三棱针出血,立愈。
甘草(一钱)麦冬(二钱)当归(三钱)黄(一钱)五味子(五个)白芍(一钱)救肺饮治咳、吐血。
升麻柴胡白术白芍(各一钱)归尾熟地黄人参(各二钱)苏木陈皮甘草(各五分)作一服。
清心莲子饮治咳血兼痰。
凉血地黄汤治肠下血,水谷与血,另作一派。
知母(炒)黄柏(炒,各一两)槐子(炒)青皮熟地当归如余证,同痢门法治之。
胃气汤治风毒客肠胃,动则血下。
芍术参归桂芎苓(各等分)尿血方治心肾因房劳、忧思气结。
发灰,能消瘀血,通闭,醋汤下三钱。棕榈烧灰,米饮下亦可。
三汁丹治小便出血。
水杨树脑老鸦饭草赤脚马兰各自然汁,以水服之。
益陰散治陽浮陰翳,咯血、衄血。
黄柏黄连黄芩(以蜜水浸,炙干)白芍人参白术干姜(各三钱)甘草(炙,六钱)雨前茶(一两二钱)香油釜炒红,米饮下三四钱,立安。
三黄丸治衄血不止,大便结燥者,下之。
大黄(半两)芒硝地黄(二钱)黄连黄芩山栀(各一钱)老蜜炼丸。
咳血丹治因身热,痰盛血虚。
青黛栝蒌仁(二味治痰)诃子海石(涩)杏仁(治嗽甚)四物汤(治虚)姜汁童便山栀蜜调噙化。
呕血丹治因火载血上,错经。
四物汤山栀(炒)郁金童便姜汁韭汁山茶花痰加竹沥。喉中痛是气虚,加参、、术、柏。
衄血丹(凉血)犀角地黄汤入郁金。
溺血丹治热。
生地(四两)苏木根淡竹叶山栀(炒)滑石甘草蒲黄藕节当归血虚,加四物、牛膝膏、通草。
下血丹四物汤。热,加连(酒煮温)、山栀(炒)、秦艽、升麻、胶珠、白芷;虚,加干姜(炮)、五倍子;寒,加辛升温散,一行一止。
神效方治吐血,痰血,酒色过度者。
枇杷叶(去毛)款冬紫菀茸杏仁(去皮尖)鹿茸(炙如法)桑白皮木通(各一两)大黄(半两)炼蜜丸,临卧含化口中。
圣饼子治咯血。
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上杏仁,以黄蜡煎黄色,研细,入黛作捏饼子。每日柿一个,中破开入药合定,湿纸煨,饮下。
罗面丹治内损吐血。
飞罗面(略炒)京墨(磨下,二钱)越桃散治下血及血痢。
山栀槐花大枣干姜(各等分)烧存性,研,米饮下三钱。
伏龙肝散治便血。因内外有感,凝住在胃,随气下通,亦妄行之类。
伏龙肝(八两)白术阿胶黄芩干地黄甘草(各三两)煎服。
赤豆归散治先血后便,谓之近血。
赤小豆(五两,浸令芽出,晒干)当归(一两)为末浆水下。
五灵脂散治下血。
五灵脂(炒为末)芎归汤下。
有血脱尽,色白而夭、不泽,脉濡。此大寒证,乃始同而末异。治宜辛温益血,甘热温经,干姜类是也。
有陰结者便血。夫邪在五脏,则陰脉不和,陰不和则血留之,血无所禀,渗入肠间,其脉虚涩,非肠风脏毒也。治宜生地黄汁、小蓟汁各一升、砂糖、地榆、阿胶、侧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