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6.3 唐诗的风骨
【唐诗略说】
中国古代文学的全盛时代,应该是在唐宋。唐诗,是唐朝文学中最耀眼的一颗珍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峰。没有哪个朝代能像唐朝那样诗人辈出,诗作大气磅礴。
唐朝起自公元618年,亡于公元907年,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文化繁荣时期,也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大书法家,还有唐三彩、胡腾舞这样的异域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盛世。而这盛世画卷当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唐诗。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今天知名的唐代诗人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作品也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矛盾;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的表达男女爱慕之情,有的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等等。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来。他们或用理性的思想,或用浪漫的想象,或者两种兼而有之。
从直观的形式上看,唐诗的形式很全面。唐代的古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的不同。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而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句数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的用字有平仄之别,押韵的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鸿篇巨制,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诗名家】
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李白的形象一直和潇洒的侠客紧密相连,相传他总是随身佩带宝剑,高兴时挥剑作舞,愤怒时弹剑作歌。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中的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李白的七言绝句是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诗中有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体和歌行体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是无人能及的。
李白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又经历了唐代社会的衰败。因此,在他的诗里,既有建功立业的信心,又常有愤慨不平的怒气。李白曾经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在天子面前他依然饮酒放歌,毫不谄媚。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是他的才华不得重用;“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是他对那些庸才之辈的愤恨。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希望以一己之力效忠国家。他既是一位天才的诗人,又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真名士。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既然说到诗仙李白,就得说一说诗圣杜甫。
杜甫小李白十一岁,他的青年时代和当时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但一生穷愁潦倒,没有好的机遇,因此在感情上最接近下层民众。
安史之乱让半个中国沦为丘墟,盛唐的繁华化为灰烬。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这样的体现民生疾苦的诗。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因为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百姓的心态,他都尽收笔下。再无第二个诗人,能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
杜甫总是将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陽楼》都是这样的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兴亡之叹。
杜甫是唐诗的一大转变,题材上转向写时事、写生活;手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刻画。杜甫更高的成就在律诗上。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在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象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是中国诗歌历史上的一个总结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