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千古之谜:王国维何故自沉昆明湖?

时间:2023-10-14 来源:m.86027.cn 专题:千古之谜

千古之谜:王国维何故自沉昆明湖?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史学家,不论是词曲的研究,还是古文字、古器物,甚至殷商制度及西北历史地理的考据,他都有独到的造诣,卓越的成就,郭沫若曾称他为“新史学开山祖”。但他却在1927年6月2日,年方五十,正是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之际,不明不白地自沉于北京的颐和园昆明湖,到底是什么原故?这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有不少人对此作了猜测。

在他刚弃世之时,认为他是殉清而死者不乏其人。因为他是清朝遗老,所以人们几乎都说他的自杀是为了完节。梁启超甚至比之为“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为楚国“忧愁忧思”,赋《怀沙》而自没于汨罗江的屈原。其根据有两个:一是王国维死前的遗嘱,内中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四句,被认作他殉清的誓言。再是因为伪满为他举行了葬礼,并且伪皇帝溥仪还赐谥“忠悫”于他。但是其后许多人就认为殉清说不可靠。因为虽然王国维做过清朝的官,溥仪被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赶出故宫到日本后,王国维确实也去觐见过“皇上”。但是当溥仪逃到天津时,他并未随驾前往,没有像陈宝琛,郑孝肴,罗振玉等清宫重臣一样,效命于复辟陰谋,卖身给日本政客,而是潜心于学术研究中,没有充当清室复辟活动的骨干,溥仪在他生前给他荣誉、官衔也只是想利用他在学术上的名气为清室增添名誉。而且当傅仪决心以天津为复辟基地时,他却赴清华研究院当教授去了,只是表面上拖着一条辫子,而实际上业已“失节”了。他还认真研究过中国王朝的更迭,对历史上的节士、遗老并不怎么膜拜,这说明他与清室的关系并不怎么密切,不可能忠到“殉清”、愚到“完节”的地步。再加上后来傅仪说王国维“遗嘱”为罗振王伪造,溥仪的赐谥也是因受骗而行,所以尽避还有人持殉清一说,但大多数人都持怀疑态度了。

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指出王国维的死并非殉清,而是因为“罗(振玉)在天津开书店,王(国维)氏之子参预其事,大折其本。罗意大不满于王,王之媳乃罗之女,竟因而大归。这很伤了王国维的情谊,所以逼得他竟走上了自杀的路”。郭老是推测王国维认为罗振玉这样做失了他的面子,是存心让他无颜面于人世,因而羞愤而死的,但是人们多以为证据不足。还有人认为他的死是因为罗振玉的逼债。这源起于两件传闻:一是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所记叙的,即清帝内务府大臣绍英托王国维代售一批字画,事被罗振玉知悉,因以为之代卖为名,从王国维手中把字画取走了。此时,王国维正欠罗振玉一笔债,所以,罗振玉就把字画卖出去,所得的一千余元作为王国维应还他的债款通通扣下,王国维对绍英的催促无法答复,故而自杀。再一件是史达在《王静庵先生致死原因》一文中所述的,说是罗振玉因故把他的女儿(王国维的儿媳)接回家后,不事改嫁,让她在家为夫守节,逼迫王国维每年拿出两千元钱作津贴。这还不算,罗振玉又放出一枝毒箭:王国维先前在日本与他做过一趟生意,赚了些钱,仅王国维名下就分到一万多元,但钱仍在他手中。罗振玉忽发奇想,又兜搭王国维做了一趟生意。

王国维因为不谙“治生之术”,听凭罗振玉摆布,因而不仅其本大折,而且还背下了罗振玉不少债,罗振玉催逼很紧,并与之绝交。王国维对此“又惊又愤”,因而萌生短见。传闻虽不同,但都说明王国维是被罗振玉逼死的。

后来有人认为罗振玉伪造“遗折”就是为了掩盖他自己曾与王国维绝交,向他逼债这一事实真相的。

祖保泉在《关于王国维三题》一文中认为王国维是慑于北伐革命军而死的。因为他听说湖南豪绅叶德辉被革命军杀了,并且又听说革命军要杀拖辫子的人,而他自己当时正是拖着一条辫子的清朝遗老,在被杀者列。与其被杀,不如自杀,兴许还可博得“忠清”的美名。因此他果真自杀了。但人们以为王国维是不会这么做的,不符合他的为人,不足置信。

刘雨在《王国维死因考辨》一文中又认为王国维因为“致力于学问,晚年遭世变,使他无法继续下去,精神无所寄托”;再加上“晚年家境贫寒,身染重病,又逢爱子之卒”,因而悲观而死。

由于各家之说的根据基本上是道听途说,结论也基本上是主观臆测,并且各执一词,固持己见,因而最终是莫衷一是,以至王国维的死因至今还是一个其底难揭的谜,试问诸君,你们中谁能破此谜面,穷此谜底?

(徐应才)

上一篇:千古之谜:女词人贺双卿是何许人?

下一篇:千古之谜:“离骚”二字怎样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