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白话版:元孝友传
元..的弟弟孝友,年轻时就很有声望,后袭封为淮陽王,官至沧州刺史。为政温和,好施小恩小惠,为官不清廉,但并不存心侵犯百姓的利益,所以百姓们也就对此听之任之。孝静帝曾在华林园宴请齐文襄王高澄,作陪的元孝友因为喝醉了酒而自吹自擂,并夸口说孝静帝也曾赞许他很能干。孝静帝听了觉得好笑,讽刺道:“朕倒是常常耳闻你自称为官清廉。”文襄王高澄说道:“临淮王这样做的本意,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过。”于是,君臣相视大笑,孝静帝并未怪罪元孝友的酒后胡言。
元孝友很有政治眼光,他曾在奏表中说道:“法令规定:一百户为党族,二十户为一闾,五户为比邻。一百户人家内,有头领二十五人,他们的赋税劳役均可免除,这显然苦乐不均。如同羊少狼多,况且还有其他的盘剥。这种规章制度存在的弊病,长久以来即已显示出来。首都地区各坊,有的多达七八百户人家,但只设一位里正,两位史,完全能够应付各种事务,何况外地各州呢?请依照旧例划分基层单位,三正的名称不改,而将一百户人家分为四闾,每一闾分为二比,这样每一党族可以省下十二名成年男子,增加十二匹绢的税收。据粗略统计,所管辖的户数应有二万多个党族,每一年可增加二十四万匹绢的税收。十五名成年男子征一名番兵,可增加兵员一万六千人。这确实是富国安民之道。
“古时诸侯可娶九位女子,士可有一妻、二妾。《晋令》:诸王可娶妾八人,郡公、侯可娶妾六人。《官品令》:一、二品官可娶妾四人,三、四品官可娶妾三人,五、六品官可娶妾二人,七、八品官可娶妾一人。所以女子的教化兴盛,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后代兴旺,是孝;兴盛对女子的教化,是礼。而我朝废弃这一礼制,由来已久。将相多娶公主为妻,王侯则与皇后的家族联姻,所以对不娶妾习以为常。妇人侥幸生在今世,满朝文武官员皆不娶妾,天下之人只有一妻。如果有谁胆敢贸然多娶,就会家无宁日,身遭坎坷,男女双方的亲属知道了,定会大惊小敝地加以讥笑。当今之人,通通丧失了礼教。父母嫁女儿,则教给她妒嫉;婆婆迎娶儿媳,必定劝告她要嫉妒。挟持夫君成了妇人的美德,善于嫉妒成为女性的职业。自称不受别人欺侮,怕他人笑话。王公贵族尚且抱着这种想法,下面的人怎敢三心二意。嫉妒之心生,则妻妾之礼毁;妻妾之礼毁,则预示着奸婬之风的兴起。这是臣所特别憎恨的原因。请规定:王公贵族与一品官可娶妾八人,连妻子在内共娶九女;二品官可娶妻妾七人;三、四品官可娶妻妾五人;五、六品官则可娶一妻、二妾。以一周为限,全部要达到这一数目标准;若达不到数目或对妾不待之以礼,让妻子因嫉妒而加以殴打的,免去所任官职。妻子生不出儿子而不娶妾,这是自绝后代,断绝对祖先的祭祀,请以不孝的罪名,将其妻遣送回娘家。
“臣一片赤心,全是为了国家,要使婚丧嫁娶无不合乎礼仪,贵贱各得其所。裁剪头目以增加兵丁,设立仓库以增加粮食储备,设立赏格以捕获奸人盗匪,执行典令以显示朝廷的法纪,使粮食富足兵员充足,人们就会心悦诚服了。又冒昧地提出了妻妾的数目,正是为了使王侯将相、功臣子弟,人丁兴旺布满朝廷,代代相传永无穷止,这就是臣的志向。”
孝静帝下诏,将元孝友的奏章交有关部门讨论,结果没有通过。
元孝友又曾上奏道:“如今的人,活着时只是个衙役,死后入葬时却用王侯般的排场,生死的等级待遇相差太远,坟丘高大,祭礼隆盛,毫无节制,邻里之间以此为荣,称此为至孝。男女结为夫妇之时,首先是要接受婚姻的伦理教化,大家在一起吃顿饭,足以完成婚礼。而如今的富贵人家却越办越奢侈,宴会所用的牛羊猪,甚至超过了祭祀祖先之礼的数目。堆鱼成山,山有林木,林木之上,鸾凤生息。白白费了一番烦劳,最终却被废置,老天的意思大概不会是这样吧。呈请从此以后,若婚葬超过礼制的,按违旨论处,有关部门的官员若不按规定处理,与其同罪。”
元孝友在任多年,严守法制,声望很高,然而缺乏骨气,趋奉权贵,为正直之士所讥笑。北齐接受北魏的禅让后,元孝友的爵位按例下降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