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下经咸传卷四 损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1)。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2)。曷之用(3)?二簋可用享(4)。二簋应有时(5)。损刚益柔有时(6)。损益盈虚,与时偕行(7)。
【注释】(1)艮为陽,兑为陰。凡陰顺於陽者也。陽止於上,陰说而顺,损下益上,上行之义也。(2)损之为道,“损下益上”,损刚益柔也。损下益上,非补不足也。损刚益柔,非长君子之道也。为损而可以获吉,其唯有孚乎?“损而有孚”,则“元吉”,“无咎”而可正,“利有攸往”矣。“损刚益柔”,不以消刚。“损柔益上”,不以盈上,损刚而不为邪,益上而不为谄,则何咎而可正?虽不能拯济大难,以斯有往,物无距也。(3)曷,辞也。“曷之用”,言何以丰为也。(4)二簋,质薄之器也。行损以信,虽二簋而可用享。(5)至约之道,不可常也。(6)下不敢刚,贵於上行,“损刚益柔”之谓也。刚为德长,损之不可以为常也。(7)自然之质,各定其分,短者不为不足,长者不为有馀,损益将何加焉?非道之常,故必“与时偕行”也。《象》曰:山下有泽,损(1)。君子以惩忿窒欲(2)。
【注释】(1)山下有泽,损之象也。(2)可损之善,莫善忿欲也。初九:巳事遄往,无咎,酌损之(1)。
《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2)。
【注释】(1)损之为道,“损下益上”,损刚益柔,以应其时者也。居於下极,损刚奉柔,则不可以逸。处损之始,则不可以盈,事已则往,不敢宴安,乃获“无咎”也。刚以奉柔,虽免乎无咎,犹未亲也。故既获无咎,复自“酌损”,乃得“合志”也。遄,速也。(2)尚合於志,欲速往也。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1)。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注释】(1)柔下可全益,刚不可全削,下不可以无正。初九已损刚以顺柔,九二履中,而复损已以益柔,则剥道成焉,故不可遄往而“利贞”也。进之於柔,则凶矣,故曰“征凶”也。故九二不损而务益,以中为志也。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1)。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注释】(1)损之为道,“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三人,谓自六三已上三陰也。三陰并行,以承於上,则上失其友,内无其主,名之曰“益”,其实乃“损”。故天地相应,乃得化醇;男女匹配,乃得化生。陰陽不对,生可得乎?故六三独行,乃得其友。二陰俱行,则必疑矣。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1)。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注释】(1)履得其位,以柔纳刚,能损其疾也。疾何可久?故速乃有喜。损疾以离其咎,有喜乃免,故使速乃有喜,有喜乃“无咎”也。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1)。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注释】(1)以柔居尊而为损道,江海处下,百谷归之,履尊以损,则或益之矣。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陰非先唱,柔非自任,尊以自居,损以守之。故人用其力,事顺其功。智者虑能,明者虑策,弗能违也,则众才之用事矣,获益而得“十朋之龟”,足以尽天人之助也。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1)。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注释】(1)处损之终,上无所奉,损终反益。刚德不损,乃反益之,而不忧於咎。用正而吉,不制於柔,刚德遂长,故曰“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也。居上乘柔,处损之极,尚夫刚德,为物所归,故曰“得臣”。得臣则天下为一,故“无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