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 第三五章 问难苍天 莅临罗渊
放逐以来,屈原的性格是极其随和的,有事无事总是找农民渔夫闲谈聊天,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民众中间,仿佛自己是鱼,百姓是水,离开百姓须臾便难以生存。他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但却绝不轻浮,虽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忧郁和愤懑,但总将苦涩埋藏于心底,只要与民众在一起,便以和颜悦色待人,谈笑风生相处。他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尤长管弦丝竹,因而常常给贫困愁苦的乡邻带来几分欢娱和喜悦。博古通今,深明事理,能言善辩,是屈原的重要特点之一,因而乡邻们最爱聚拢在他的身边,询长问短,以长见识。他总是有问必答,滔滔不绝,从不使大家失望。然而,自从写完了《哀郢》和《怀沙》之后,屈原的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仿佛是变成了另一个人似的,他沉默寡言,终日不说一句话,连女儿小媭有事找他商议,他都赖得答腔。他整日呆坐,望着屋顶出神,傻愣愣的,似已灵魂出窃。他经常不饮不食,饭端上来了,女儿盛一碗递到他的手里,劝他进餐用膳,他捧碗在手,机械麻木似的吃着,常常忘记了咀嚼,不知道钳菜,或者哆哆嗦嗦地伸筷钳菜,筷子掉到了盘碗里。他整夜整夜地坐在如豆的油灯下冥思苦想,面无表情,两眼失神,困倦已极,便曲肱而枕,合衣而寝。他变得孤僻起来,喜欢独处,很少与外人接触和来往,连翁老汉来找,他都极力回避。除了茅屋中呆坐,庭院中踱步,便是独自一人出门。出门后,他漫无目的地四处徜徉,人们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他只是毫无表情地点点头,极少答言,更无攀谈。有时他循汨罗江岸前进,走得很远很远;有时他在玉笥山的密林中转悠,攀上玉笥山顶眺望;有时他到渡船亭侧去看人来人往,仿佛欲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寻找着什么,探讨着什么;有时他到那个夜诵《离骚》的高阜去伫立呆望,似乎是在等候远去归来的亲人;有时他会借一只小船,独自一人地到江上去,不扬帆,不划桨,任其自由飘荡。他的行为失去了理智的控制与支配,天黑了,起风了,下雨了,他不知还家,每每需要人们去四处寻找。屈原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在乡邻们心灵的水面上投下了一块重石,激起了朵朵浪花,有人在骂国君昏聩不明,不辨忠奸;有的在骂奸佞小人弄权误国,残害忠良;有的在骂天不公,地不平,致使阴阳易位,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坏人跋扈,好人遭殃;更多的则是在为三闾大夫的健康担忧。大家心里清楚,残酷的政治斗争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对屈原的摧残打击实在是太沉重了,这是无论谁都难以承受的,但是,造成三闾大夫如此精神恍惚的主要和根本的原因,不是他个人的遭遇如何不幸,而是国家的即将危亡和人民就要面临水深火热的深重灾难——屈原关心百姓,百姓也最理解屈原。自然,最忧心如焚的还是小媭姑娘。休看屈原身为尊长,但却很听女儿小媭的话。出于爱和希望,为了照顾小媭的情绪,他每每极力克制着自己,委屈求全,况且小媭的一言一行,对父亲的每一个约束和要求,无不是崇敬爱戴与关切的体现。然而这一次不行了,小媭磨破了嘴皮,软磨破泡,使出浑身的解数,终不见有多少效验,弄得她明里暗里不知为父亲流了多少泪。她知道,这一打击非同寻常,真害怕父亲会一蹶不振,每况愈下,由抑郁而痴呆,而疯癫,而……她不敢再想下去,因为父亲醒里梦里总念念不忘那个彭咸……
应该承认,由于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屈原的心思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悲痛,更加激愤,更加沉重,然而他不仅十分理智,而且异常清醒。上述种种现象,绝非其性格的突然变化,而是在专心致志地沉下心去思考问题,思考天地,思考历史,思考现实,思考人生,思考自己所走过的坎坷历程。经过这段让人忧虑的认真思考,他颇有些大澈大悟,对以往的执着追求开始怀疑,对以往坚定不移的信念开始动摇,对以往所受的蒙骗和痴迷开始省悟,他在重新认识茫茫寰宇中的一切,包括自己本身在内。
放逐江南之前,特别是流浪汉北以前,屈原对“天”坚信不移,认为它公正无私,专门扶持道德高尚的人,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赞颂的那样:“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只有古代圣哲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然而,看看楚国活生生的现实,看看自己的悲惨遭遇,看看当今天下大势,屈原不能不对上述观点发生怀疑,不能不对“天”有所义愤和问难。自己洁身自好,握瑾怀瑜,为了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安宁幸福,对内力主变法改革,对外首倡联齐抗秦,为达此目的,夜以继日地操劳,东西南北地奔波,上顾不得赡养尊长,下顾不得关照妻小,做了一个不孝不义之人,结果又是如何呢?是被罢官撤职,是流浪汉北,是放逐江南,吃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受尽了风霜雨雪之罪,荒僻、鸷禽、猛兽、饥饿、困苦、死亡常与自己相伴,而以靳尚为代表的奸佞群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暴秦,以换取金银珠宝和巨额贿赂,中饱私囊,结果却甚得昏君的赏识与器重,把持国权和朝政,葬送了祖国的前程和命运,将人民推向了灾难的深渊。如此皇天,这难道是公正无私的吗?前边交代过,屈原初来南阳里游凤凰山上的一座“王庙”,问卜于太卜郑詹尹,受前庭两厢壁画及其题铭的刺激和启发,就已经在仰天发问了,并着手构思《天问》这首诗。倘说那时屈原对天地、对历史、对现实、对人生的怀疑还是隐隐约约的,那么秦将白起攻陷郢都后,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血淋淋的现实,使得他幻想破灭,希望成灰,能够沉下心来,冷静而客观地思考天地人间的诸多问题,大胆地怀疑,勇敢地否定,毫不留情地批判,于是一首光辉的诗篇《天问》便应运而生了。
天问,就是屈原对于客观世界一切不可解、不合理的现象的问难,正如郭沫若所说:“是屈原把自己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批判,采用问难的方式提出。”①
--------
①引自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
在中国古代,认为天意是通过人意来体现,并且对人间万事负责。人间不平是天道不公的证明,不问天,问哪个!到了屈原生活的战国中后期,“天”这个词已经很抽象、很概括而又很笼统,很模糊,它综合了天体、天象、天文诸蕴含在内的自然界以及自然影响下的人事。它不仅是自然,而且是“超自然”(尽管“天”已决不仅仅是人格化的“上帝”或“天老爷”);不仅仅是实体、存在,而且也包括天道、天意、天命,所以《天问》也广涉人事。
先秦时代宇宙观最重要的内涵是以“人”为本位的“天人以和”思想。这就是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天”和“天命”的存在,然而“天命”却一定要通过“人”或“人事”来实现。屈原在《离骚》中说:“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左传》僖公五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意思完全一致。它并没有彻底抛弃天命论,然而却是一种人为本位的、与“人和主义”相结合的“有限天命论”。既然天命通过人事来体现,那么遇到困难灾厄应该责之于“人事”,而不是单纯的听天由命。“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用礼义适应自然规律就吉,不用礼义适应自然规律就凶。能加强生产事业而又节约用度,那么天就不能使你贫困;养生既然周备,劳动又适合时宜,那么天就不能使你困厄;依着规律去做而没有差错,那么天就不能使你遇到什么灾祸)。”①同时,既然“天命”能够影响“人事”(尽管通过“人事”本身来影响),那么“天命”也应该对“人事”负责;假使天行无常,天道不公,那么百姓除了“尤人”以外,当然也可以“怨天”,人们可以怒天、责天、詈天。在《天问》中,屈原正是要反映自己的这一基本哲学思想。有了这些了解,人们就会明确,《天问》中为何还问了那么多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人事兴亡的问题。
--------
①引自荀子《天论》。
《天问》里充满了沉思和怀疑。无论是传世的或被篡改的神话传说,还是街谈巷议、百口相传的奇事怪物,抑或传统的偏见、凝固的史观、陈腐的定论、世俗的迷信,一切的天意——人事,屈原都经过自己那天才的大脑审查和反思,从怀疑走向批判,由省察导出否定。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勇敢和反叛,是人类思想史上带着血色和生气的曙光。
屈原精心设计了《天问》的层次结构。从总体上看是宇宙起源——天地形成——天象变化——洪水灾难——四方异物——历史传说——历史变迁。具体说来,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天地山川形成之类的发问,第二部分是对自夏至周人事兴亡的发问。先问天地开辟,再问人事兴亡,顺理成章。第一部分的基本次序是:有关混沌初开——有关宇宙形成——有关日月星辰——有关鲧治洪水——有关禹治洪水——有关洪水后大地的总形势——有关大地西北的异闻传说——有关大地东南的异闻传说。它是自上而下,从自然到社会,顺次规范。第二部分是以夏、商、周三个历史朝代为顺序,先写关于夏后启立国至少康中兴的历史传说,中间插了一段后羿一族征服夏王朝的故事;次写关于商朝的历史传说;后写关于周朝的历史传说,从后稷一直问到春秋战国,最后到楚。
一切想定拟就,成竹在胸,暮春一日,屈原背着女儿小媭及翁老汉等众位乡邻,独自一人携简牍登上了玉笥山顶,以石为凳,以石为几,展简挥毫,仰天而问,边问边记,遂成《天问》的第一部分:
元古之初,天地未开,混沌一片,如何认识,怎样考察?没有人类,没有文字,是谁把它传述?元气氤氲浮动,弥漫无形,充满整个空间,如何识其原由?日出为昼,日落为夜,为什么会有光明和黑暗?阴阳和元气三者结合构成了茫茫寰宇,它们谁是本源?天高九重,工程浩大,是谁筹划,是谁创建?八根擎天柱竖在何方?大地为何向东南倾斜?九天的边界在何处安置,用什么接连?天边有多少角落弯曲?天地在什么地方会合?十二辰怎样划分?日月靠什么挂悬?群星为何这样罗列?红日在汤谷跃升,直至蒙汜驻轮,自晨至昏,一天行多少路程?明月何德,竟能够死而复苏?明月何图,竟畜玉兔在腹?惠风在何处吹拂?什么门关了天黑?什么门开了天亮?东天未明之时,太阳在何处躲藏?鲧既然难胜治水重任,众臣为何要将他推荐?鸱龟相衔之言既然毫无根据,鲧为何竟要相信?治水既然顺应了民心,帝尧为何要处鲧以死刑?鲧死后尸身弃于羽山,三年不烂,为何竟能够剖腹而生禹?禹继父业治水,终于成就了大业,父子治水的原则和方法有何不同?洪水之渊极其深邃,禹为何竟能填平?广袤的九州大地,禹是根据什么划分?应龙怎样以尾划地,江河经过哪些地方流下?治理洪水鲧做了些什么,禹又把哪些工作完成?共工怒触不周山,大地为何就向东南倾斜?百川东流入海,为何总注不满?东西与南北,究竟哪个更长?南北略呈椭圆,超出东西几何?巍峨的昆仑悬圃,究竟座落在何处?传说的九层增城,它到底有多高?昆仑山上的四方之门,谁曾从那里进出?西北的大门敞开,什么风畅行吞吐?太阳哪有照不到的地方,烛龙照耀在何方?羲和尚未扬鞭,若木之花何以发光?哪里的冬日如春?何处的夏日寒冷?哪里有石林?何兽会说话?哪里有无角的虬龙,驮着黄熊在河里游泳?九头毒蛇闪电一般,在哪里倏忽往返?长人守卫什么山?哪里有一枝九叉,开花结籽的寿麻?一蛇吞下巨象,它自身有多大?染人手脚的黑水在何处?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在哪里?那里的人们都长生不老,他们究竟寿终何时?哪里有人面鱼身的鲮鱼?何处有白首、鼠足、虎爪、食人的鬿雀?羿为何要射落九日,三足乌的羽毛散失在何方?
写完了第一部分,屈原返回家中,略作休息,然后借了一条小船,沿汨罗江溯流而上,划得很远很远。不知划了几日,行了多少路程,忽一日他调转船头,顺流而下,不划桨,不扬帆,任小船悠悠荡荡,随波漂流。他仰望苍天,俯视江水,边想边问,边问边记,写下了《天问》的第二部分:
大禹全力投于治水,视察水情,为何竟遇涂山女,二人结合于台桑?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此系一般人的观念,禹的嗜好既然与众不同,为何还贪图一时的欢快?启欲代益为帝,突然遭遇祸难,为何受到拘禁,而能够脱身远患?敌众纷纷归服,启毫无伤害,同是禅让,为何益被推翻,禹的统治却昌盛不衰?启匆忙朝觐上帝,把《九辩》《九歌》带回人间,为什么爱子杀母,让母尸裂坠地面?羿为夏民驱除灾难,何以又射杀河伯,霸占洛妃为妻?用板指拉开巨弓,射杀巨大的野猪,献上肥美的祭肉,上帝为何还不满足?寒浞私通羿妻纯狐,迷人的纯狐给他出主意;羿力大善射,为何遭人算计?鲧死后化为黄熊,向西行进,到昆仑山、灵山求救,一路上的艰难险阻,他是怎样越过?鲧入羽渊,神巫怎样将他救活?他教民广播黑黍,经营芦苇织席,为什么他同样遭到放逐,难道他的罪行不容宽恕?(崔文子向王子乔学仙,王变成一条云气缠绕的白霓,给崔文子送仙药,崔感到惊奇,就用戈击白霓,仙药落在地上,低头一看竟是王的尸体。崔把王尸放在室中,用破筐盖上,一会儿尸体变成一只大鸟叫起来,崔揭开破筐一看,大鸟飞走了。)那云气缭绕着的白霓啊,为什么来到崔文子堂上?自然的法则是阴阳消长,倘若阳气消失人就死亡,王子乔变大鸟还能鸣叫,他本来的躯体怎样消亡?雨师萍号主管着降雨,那云雨究竟是怎样兴起?风伯飞廉胁骨骈生,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纹,它从哪承取了这奇异的形体?(东海内有五座仙山,相距七万里,随波漂荡,山上的众仙深受其苦。天帝命东海龙王禺强派十五只巨鳌举首戴之,五仙山始得稳定。后来龙伯国有一巨人,一下子钓走了六只巨鳌,把它们背回家去。)巨鳌以头顶戴仙山,五山为何就能稳定不动?巨人舍船陆行,靠什么钓走六鳌?(寒浇不义,欲淫佚其寡嫂,往到其户,佯有所求,因与淫乱。夏少康因田猎放犬逐兽,遂袭杀浇而断其头。)寒浇到寡嫂门上,何求于嫂?为何少康打猎驱使猎犬,他能够砍掉寒浇的头?女歧给寒浇缝衣,乘机同床共息,何以被少康误杀,因淫佚而身遭祸殃?少康整顿士众,怎样使力量壮大?(夏之君主相失国后,依附于同姓诸侯斟灌、斟寻二国。寒浇用兵灭了这两个国家,也杀了相。)斟寻被寒浇攻灭,少康怎样讨伐他?夏桀攻打蒙山国,究竟得到了什么?妹嬉怎样放荡,商汤为何要将她惩罚?……
商汤到民间巡视,遇见了贤臣伊尹;汤放桀于鸣条,民众与诸侯为何大喜?简狄(有娀国的美女,后来成了帝喾的妃子,生契,契是商的始祖)住在九层瑶台,如何被帝喾看中?凤凰给简狄送来了聘礼,她为何满心欢喜?王亥(商的远祖,契的六世孙)秉承父德,学习他父亲的善良为人,为什么终于困顿,竟在有易国放牧牛羊?他执着盾牌曼舞,为何就有姑娘恋他?体态丰腴、肌肤润泽的姑娘,怎样与之勾搭?有易国的牧人,在哪里撞见了奸情?将他击杀在床上,遵从了谁的命令?王恒(王亥之弟)也秉承了父亲的美德,从哪里得到这些大牛?为何去钻营封禄,从此在有易滞留?(王亥之子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上甲微继踵讨伐,有易国因此不宁;在群鸟栖息的棘丛,为何与妇人调情?弟弟迷于淫乱,害了他的兄长;为什么虚伪狡诈之徒,后代却长久兴旺?成汤巡行东方,来到有莘之域;为何想求取伊尹,还得到善良配侣(伊尹本是有莘国的一个奴隶,汤向有莘国君要,不给。汤于是娶有莘国君的女儿,有莘国君很高兴,就把伊尹作陪嫁的奴隶送来)?(伊尹的母亲住在伊水边,怀孕时梦见神告诉她,石臼中如果出水便向东跑,不要回头。第二天果见石臼出水,她就向东跑,跑了十里,回头一看,后边是茫茫大水,她自己也变成了一棵空心桑树。有莘国有个女子采桑,在空心树中得到一个婴儿,这就是伊尹。姑娘将婴儿献给了国君,国君命厨师抚养)水边空心桑树中捡得的婴儿长大,为何又将他憎恶,作了有莘公主的陪嫁?成汤从重泉(夏桀无道,囚汤于夏台之重泉)获释,究竟有何罪过?成汤不胜愤怒,起兵伐桀,是谁挑起的战祸?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都到孟津与武王会师。甲子日这天会齐各路诸侯,当天攻下殷都)八百诸侯甲子会聚誓师,为何能践约如期?将士如鸷鸟群飞,是谁使他们聚集到一起?武王击杀商纣,周公不加赞许。他为何谋划灭商,等到完成天命却又叹息?天帝把天下授给殷王朝,这王位是根据什么授予?成功了又灭亡它,殷朝的罪过究竟在哪里?诸侯争相派兵,这些力量怎样调集?合力击殷两翼,三军靠谁统领?(楚人卑词致于周昭王曰:‘愿献白雉。’昭王信以为真,南巡至楚,楚人凿其船而沉之,遂不还)昭王(西周第四代君王)浩盛巡游,直至南楚终止,他究竟贪图什么,难道只为了得到白雉?(周穆王爱好游历,讲究策马之术,他驾着骏马,向四方远游,乐而忘返)周穆王善于策马驰骋,为什么要把天下游历?他驱马跑遍了天下,究竟有何寻觅?(周厉王〔幽王祖父〕时,有个宫女碰到龙的唾液变成的大鳖,不婚而孕。到宣王〔幽王的父亲)时,生下一个女孩,因为害怕而抛弃了。当时流传着一首童谣:桑木弓,箕木袋,这些东西亡周代。那时恰巧有一对夫妇在市上叫卖桑木弓和箕木袋,宣王叫人去捉,他们连夜逃往褒国,路上碰到了被弃的女孩,就收养了她。后来褒国有罪,褒人就把这女孩献给了幽王赎罪,她就是褒姒。幽王宠爱美貌的褒姒,不理朝政,后来被申侯、犬戎所杀)相扶炫耀的妖人,为什么号叫于市?周幽王被谁诛杀,又从哪里得到美女褒姒?天命反复无常,怎样佑善罚恶?(齐桓公后期任用易牙、竖刁等奸臣,造成内乱,最后被围困于宫中,饥饿而死)齐桓公九命诸侯,最后是怎样丧命身亡?再看那位纣王,是谁使他迷狂?为何疾恶贤辅,信用谗舌如簧?比干触犯 了什么,竟被扼杀、剖心?雷开怎样顺从,赐以爵位、玉金?为什么圣人同德,结果却大不一样?梅伯(纣王诸侯)为何被剁成了肉酱?箕子(纣王亲戚)为什么披发佯狂?(帝喾的原妃姜嫄因踩着巨人的脚印而心动,怀孕生稷。帝喾以为不祥,一再抛弃他,但后稷终于活了下来)后稷为长子嫡出,帝誉为何厌弃?后稷出生后被抛弃在冰上,群鸟怎样对他予以保护?(后稷在尧时曾任司马,这是管理军事的大臣)他为何能够挟弓持箭,以特殊的才能指挥战斗?他的出生既然惊动了帝喾,为何还能够长久兴盛不衰?殷商末年姬昌(周文王名)号令天下,掌握大权,成为诸侯之长。(周人曾在岐建国,强大后迁都于丰)为什么又让他毁弃岐社,承受天命而要取代殷商?(太王初期居于邠,后遭狄人侵略,遂带财物到岐山之下)人们带着财产迁居岐都,众人为啥都来依附太王?殷纣王有迷人的妲己,谁能谏善进忠?纣王把人肉酱赐给姬昌,姬昌奋告上苍;纣王为何亲受上帝惩罚,再无法挽救殷商的灭亡?吕望(即姜太公)在朝歌店铺里屠牛,姬昌如何能够了解他?听到操刀之声,他为何满脸喜色?武王斩杀殷纣,为何怨 呷缁穑克翟馗盖椎牧榕苹嵴剑裁慈绱思逼龋可咸煸诮荡痛竺保允苊咴跹娼耄考热蝗盟苊卫硖煜拢裁从峙扇死慈《科鸪跎烫廊靡烈鲂」伲罄慈盟龈ㄗ舫剂牛裁从肿隽颂老啵篮笤谔烂硎芗溃裤芈问俚淖铀铮∈焙蛟馐芘懦饬骼胩油觯晃巫衬暧⑽浞芊ⅲ暮蘸胀墩鹚姆剑颗碜嫦准里舾系墼跹忠馄烦ⅲ矶嗄晔伲烤够盍硕嗑茫恐詈罟仓翁煜拢魍跷闻鹇唬堪傩瘴⑷绶湟希堑牧α课稳绱饲看螅浚ㄖ苊鹕毯螅摹⑹迤胄值芏瞬皇持芩冢街胁赊背浼ⅲ懈救宋街唬骸硬皇持芩冢艘嘀苤菽疽病!炀常呷仗烨舶茁谷橹┎氖迤氩赊笔北慌思シ恚茁刮裁炊运潜S樱克窍虮崩吹搅耸籽羯剑趺椿崂忠庠谀抢镏土簦壳鼐肮褂幸恢幻腿牡艿芪蜗肱绞郑坑靡话倭境等ソ换唬趺醋詈罅袈灰才?
……
最后,屈原以提出楚国的事情作结,其中突出提到的是吴楚之战,楚国为什么总是失败?以此指责楚平王的昏庸无道,以至招来吴楚之间的长期战争,幸亏平王的儿子昭王能“悟过改更”,使楚国重又复兴起来。他希望国君接受前代的教训,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荒淫逸乐。不要认为薄暮雷电交加,这是天公发怒,而祈上天保佑。他告诉大家,国家的兴衰并非天意,完全是人为的。他赞美楚国的贤相子文,希望人们能够学习他。“何弑上自予,忠名弥彰(为何成王杀了国君自立,忠名更加显扬)?”这是何等语重心长的话啊?
待屈原问罢苍天,写完《天问》,小船早已越过了玉笥山二十余里,来到了汨罗江与湘江相汇合的河泊潭,又名罗渊。这里水域辽阔,水深无底,江陡流急,因水下地势复杂及诸流在此汇合,渊内漩涡片片,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虽说屈原曾多次乘船从这里经过,但都是由他人操舵划桨,自己稳坐其中。这一次不同以往,船上只有他一个人,凭他的操船技术,断难闯过罗渊。更主要的是,他没有继续前进之必要,倘不是因专心致志地问天作诗,船到玉笥山他就该登岸回家了。张着血盆大口似的罗渊拦住了屈原的去路,使他从痴迷和执着中猛醒,急忙调转船头往回返。行了不过一箭之地,他又嘎然止住,停楫静心,略作踌躇之后,将船划至绝壁下,选一可作船碇的犬牙石把小船系牢。这里两岸高耸,石壁陡立,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险峻异常。屈原拽着一棵古枫的垂枝上岸,沿着掩于草木深处的羊肠小路艰难地向上攀登。此刻的屈原骨瘦如柴,体衰力竭,弱不禁风,待他攀上了崖顶,早已经是通身热汗百流,张着大嘴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了。时令虽已至孟夏,且这里地处江南,但这一年气候反常,汨罗江一带依然春寒料峭。崖高风大,屈原伫立于高崖之巅,寒风撕扯他的宽袍,撩起他的博带,将他那枯草似的白发吹得根根直立,似在向世人表示他那倔强不屈的性格。屈原魁伟高大,矗立于江岸峭壁之上,与山崖同体,远远望去,酷似一尊巍然高耸的石雕。崖下江水轰然,吼声若雷;渊水湛蓝黑绿,茫茫荡荡,如湖似海,汹涌起伏,令人毛发倒竖,悬心吊胆。如今的屈原心灰意冷,希望成灰,既然“世混浊莫吾知”,他早就决定“从彭咸之所居”,而脚下这泓清池,这潭深泽,正是理想的选择。他暗暗了定了决心,两眼微闭,浊泪簌簌流淌。“人到死时更想活”,屈原似觉正有雪亮的钢刀在剜心,他的心在抽搐,在震颤,在破碎,在巨痛,在淌血……不知这样站立了多久,寒风猛然加剧,风卷云涌,暴雨骤至,屈原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一任暴雨浇灌,象一尊石雕,与山崖同体,岿然屹立!……
应该承认,由于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屈原的心思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悲痛,更加激愤,更加沉重,然而他不仅十分理智,而且异常清醒。上述种种现象,绝非其性格的突然变化,而是在专心致志地沉下心去思考问题,思考天地,思考历史,思考现实,思考人生,思考自己所走过的坎坷历程。经过这段让人忧虑的认真思考,他颇有些大澈大悟,对以往的执着追求开始怀疑,对以往坚定不移的信念开始动摇,对以往所受的蒙骗和痴迷开始省悟,他在重新认识茫茫寰宇中的一切,包括自己本身在内。
放逐江南之前,特别是流浪汉北以前,屈原对“天”坚信不移,认为它公正无私,专门扶持道德高尚的人,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赞颂的那样:“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只有古代圣哲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然而,看看楚国活生生的现实,看看自己的悲惨遭遇,看看当今天下大势,屈原不能不对上述观点发生怀疑,不能不对“天”有所义愤和问难。自己洁身自好,握瑾怀瑜,为了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安宁幸福,对内力主变法改革,对外首倡联齐抗秦,为达此目的,夜以继日地操劳,东西南北地奔波,上顾不得赡养尊长,下顾不得关照妻小,做了一个不孝不义之人,结果又是如何呢?是被罢官撤职,是流浪汉北,是放逐江南,吃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受尽了风霜雨雪之罪,荒僻、鸷禽、猛兽、饥饿、困苦、死亡常与自己相伴,而以靳尚为代表的奸佞群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暴秦,以换取金银珠宝和巨额贿赂,中饱私囊,结果却甚得昏君的赏识与器重,把持国权和朝政,葬送了祖国的前程和命运,将人民推向了灾难的深渊。如此皇天,这难道是公正无私的吗?前边交代过,屈原初来南阳里游凤凰山上的一座“王庙”,问卜于太卜郑詹尹,受前庭两厢壁画及其题铭的刺激和启发,就已经在仰天发问了,并着手构思《天问》这首诗。倘说那时屈原对天地、对历史、对现实、对人生的怀疑还是隐隐约约的,那么秦将白起攻陷郢都后,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血淋淋的现实,使得他幻想破灭,希望成灰,能够沉下心来,冷静而客观地思考天地人间的诸多问题,大胆地怀疑,勇敢地否定,毫不留情地批判,于是一首光辉的诗篇《天问》便应运而生了。
天问,就是屈原对于客观世界一切不可解、不合理的现象的问难,正如郭沫若所说:“是屈原把自己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批判,采用问难的方式提出。”①
--------
①引自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
在中国古代,认为天意是通过人意来体现,并且对人间万事负责。人间不平是天道不公的证明,不问天,问哪个!到了屈原生活的战国中后期,“天”这个词已经很抽象、很概括而又很笼统,很模糊,它综合了天体、天象、天文诸蕴含在内的自然界以及自然影响下的人事。它不仅是自然,而且是“超自然”(尽管“天”已决不仅仅是人格化的“上帝”或“天老爷”);不仅仅是实体、存在,而且也包括天道、天意、天命,所以《天问》也广涉人事。
先秦时代宇宙观最重要的内涵是以“人”为本位的“天人以和”思想。这就是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天”和“天命”的存在,然而“天命”却一定要通过“人”或“人事”来实现。屈原在《离骚》中说:“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左传》僖公五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意思完全一致。它并没有彻底抛弃天命论,然而却是一种人为本位的、与“人和主义”相结合的“有限天命论”。既然天命通过人事来体现,那么遇到困难灾厄应该责之于“人事”,而不是单纯的听天由命。“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用礼义适应自然规律就吉,不用礼义适应自然规律就凶。能加强生产事业而又节约用度,那么天就不能使你贫困;养生既然周备,劳动又适合时宜,那么天就不能使你困厄;依着规律去做而没有差错,那么天就不能使你遇到什么灾祸)。”①同时,既然“天命”能够影响“人事”(尽管通过“人事”本身来影响),那么“天命”也应该对“人事”负责;假使天行无常,天道不公,那么百姓除了“尤人”以外,当然也可以“怨天”,人们可以怒天、责天、詈天。在《天问》中,屈原正是要反映自己的这一基本哲学思想。有了这些了解,人们就会明确,《天问》中为何还问了那么多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人事兴亡的问题。
--------
①引自荀子《天论》。
《天问》里充满了沉思和怀疑。无论是传世的或被篡改的神话传说,还是街谈巷议、百口相传的奇事怪物,抑或传统的偏见、凝固的史观、陈腐的定论、世俗的迷信,一切的天意——人事,屈原都经过自己那天才的大脑审查和反思,从怀疑走向批判,由省察导出否定。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勇敢和反叛,是人类思想史上带着血色和生气的曙光。
屈原精心设计了《天问》的层次结构。从总体上看是宇宙起源——天地形成——天象变化——洪水灾难——四方异物——历史传说——历史变迁。具体说来,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天地山川形成之类的发问,第二部分是对自夏至周人事兴亡的发问。先问天地开辟,再问人事兴亡,顺理成章。第一部分的基本次序是:有关混沌初开——有关宇宙形成——有关日月星辰——有关鲧治洪水——有关禹治洪水——有关洪水后大地的总形势——有关大地西北的异闻传说——有关大地东南的异闻传说。它是自上而下,从自然到社会,顺次规范。第二部分是以夏、商、周三个历史朝代为顺序,先写关于夏后启立国至少康中兴的历史传说,中间插了一段后羿一族征服夏王朝的故事;次写关于商朝的历史传说;后写关于周朝的历史传说,从后稷一直问到春秋战国,最后到楚。
一切想定拟就,成竹在胸,暮春一日,屈原背着女儿小媭及翁老汉等众位乡邻,独自一人携简牍登上了玉笥山顶,以石为凳,以石为几,展简挥毫,仰天而问,边问边记,遂成《天问》的第一部分:
元古之初,天地未开,混沌一片,如何认识,怎样考察?没有人类,没有文字,是谁把它传述?元气氤氲浮动,弥漫无形,充满整个空间,如何识其原由?日出为昼,日落为夜,为什么会有光明和黑暗?阴阳和元气三者结合构成了茫茫寰宇,它们谁是本源?天高九重,工程浩大,是谁筹划,是谁创建?八根擎天柱竖在何方?大地为何向东南倾斜?九天的边界在何处安置,用什么接连?天边有多少角落弯曲?天地在什么地方会合?十二辰怎样划分?日月靠什么挂悬?群星为何这样罗列?红日在汤谷跃升,直至蒙汜驻轮,自晨至昏,一天行多少路程?明月何德,竟能够死而复苏?明月何图,竟畜玉兔在腹?惠风在何处吹拂?什么门关了天黑?什么门开了天亮?东天未明之时,太阳在何处躲藏?鲧既然难胜治水重任,众臣为何要将他推荐?鸱龟相衔之言既然毫无根据,鲧为何竟要相信?治水既然顺应了民心,帝尧为何要处鲧以死刑?鲧死后尸身弃于羽山,三年不烂,为何竟能够剖腹而生禹?禹继父业治水,终于成就了大业,父子治水的原则和方法有何不同?洪水之渊极其深邃,禹为何竟能填平?广袤的九州大地,禹是根据什么划分?应龙怎样以尾划地,江河经过哪些地方流下?治理洪水鲧做了些什么,禹又把哪些工作完成?共工怒触不周山,大地为何就向东南倾斜?百川东流入海,为何总注不满?东西与南北,究竟哪个更长?南北略呈椭圆,超出东西几何?巍峨的昆仑悬圃,究竟座落在何处?传说的九层增城,它到底有多高?昆仑山上的四方之门,谁曾从那里进出?西北的大门敞开,什么风畅行吞吐?太阳哪有照不到的地方,烛龙照耀在何方?羲和尚未扬鞭,若木之花何以发光?哪里的冬日如春?何处的夏日寒冷?哪里有石林?何兽会说话?哪里有无角的虬龙,驮着黄熊在河里游泳?九头毒蛇闪电一般,在哪里倏忽往返?长人守卫什么山?哪里有一枝九叉,开花结籽的寿麻?一蛇吞下巨象,它自身有多大?染人手脚的黑水在何处?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在哪里?那里的人们都长生不老,他们究竟寿终何时?哪里有人面鱼身的鲮鱼?何处有白首、鼠足、虎爪、食人的鬿雀?羿为何要射落九日,三足乌的羽毛散失在何方?
写完了第一部分,屈原返回家中,略作休息,然后借了一条小船,沿汨罗江溯流而上,划得很远很远。不知划了几日,行了多少路程,忽一日他调转船头,顺流而下,不划桨,不扬帆,任小船悠悠荡荡,随波漂流。他仰望苍天,俯视江水,边想边问,边问边记,写下了《天问》的第二部分:
大禹全力投于治水,视察水情,为何竟遇涂山女,二人结合于台桑?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此系一般人的观念,禹的嗜好既然与众不同,为何还贪图一时的欢快?启欲代益为帝,突然遭遇祸难,为何受到拘禁,而能够脱身远患?敌众纷纷归服,启毫无伤害,同是禅让,为何益被推翻,禹的统治却昌盛不衰?启匆忙朝觐上帝,把《九辩》《九歌》带回人间,为什么爱子杀母,让母尸裂坠地面?羿为夏民驱除灾难,何以又射杀河伯,霸占洛妃为妻?用板指拉开巨弓,射杀巨大的野猪,献上肥美的祭肉,上帝为何还不满足?寒浞私通羿妻纯狐,迷人的纯狐给他出主意;羿力大善射,为何遭人算计?鲧死后化为黄熊,向西行进,到昆仑山、灵山求救,一路上的艰难险阻,他是怎样越过?鲧入羽渊,神巫怎样将他救活?他教民广播黑黍,经营芦苇织席,为什么他同样遭到放逐,难道他的罪行不容宽恕?(崔文子向王子乔学仙,王变成一条云气缠绕的白霓,给崔文子送仙药,崔感到惊奇,就用戈击白霓,仙药落在地上,低头一看竟是王的尸体。崔把王尸放在室中,用破筐盖上,一会儿尸体变成一只大鸟叫起来,崔揭开破筐一看,大鸟飞走了。)那云气缭绕着的白霓啊,为什么来到崔文子堂上?自然的法则是阴阳消长,倘若阳气消失人就死亡,王子乔变大鸟还能鸣叫,他本来的躯体怎样消亡?雨师萍号主管着降雨,那云雨究竟是怎样兴起?风伯飞廉胁骨骈生,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纹,它从哪承取了这奇异的形体?(东海内有五座仙山,相距七万里,随波漂荡,山上的众仙深受其苦。天帝命东海龙王禺强派十五只巨鳌举首戴之,五仙山始得稳定。后来龙伯国有一巨人,一下子钓走了六只巨鳌,把它们背回家去。)巨鳌以头顶戴仙山,五山为何就能稳定不动?巨人舍船陆行,靠什么钓走六鳌?(寒浇不义,欲淫佚其寡嫂,往到其户,佯有所求,因与淫乱。夏少康因田猎放犬逐兽,遂袭杀浇而断其头。)寒浇到寡嫂门上,何求于嫂?为何少康打猎驱使猎犬,他能够砍掉寒浇的头?女歧给寒浇缝衣,乘机同床共息,何以被少康误杀,因淫佚而身遭祸殃?少康整顿士众,怎样使力量壮大?(夏之君主相失国后,依附于同姓诸侯斟灌、斟寻二国。寒浇用兵灭了这两个国家,也杀了相。)斟寻被寒浇攻灭,少康怎样讨伐他?夏桀攻打蒙山国,究竟得到了什么?妹嬉怎样放荡,商汤为何要将她惩罚?……
商汤到民间巡视,遇见了贤臣伊尹;汤放桀于鸣条,民众与诸侯为何大喜?简狄(有娀国的美女,后来成了帝喾的妃子,生契,契是商的始祖)住在九层瑶台,如何被帝喾看中?凤凰给简狄送来了聘礼,她为何满心欢喜?王亥(商的远祖,契的六世孙)秉承父德,学习他父亲的善良为人,为什么终于困顿,竟在有易国放牧牛羊?他执着盾牌曼舞,为何就有姑娘恋他?体态丰腴、肌肤润泽的姑娘,怎样与之勾搭?有易国的牧人,在哪里撞见了奸情?将他击杀在床上,遵从了谁的命令?王恒(王亥之弟)也秉承了父亲的美德,从哪里得到这些大牛?为何去钻营封禄,从此在有易滞留?(王亥之子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上甲微继踵讨伐,有易国因此不宁;在群鸟栖息的棘丛,为何与妇人调情?弟弟迷于淫乱,害了他的兄长;为什么虚伪狡诈之徒,后代却长久兴旺?成汤巡行东方,来到有莘之域;为何想求取伊尹,还得到善良配侣(伊尹本是有莘国的一个奴隶,汤向有莘国君要,不给。汤于是娶有莘国君的女儿,有莘国君很高兴,就把伊尹作陪嫁的奴隶送来)?(伊尹的母亲住在伊水边,怀孕时梦见神告诉她,石臼中如果出水便向东跑,不要回头。第二天果见石臼出水,她就向东跑,跑了十里,回头一看,后边是茫茫大水,她自己也变成了一棵空心桑树。有莘国有个女子采桑,在空心树中得到一个婴儿,这就是伊尹。姑娘将婴儿献给了国君,国君命厨师抚养)水边空心桑树中捡得的婴儿长大,为何又将他憎恶,作了有莘公主的陪嫁?成汤从重泉(夏桀无道,囚汤于夏台之重泉)获释,究竟有何罪过?成汤不胜愤怒,起兵伐桀,是谁挑起的战祸?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都到孟津与武王会师。甲子日这天会齐各路诸侯,当天攻下殷都)八百诸侯甲子会聚誓师,为何能践约如期?将士如鸷鸟群飞,是谁使他们聚集到一起?武王击杀商纣,周公不加赞许。他为何谋划灭商,等到完成天命却又叹息?天帝把天下授给殷王朝,这王位是根据什么授予?成功了又灭亡它,殷朝的罪过究竟在哪里?诸侯争相派兵,这些力量怎样调集?合力击殷两翼,三军靠谁统领?(楚人卑词致于周昭王曰:‘愿献白雉。’昭王信以为真,南巡至楚,楚人凿其船而沉之,遂不还)昭王(西周第四代君王)浩盛巡游,直至南楚终止,他究竟贪图什么,难道只为了得到白雉?(周穆王爱好游历,讲究策马之术,他驾着骏马,向四方远游,乐而忘返)周穆王善于策马驰骋,为什么要把天下游历?他驱马跑遍了天下,究竟有何寻觅?(周厉王〔幽王祖父〕时,有个宫女碰到龙的唾液变成的大鳖,不婚而孕。到宣王〔幽王的父亲)时,生下一个女孩,因为害怕而抛弃了。当时流传着一首童谣:桑木弓,箕木袋,这些东西亡周代。那时恰巧有一对夫妇在市上叫卖桑木弓和箕木袋,宣王叫人去捉,他们连夜逃往褒国,路上碰到了被弃的女孩,就收养了她。后来褒国有罪,褒人就把这女孩献给了幽王赎罪,她就是褒姒。幽王宠爱美貌的褒姒,不理朝政,后来被申侯、犬戎所杀)相扶炫耀的妖人,为什么号叫于市?周幽王被谁诛杀,又从哪里得到美女褒姒?天命反复无常,怎样佑善罚恶?(齐桓公后期任用易牙、竖刁等奸臣,造成内乱,最后被围困于宫中,饥饿而死)齐桓公九命诸侯,最后是怎样丧命身亡?再看那位纣王,是谁使他迷狂?为何疾恶贤辅,信用谗舌如簧?比干触犯 了什么,竟被扼杀、剖心?雷开怎样顺从,赐以爵位、玉金?为什么圣人同德,结果却大不一样?梅伯(纣王诸侯)为何被剁成了肉酱?箕子(纣王亲戚)为什么披发佯狂?(帝喾的原妃姜嫄因踩着巨人的脚印而心动,怀孕生稷。帝喾以为不祥,一再抛弃他,但后稷终于活了下来)后稷为长子嫡出,帝誉为何厌弃?后稷出生后被抛弃在冰上,群鸟怎样对他予以保护?(后稷在尧时曾任司马,这是管理军事的大臣)他为何能够挟弓持箭,以特殊的才能指挥战斗?他的出生既然惊动了帝喾,为何还能够长久兴盛不衰?殷商末年姬昌(周文王名)号令天下,掌握大权,成为诸侯之长。(周人曾在岐建国,强大后迁都于丰)为什么又让他毁弃岐社,承受天命而要取代殷商?(太王初期居于邠,后遭狄人侵略,遂带财物到岐山之下)人们带着财产迁居岐都,众人为啥都来依附太王?殷纣王有迷人的妲己,谁能谏善进忠?纣王把人肉酱赐给姬昌,姬昌奋告上苍;纣王为何亲受上帝惩罚,再无法挽救殷商的灭亡?吕望(即姜太公)在朝歌店铺里屠牛,姬昌如何能够了解他?听到操刀之声,他为何满脸喜色?武王斩杀殷纣,为何怨 呷缁穑克翟馗盖椎牧榕苹嵴剑裁慈绱思逼龋可咸煸诮荡痛竺保允苊咴跹娼耄考热蝗盟苊卫硖煜拢裁从峙扇死慈《科鸪跎烫廊靡烈鲂」伲罄慈盟龈ㄗ舫剂牛裁从肿隽颂老啵篮笤谔烂硎芗溃裤芈问俚淖铀铮∈焙蛟馐芘懦饬骼胩油觯晃巫衬暧⑽浞芊ⅲ暮蘸胀墩鹚姆剑颗碜嫦准里舾系墼跹忠馄烦ⅲ矶嗄晔伲烤够盍硕嗑茫恐詈罟仓翁煜拢魍跷闻鹇唬堪傩瘴⑷绶湟希堑牧α课稳绱饲看螅浚ㄖ苊鹕毯螅摹⑹迤胄值芏瞬皇持芩冢街胁赊背浼ⅲ懈救宋街唬骸硬皇持芩冢艘嘀苤菽疽病!炀常呷仗烨舶茁谷橹┎氖迤氩赊笔北慌思シ恚茁刮裁炊运潜S樱克窍虮崩吹搅耸籽羯剑趺椿崂忠庠谀抢镏土簦壳鼐肮褂幸恢幻腿牡艿芪蜗肱绞郑坑靡话倭境等ソ换唬趺醋詈罅袈灰才?
……
最后,屈原以提出楚国的事情作结,其中突出提到的是吴楚之战,楚国为什么总是失败?以此指责楚平王的昏庸无道,以至招来吴楚之间的长期战争,幸亏平王的儿子昭王能“悟过改更”,使楚国重又复兴起来。他希望国君接受前代的教训,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荒淫逸乐。不要认为薄暮雷电交加,这是天公发怒,而祈上天保佑。他告诉大家,国家的兴衰并非天意,完全是人为的。他赞美楚国的贤相子文,希望人们能够学习他。“何弑上自予,忠名弥彰(为何成王杀了国君自立,忠名更加显扬)?”这是何等语重心长的话啊?
待屈原问罢苍天,写完《天问》,小船早已越过了玉笥山二十余里,来到了汨罗江与湘江相汇合的河泊潭,又名罗渊。这里水域辽阔,水深无底,江陡流急,因水下地势复杂及诸流在此汇合,渊内漩涡片片,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虽说屈原曾多次乘船从这里经过,但都是由他人操舵划桨,自己稳坐其中。这一次不同以往,船上只有他一个人,凭他的操船技术,断难闯过罗渊。更主要的是,他没有继续前进之必要,倘不是因专心致志地问天作诗,船到玉笥山他就该登岸回家了。张着血盆大口似的罗渊拦住了屈原的去路,使他从痴迷和执着中猛醒,急忙调转船头往回返。行了不过一箭之地,他又嘎然止住,停楫静心,略作踌躇之后,将船划至绝壁下,选一可作船碇的犬牙石把小船系牢。这里两岸高耸,石壁陡立,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险峻异常。屈原拽着一棵古枫的垂枝上岸,沿着掩于草木深处的羊肠小路艰难地向上攀登。此刻的屈原骨瘦如柴,体衰力竭,弱不禁风,待他攀上了崖顶,早已经是通身热汗百流,张着大嘴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了。时令虽已至孟夏,且这里地处江南,但这一年气候反常,汨罗江一带依然春寒料峭。崖高风大,屈原伫立于高崖之巅,寒风撕扯他的宽袍,撩起他的博带,将他那枯草似的白发吹得根根直立,似在向世人表示他那倔强不屈的性格。屈原魁伟高大,矗立于江岸峭壁之上,与山崖同体,远远望去,酷似一尊巍然高耸的石雕。崖下江水轰然,吼声若雷;渊水湛蓝黑绿,茫茫荡荡,如湖似海,汹涌起伏,令人毛发倒竖,悬心吊胆。如今的屈原心灰意冷,希望成灰,既然“世混浊莫吾知”,他早就决定“从彭咸之所居”,而脚下这泓清池,这潭深泽,正是理想的选择。他暗暗了定了决心,两眼微闭,浊泪簌簌流淌。“人到死时更想活”,屈原似觉正有雪亮的钢刀在剜心,他的心在抽搐,在震颤,在破碎,在巨痛,在淌血……不知这样站立了多久,寒风猛然加剧,风卷云涌,暴雨骤至,屈原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一任暴雨浇灌,象一尊石雕,与山崖同体,岿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