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门:增进宽容与谅解
增进宽容与谅解
对于自身每一件事,想到日后的种种缘起后果,对于自己的意念与行为,自然不得不小心谨慎;对于他人的一举一动,若能多多观察,设想其因缘、处境,则能增进人际间的同情与了解。
缘起哲学告诉我们,宇宙间没有孤立事件,每一事件的前后左右都有许多事件与之紧密牵连,所以我们可以套一句俗语说“人生在世,身不由己。”或者说“物在宇宙,身不由己。”人自从一出生,便陷于时空因缘的大网中,难以自主。因此,任何人的所作所为,都有其不得不然的理由。固然人在面对眼前的事件之时,仍有一些抉择的自由 ,但这些自由 是多么有限。
本于以上的理解,一个人可以免去许多愤怒不满。当一位教师看到他的学生考试得三、四十分时,若能了解其背后原因,很可能不但不暴跳如雷,反而寄以无限的同情。就我所知,一些教师看到学生上课时打瞌睡,认为太不给面子,便将学生臭骂一顿,然后罚站听课。另一些较理智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形,则殷殷垂询该生为什么无法振作精神的原因,是因前一晚功课做得太晚?或因身体有病?或因该生对该课程听不懂?为此一问,一方面平息满腔怒气,一方面流露了对学生的关爱。
一个人除非及早努力发展本身内在的潜能——觉性(亦可称为良知良能),否则无法不受外在各种因素,以及内在的各种习 气所决定。当我们细心观察,便会发现每一个人的身前身后,左面右面,头上脚下,都有数股无形的拉力或推力在支配他们,至于如何顺应或抗拒这些拉力或推力,以抉择自己的命运,便依据这个人的内在习 气及觉性而定。觉性高者,理智亦高,这个人才有力量做利人利己的抉择,使自己与别人无悔无怨。相反的,一个人满身的不良 习 气,便无力抵挡外力的影响,而易于做出愚蠢的抉择,世上大智慧的人很少,绝大多数的人都或多或少受本身习 气与外在因素所摆布,不能自已。说得重一点,世界上除了具有超越世间的大智大能者之外,每一个众生都值得同情。这就是人际相处,乃至众生相处,必须彼此宽容、谅解的基本理由。
虽然佛教说:“众生皆有佛性(觉性)。”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但毕竟,恻隐之心与是非之心只露出一些端倪,须努力扩充存养,始能为圣为贤。所以《尚书》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众生虽有佛性,但众生之所以为众生正因为他有无明。在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之中,众生的佛性大多抵不过无明,因无明而起惑,因起惑而造罪,因造罪而受苦。缘起的哲理正所以增进人际的宽容与谅解,进一步拯救众生于罪苦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