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下卷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下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解
「如是等诸大弟子」,「如是」即指前边从长老舍利弗到阿冕楼驮等十六位尊者,还有其他未举出名字的弟子有很多。诸大弟子,就是佛弟子中的上首。
「并诸菩萨摩诃萨」,不但有很多菩萨,还有很多菩萨中的大菩萨。什麽叫菩萨?菩萨二字是梵语的略称,具足应是「菩提萨埵」,译为觉有情,即令一切有情众生得到觉悟。还有另一个说法,即是众生中的一位觉悟者。觉就是不迷,迷就是不觉。你要觉了,就是佛。你要是迷了,就是众生。故一念觉就是一念佛,一念迷就是一念众生。念念觉就是念念佛,念念迷就是念念众生。所以菩萨就是在众生中的有情觉,能自己觉悟,一天比一天觉悟多一点,不是一天比一天迷多一点,故叫菩萨。都是已经觉悟将要圆满的大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又叫曼殊师利,这是音译的关系。曼殊师利就是梵语,翻译为妙吉,又叫妙德,这位菩萨在菩萨中是最有智慧。菩萨翻译为觉有情,是众生中一位觉悟者;众生是迷有情,我们是众生中的一位迷昧者。觉悟者就是觉悟所有一切的境界,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 」,见到什麽事能觉悟一切的境界,就能出世间。见到什麽事,就迷惑到境界上,就会堕入沉沦 。出世间就是菩萨,堕沉沦 就是众生。众生和菩萨的分别处,就是一个迷,一个觉。故觉者佛也,即众生中的觉悟者。我们也可说觉者菩萨也。觉悟者就是菩萨,迷者就是众生,这位文殊师利菩萨在出生时,有十种吉祥事,来表示此菩萨的功德圆满是世界第一。此十种吉祥是:
1、光明满室:当文殊师利菩萨降生时,家中的房子里就放一种光。此种光不是日光、月光、星光,或灯光。这是表示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般若的光明,也就是表示此菩萨有大智大慧,能破除一切的黑暗。
2、甘露盈庭:甘露是一种不死的药,只天上才有。甘露可以令人饱暖,不吃饭也不饿。一般人不吃饭就会饿。为什麽会饿?因为没有甘露来滋润,故觉得饿,无精神。甘露可令人得饱暖,得到清净、清凉。所以饿鬼一得到甘露灌顶,即刻就消除罪业。甘露盈庭表示文殊师利菩萨以甘露法来灌救众生,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甘露门一开,饿鬼一进来就得到饱暖。
3、地涌七珍:从地生出七种珍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七种为什麽叫宝?因为稀少。在这世界稀少之物乃为宝贝,多了就不是宝贝。好像土亦是宝贝,人要是没有土,就不能生存,但人人不觉得稀罕。你若把土送给人,人一定不要而弃之於地。鸟什麽?因为到处皆有。水亦是宝贝,人无水就不能生存,乃至所有的生物亦不能生存。故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的人就像水似的,水利益一切万物而不争。譬如对花,水不会说:「这朵花就是因为我天天灌溉,花才长得这麽好看,若无我,你能有今天吗?」「处众人之所恶」,在低洼之处,谁也不愿住的地方,水就住在那儿,「故几於道」,所以得道。本来金木水火土对人类皆有益处,但为什麽人不宝贵它?因为太多了。好像木头到处都有。金子为什麽珍贵?因为少。好像在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那土就值钱,因为那儿无土。你到极乐世界给人一块土,就好像从月球拿石头回来一样。虽一样的石头,可是从月球拿回来的就稀有了。
为什麽叫七宝?因为少有,人人不易得到,故说是宝贝。文殊师利菩萨有无量的宝藏,故他出生时,七珍亦随著从地涌出来。涌出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也拿不完。七珍在什麽地方?在文殊师利菩萨出生的地方。有人说:「那我到那儿去取。」人勿生贪心,恐怕路费比七宝还贵,故勿打此妄想。
4、神开伏藏:转轮圣王有七宝,其中之一是藏臣宝,是管宝藏的神。地涌七宝,是从地涌出,这些宝藏是前人所埋藏的,现在守藏臣把它刨开,所以从地涌出,这种宝贝也都可以得到。
5、鸡生凤子:鸡本生鸡,但现在鸡生凤凰。凤凰是一种吉祥鸟,人看见凤凰一定会得到一种很吉祥的事。孔子曾言:「凤鸟不知,河不出图,吾亦无复。」这是说:「凤凰鸟也不来了,也没有河图洛书出现了(河图洛书是伏羲氏划的卦),我也要停止了,不再宣扬道德了。」
6、猪诞龙豚:鸡生凤子犹不稀奇,「猪诞龙豚」,本来龙生龙,但现在猪生龙,因猪生的小猪,身上有麟,所以叫龙。
7、马产麒麟:马本来生马,现在马生麒麟。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兽,在中国唐尧时,麒麟、凤凰很多,人皆可见,以後因众生的业报重,罪业深重,所以这些吉祥的鸟兽,也都不出现了。在孔子怀麟节上说:「唐虞时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在唐尧虞舜时,麒麟和凤凰常到世界上游戏,人皆见之。而现在不是唐尧虞舜的时候,麒麟你来做什麽呢?你来有什麽所求呢?麒麟呀!麒麟呀!我真是为你很忧愁。这是孔子看见猎人捉了一只麒麟,而这只麒麟是孔子所认识的。因孔子生时有一只麒麟来吐玉书(麟吐玉书),孔子的母亲就把一根红绳子拴到麒麟的脖子上,孔子见其母所系的红绳子还在麒麟的脖子上,现在猎人把这只麒麟捉来了,孔子也知道他不久就要死了,所以很伤感的说了这句话。
8、牛生白泽:牛生一种白色的兽类,白泽是一种稀有的兽,既不像牛、马,又不像驴骡,所谓四不像,是马样却有牛蹄、牛角,这也是一种祥瑞的兽。
9、仓变金粟:金粟有何用?可以吃吗?谷本来可以做米,现在变成了金子,怎麽吃呢?有人说:「可以把它卖了去买很多米来吃。」这真是个聪明人,他还问:「谁有贪心?」我说我也有贪心,贪大家快点成佛。
10、象具六牙:本来象生两牙,但文殊师利菩萨生时,他家的象生了六牙。
以上是文殊师利菩萨出生时的十种吉祥如意之事,代表大智文殊师利十地菩萨的十度波罗蜜,和其他的菩萨不同。你想认识文殊师利菩萨、见文殊师利菩萨,须先记此十种吉祥的事,虽然菩萨无分别心,但你知道他多点,则与他近点。为什麽我们要多知道一些每位菩萨的境界?因为如此,每位菩萨均可取为我们的善知识或兄弟朋友。你们各位将来都是菩萨的善知识,所以不要看轻自己。
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是梵语,译为无能胜,亦即慈氏。此位菩萨专修慈心三昧,对任何人都用慈悲心,你骂他,他也对你慈悲;你打他,他也对你慈悲。无论人对他怎样不好,或是欺骗他、侮辱他,对他发脾气、生无明,他还是以慈悲待之。一切一切都是慈悲。他不仅对人慈悲,而且还爱护一切众生。他看所有的众生,就好像自己的子女一样,甚至比自己的子女更亲。他爱护一切众生无微不至,对众生的爱护和慈悲是无量无边。修慈心三昧须修忍辱,故他有这麽一首偈颂:「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在我面上,凭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你也没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老拙穿衲袄」,老拙就是很愚痴的一个老年人,衲就是用针线补过的破衣。「淡饭腹中饱」,淡饭就是没有油盐,不加香油、酱油、糖、醋等调味料,淡而无味之食物,但能把肚子填饱。「补破好遮寒」,把破衣补好了,就可用来遮寒。「万事随缘了」,什麽事情都是随随便便,『事来则映,事去则尽』,也就是到处随缘渡岁月,安份守己过时光。什麽事情来了就来了,去了就没有了,这叫随缘了。随缘了也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也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静一动,一动一静。「有人骂老拙」,有人骂我这老愚痴的人。「老拙自说好」,我自己说很好,很好。「有人打老拙」,有人打我这愚痴没有用的人,你猜怎麽样呢?「老拙自睡倒」,有人打我一下,我躺著就睡著了。你说他是愚痴,还是怎麽样?一般人被打,则瞪眼竖眉说:「你为什麽打我?」但他不但不瞪眼睛,而且躺在地上就睡著了,你说这妙不妙?若有人能用此方法,那是不错,真有修行了。「唾在我面上」,有人吐口痰在你的面上,你则无明火起三千丈:『你为什麽这样侮辱我!』但弥勒菩萨则「凭它自乾了」,叫它自己乾了,我也不用手擦乾它。「我也省力气」,擦乾痰虽不费多少力气,但还是要用力,现在我把这力气亦省下来了。「你也没烦恼」,你一看这个人,我吐痰在他面上,他像没这回事似的。就想:「这种人我不和他一般见识。」这样你的烦恼也就没有了。「这样波罗蜜」,什麽叫波罗蜜?就是有人打你,你能睡著了;有人唾在你面上,你能让它自己乾了,这就是波罗蜜,也就是忍辱波罗蜜。假如你连忍辱波罗蜜都不懂,那你学什麽佛法呢?不要一天到晚学来学去,以为学了很多佛法,境界一来,却一点都不会用。「便是妙中宝」,这是妙之中妙,宝中之宝。「若知这消息」,你若知道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你还愁什麽道不了呢?你要是用这样的忍辱波罗蜜,你的道业一定会了的,诸佛菩萨是不会欺骗人的。你若能跟弥勒菩萨学,一定会成就道业。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乾陀诃提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不休息」,不休息就是常精进,常精进也就是不休息。乾陀诃提和常精进这两位菩萨互相赛跑,他往前精进,他就不休息;一个是不休息,一个是常精进;一个常精进,一个就不休息;两个互相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你不休息,我就常精进;你常精进,我就不休息。两个人昼夜六时行道,他给他作护法,他也给他作护法,也好像赛跑似的,你往前跑多一步,我也跑多一步,谁也不落後,所以常精进也就是不休息,不休息也就是常精进,这两位菩萨在无量劫以来,就是打同参的,什麽叫打同参?就是两人在一起修行,你用功吗?我比你更用功;你比我用功,我再加多一点用功,两个人互相竞赛。所以一个叫常精进,一个叫不休息,这两位菩萨是真正的修道者,一切都是常精进,一切都是不休息。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如是等」是除了前面所讲这几位菩萨外,还有很多的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帝释就是三十三天的天主,也就是楞严咒中的因陀罗耶,所以懂佛法的人,才知道楞严咒中有诸天,有一切的鬼神王,有一切的大菩萨。不懂佛法的人,就说佛教中没有诸天,没有二十八宿,没有...,因为他不懂。楞严咒中二十八宿也有,一切诸天鬼神也都有。无量就是没有数量。天总起来说,有三十三天,要是分析来讲,每一天里边又有无量的天,也就好像我们这世界,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天也是一样,也有无量诸天。「大众俱」,很多很多的都聚会在一起。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无量诸天、菩萨、声闻、罗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家聚在一处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最有智慧的长老,名字叫舍利弗。从这个地方,什麽地方呢?就是印度的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只桓精舍,从这开始算起,向西方过十万亿佛的国土,那个地方有一个世界,这世界名叫极乐世界。这极乐世界是最快乐的世界,至极无以复加,快乐到极点,再也没有比这世界更快乐了。这个世界,有位佛,叫阿弥陀。阿弥陀是梵语,意思是无量光,又可说是无量寿。无量光是光明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无量寿是他的生命,经百千万亿大劫,亦不穷尽。这位佛成佛後,也是不休息,做什麽呢?「今现在说法」,现在给大家说法。他是位有事做之佛,非无事做之佛,佛的工作就是说法。谁能说法就是佛的工作;不能说法就是魔的工作。若不说法度众生,此生等於白往还;像白走了一趟一样,什麽也没得到,白费功!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这是佛自己设出问题来问舍利弗,因为舍利弗虽是大智,但亦不知怎麽问才好。就像我曾问你们:「下雨好不好?」你们也不知怎麽回答,但我可举出一个比喻来,做土匪不喜欢下雨,因为走路一点也不好走,偷东西就不方便了。还有路上的行人,亦不喜欢下雨,因雨天路滑且天陰,难看清左右前後。但是种田的人,就很高兴了,花果谷米得到雨水的滋润,一定会有好收成。所以你们说:「下雨好不好呢?」还有你们说:「讲经说法好不好?」有的人喜欢听佛法的,就说:「好。」有的人嫉妒佛法,就说:「不好。」
现在佛说阿弥陀经,本来应该由舍利弗来问,但舍利弗不知怎麽问,所以佛自己设问题,自己回答。我们可以假设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佛先问:「舍利弗,徒土何故名为极乐?」然後等舍利弗回答,这时大约等了五分钟,舍利弗还是没有话讲,虽然有那麽大的智慧,可是不知道说什麽好,对佛睁著眼睛,一点话也讲不出来。但是时间是宝贵的,所以佛也等不了了,便告诉他。佛说: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曰极乐。
为什麽这个国土叫极乐呢?因为「其国众生」,这个国家的众生,都是从莲华化生,也就是从清净所生,非欲爱所生。清净所生也就是没有男女欲爱的婬欲,所以他们没有众苦。为什麽我们有众苦?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父精母血这种污浊之东西所生出来的,一天到晚,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一天到晚吃饱饭没事做,第一件事就想这个。故男女年龄一到,就想结婚,不结婚,就好像有件事没完成似的,这都是因为种子不净,因种子不净,所以心念亦不净;心念不净,则生种种的苦。现在讲经说法,无论讲多少,都是在讲这个。佛所说的经典亦是叫你没有婬欲心。没有婬欲心,就是清净大海众菩萨;有婬欲心,就是五浊恶世、鬼、众生。所以修道不修道就在这一点。能清净其心,就是功德无量;不能清净其心,则是罪过无量。罪过乃因心里不清净,由自性之因,成形相之果,造出的罪过。能自性清净,外面则无恶业之果报。所以你们学佛法,要是不懂真正的道理,则学几万万个大劫,也不能够成佛。要真明白了佛法的要点,说来说去,原来就是叫人要自净其意。你开悟,也就是不再有不清净的思想。为什麽我们有众苦?就是因为我们念虑不清净。为什麽极乐世界无有众苦?就是因为念虑清净了,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没有一切的苦,而受一切的乐,所以才取个名字叫极乐世界。
我们念「阿弥陀佛」名号,是为自己开创、庄严并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虽说远在十万亿佛土,但也并非一定在十万亿佛土之远。因它仍不出你我他之一念心,也就是说极乐世界即在你我他的心中。极乐世界即是自己本来的真心。你得到本来的真心,你就生在极乐世界;你不明白自己本来的真心,则不会到彼处。极乐世界即在你我他之心中,而非在心外。极乐世界清净不染,你我现前一念真心,亦是清净不染的。但我们在凡夫的境界上有所执著,有执著即是染污。如果你能空了执著,即刻就是极乐世界,即刻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众生无有分别,故言极乐世界不是那麽的远。
一念回光知道本来是佛,本来是佛就是极乐世界。能把染污心去了,亦即除去你的私欲杂念,没有妒忌心、障碍心、自私心,及利己心。你要像菩萨利益人,觉悟一切众生。你没有杂念、妄想了,那不就是极乐世界吗?故不必向外去找。
各位善知识,你们都有大智慧、大聪明。你们都比我更聪明,以後也一定比我更会讲法。现在只因你们不懂中文,所以我将一些「老生常谈」告诉你们,以後你们可以说得比我更好。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讲过「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後,释迦牟尼佛等著舍利弗请问其中无量无边的道理;但舍利弗虽然聪明,却仍不明白。因为净土法门太妙了,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他无从请问,於是佛不再等他,又说:「舍利弗,我再告诉你一些事,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楣...」栏是横的杆,楯是竖的栅。还有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三种宝都是七数。七重栏楯是代表戒,七重罗网是代表定,七重行树是代表慧。此三种即戒定慧,三种都是七数,也即表示七科。何谓七科?即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共计三十七道品。是属表法。
何以将栏楯代表戒?戒是止恶防非,即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止住诸恶,众善奉行即是戒?未受戒前可作种种妄想,但受戒後,即不可再作任何妄想,要作清净之想。万一起妄想时,应自摩其顶,自云:「我已出家,而非在家人,一定要三业清净。」好像用栏杆栏著,故以栏楯代表戒。如果从栏上跳出去即犯法,因之七重栏楯是戒。何以将七重罗网代表定?定者不出不入之谓。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如真有定力,则不必打坐。有什麽境界来了,也不为所动。因任何时,其心已不为外境所转,故常在定中。譬如有一种美食,嚐後又想再吃,就是没定力,甚或去偷吃,则不单是没有定力,更是犯戒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点小事,无所谓的。人做错事即是从小事开始的。所以一点小事也不能做错。小毛病并不容易改,但改了小毛病,即会有定力。无有不定时,任何境界现前时,则「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
定即不为境界所转。譬如一个女人见到一个最英俊的男子而不生婬欲心,即有定力。男子见到一个最美貌的女人不生婬欲心,也是有定力。见如不见,闻如不闻,「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即是有定力,七重罗网即表示定。现在你们对弥陀经的意思明白得更多了吧!
「七重行树」。树都长得很高,代表智慧很高。有智慧即高,没智慧即矮,非身高而是智慧之高。有智慧即为七重行树,无智慧只如「七重行草」。草会将你的心阻塞住,变愚痴了,一次次重复讲仍不明白。
「皆是四宝」。四宝是金、银、琉璃、玻璃。极乐世界只有四种宝贝吗?极乐世界的宝贝是无量无边的,即使是我们这世界从未见过的,它也有。何以单单提出这四种宝贝呢?此四种宝贝譬如四种德行:涅盘四德,即常乐我净。
一、常—寿命长。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我们生到极乐世界也将是无量寿。想得长命,应求生到极乐世界。该处人人都得无量寿。又名常德。
二、乐—极乐世界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三、我—彼土有八大自在我,又叫我德。何谓八大自在我呢?即八种大自由 ,八种作用,八种力量,八种神通,八种妙用。
(A)以一身现无量身。假使有百人请你应供,你都可以同时分身至每一家中应供。一身可受无量供。
(B)以一尘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尘现一刹,一刹现一尘。一国变成一粒微尘那麽小;一粒微尘变成一个国家那麽大。
(C)大身能轻举远道,以大身腾飞到远处。
(D)能现无量类种种之众生同住一处。我们看山是山,其实山中有诸佛菩萨之宫殿。某一徒弟说某地有许多人在修道。他能看见,你们却不见。其实山或海中都有诸佛菩萨在说法,但你们不知道。
(E)诸根互用。眼睛会说话,耳朵会看东西,鼻子会吃东西,或眼睛也会吃东西。何以故?六根可以互用,每一根都具六种作用。好比证果圣人可以用耳朵与菩萨说话,但你们看不见。你如相信,也会有这些力量;但因你不信,故不会有这力量。你都不相信此事,怎会有此种能力呢?
(F)得一切法而无法想,没有所得之想法。犹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也没有智慧,也没有所得。
(G)一偈甚至一字可说无量劫而未说完。因得自在无碍辩才。横说也是法,竖说也是法;顺说也是法,逆说也是法;怎麽说都是法。因得八大自在,喜欢说什麽,都会受欢迎。即使骂人,人们也喜欢听。因他自在,别人听了亦自在。
(H)身遍尘刹。身体遍满尘刹,犹如虚空。虽然没有身体,却遍满尘刹,亦是因自在的道理。本经後面也讲到「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为何在清早,可以到他方去供养十万亿佛?即因得到八大自在,故极乐世界四宝庄严,即表示涅盘四德。
四、净—是涅盘四德中最後一德。四宝周匝围绕,是涅盘四德圆满,圆融无碍,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前面经文赞叹极乐世界陆地之微妙殊胜,现在这段则赞叹极乐世界水池之微妙不可思议之境界。
佛说了「七重栏楯,七重罗网,及七重行树...」种种庄严後,本来欲等舍利弗再请问极乐世界的境界,但大智舍利弗还是不知从何问起,等了几分钟,释迦牟尼佛见这位最聪明的弟子,仍未能找出问题来发问。於是自己又说下去了:「又舍利弗,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娑婆世界也有池,但都是用泥土或木材造的,没有人用金、银、琉璃等七宝造池。即使富如欧纳西斯可买一岛,但仍未能用七宝造池,与极乐世界实在相差太远。七宝中第一为金,梵语叫「苏伐刺」,翻作金。「阿路巴」,翻作银。琉璃是梵语,译为青色宝,又名「不远」,即很近之意。因产地与摩羯提国很近。
玻璃又名「水玉」。
玛瑙亦是梵语,翻为「大见」,是宝物上有一道道像车迹的纹路。赤珠,梵语叫「尸胝诃目多」。玛瑙,梵语叫「阿湿摩竭婆」。
佛见舍利弗不懂得向佛请法,於是又对他说:「极乐国土内有七宝池,这个池是天然而非人造,故名七宝池。池内充满八功德水」,此水有八种功德:(1)温 凉;即温 暖凉爽之义。若人下了水池後,想其热则热,想其凉则凉,此是不可思议之功德。(2)洁净;人间的水只有越洗越脏,但是人到七宝池内洗澡,不但不会将水洗脏,只有越洗越洁净柔软,其水如牛奶似的,又滑又舒服,这亦是种触尘,但这触尘很微妙,再也没有比这更微妙的感觉了。(3)甘美;此水不用喝,只要用来洗身,身心也会觉得甘甜。当我住在香港观音洞时,洞内亦有一甘美泉水。一日,有一位弟子在我那儿吃过面後,喝了一点泉水,她很惊奇的问我:「是不是泉水内加了糖?」我说:「没有。」她又问:「怎会那麽甜?」我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甘露水给你喝。」她听後,就高兴得不得了。她见我的衣袍已破旧不堪,就为我做了两套新袍,我想这可能是她喝了甘甜水之缘故。(4)轻輮;此水不重而轻,非常柔软。(5)润泽;润即柔润,泽即光泽。脏人可洗成乾净,即使你是黑人,也可变成白人。故洗完澡,身上有股光气。(6)安和;用此水洗浴後,身心皆安详和气,无一点脾气,没有无明火,也无烦恼。因安和之缘故,即使有人骂你,也不会发脾气;若人打你,你也觉得被人打一下,有什麽关系呢?和谁都和平相处,看!这有多好。(7)除饥渴;人若用七宝池的八功德水沐浴,不喝水也不觉得饿,更不需喝牛奶或吃面包,所以极乐世界就那麽妙!(8)长养诸根;用此水後,能令人的诸根获得清净;盲者可以重获光明,聋子可以恢复听觉;若鼻子不通气,不知香气,用此水一洗,就通气了,无论什麽样的鼻病,皆可痊癒?亦可令人开胃口。手脚也可各办其事,而不觉得疲倦,非但如此,还可以增长善根,消除恶业,你看这功德有多大!我们应赶快修行!早日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内沐浴,然後才能长养善根。以上乃是八功德水之大意,若要详细说,每一种功德说几个大劫也说不完的。
「充满其中」,八功德水有八种自在的功德、八种快乐的功德,及八种微妙不可思议之功德。此水把池子都充满了。「池底纯以金沙布地」,七宝池的底纯粹是用金沙铺地。总之,凡是人到了此七宝池後,无论什麽业障都能消除,故应早日修成极乐世界,以除业障。什麽是业障?就是心里有所不愿意的事,或心生烦恼,都是业障。无业障,则无烦恼;业障是助长人之烦恼。
人间以柏油铺路,以为是很好了,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中,却是以金子铺路,乃至与银、琉璃、玻璃等混合而成,五光十色,整条路都放光明。水池上之琼楼玉宇,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为什麽用这些宝贝来庄严呢?又为什麽会有这麽多的宝贝来庄严道场?此乃阿弥陀佛之万德所成就的,即其功德圆满了,故用七宝而严饰之。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这个池有一百个大海那麽大,其中莲华大如车轮,但非人间之车轮,乃大如转轮圣王之车轮。其车轮有一由旬之大(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此池中之莲华有八十里大。若非大莲华,则不能与如巨海之池相衬。我现在以一首偈颂来赞佛:「大圣主阿弥陀,端严微妙更无过,七珍池华四色涌金波。」
世上没有比阿弥陀佛之相更好、更微妙端严。七珍池即七宝池,水内华四色,其波浪如金色。「微」者,言其水非常柔软香洁,看似有水,但用手一摸,却似无水似的,很微细的,但手还湿著,故言「微」。「妙」是妙不可言。其水不但微妙,且香气洋溢,能令人闻後,发菩提心,决心修行。但是我们闻了世间的香味,就跟著跑了,为其所转。如人爱擦香水,一般人都著到香尘上了,此即染污,这是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界。但是到了极乐世界的人,只有发菩提心,而不会有染污之心。故修道人心须看破五尘之境。第一勿执著於色相,因为最美貌的人,也只不过是一层皮,里面不是脓,就是血,故不要迷於美貌的色相上。如楞严经上,摩登伽女最爱阿难,最放不下他,故佛问她:「你爱阿难什麽?」摩登伽女说:「我爱他的眼睛。」佛说:「那我把他的眼睛挖下给你好了!」摩登伽女说:「啊!那怎麽行?挖出来的眼睛还有用处吗?」佛说:「既然没有用处,那你还爱他干什麽?」佛为她如此一说,她当下即破其色执,而证四果。故人勿执著於色相,但另一方面也不离色相而修行,这要借假修真。
我们也不要为声尘所迷,不要执著美妙音乐而沈迷。刚才我为你们唱的赞佛偈颂,并非唱歌,而是在说法。
人也不要执著於香尘上;当我在香港时,有许多人欢喜到我身边,说我身上有股香气,我觉得真是讨厌,以後我弄点臭东西在身上,谁也不再来了,他们就是著住到香尘上了。其实一切唯心造。有定力的人,香不知香、臭不知臭、美不知美、丑不知丑、好听不好听,也不起执著分别,此即修行之功夫。会用功夫的人,别人对你好不好,都是一样,不会为六尘境界所转。有定力的人,则不会随著舌头意思,去嚐味道的好坏。然而并非叫你如木头似的,不知味道的好坏,而是叫你在吃东西时,不要起分别心,好不好都照样吃。如是乃至触觉,也要看破放下。极乐世界上有四种莲华:青莲华、白莲华、红莲华,及黄莲华。这四种莲华有四种光明。此四种光明表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等种种法门。所以现在我们听了阿弥陀经,念了阿弥陀经後,就应该修定力。你若有定力,现在就是极乐世界。若无定力,即使身在极乐世界,也会跑到极苦世界。有定力的人,虽身在极苦世界,也能转为极乐世界。人若能除去烦恼,一切都没有问题(Everything's OK. ,No Problem),这不是极乐世界是什麽?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在其佛国内,常有天人作天乐,以黄金为地,於昼夜六时(初日、中日、後日,及初夜、中夜、後夜。昼三时、夜三时,共为六时),皆从天降下曼陀罗华雨。」曼陀华,是梵语,译为「思意华」,你想怎样就怎样,恰到好处,又叫大白华。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早晨太陽刚升起),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但是所花费的时间只需一小时,约是一顿饭的时间。为什麽这些众生能在这麽短的时间遍游十万亿诸佛国土呢?就因为他们证得八大自在我,遂心如意,得到如意通,任运来往其所欲往之处。故我们拜佛时,要观想我们的身体也是遍满於十方无量诸佛国土,在诸佛前向佛顶礼。你能观想法界,身体就是法界了。故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还到本国」,本国即是极乐世界。「饭食经行」,用过饭即去经行;经行即是走,饭後散步之意。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佛本欲等舍利弗发问,但舍利弗还是未能发出问题,故佛又再为他及大众多说一点:「舍利弗,极乐国土,常有种种奇妙杂色的小鸟,又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牠们的颜色特别好看,花花绿绿,或是杂色彩鸟,如世上之凤凰等。鹦鹉会说人语,若人教牠说中国话,牠就说中国话;教其讲英语,牠也会说英语,见人来时,会说:「客人来了!」或说:「Hello! How are you!」所以若人能教其念佛名号,牠们也能凭其念佛之功德,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舍利即鶖鹭,牠的眼睛很美丽。迦陵频伽是梵语,译为好声鸟,或好音鸟。因牠未孵出前,在蛋里所叫的声音比一切小鸟的叫声都好听,所以叫好音鸟。共命之鸟,乃两头一身,你有没有见过?牠们得此果报,是因为前生为人之时,婬心太重,夫妇之间太过恩爱,一天到晚爱行婬欲,婬心不断,故堕落而成两头一身之鸟类。,识心有两个,但是所受的果报却相同,即所谓「识别同报,共命之鸟」。所以入不要有太大的婬欲心,否则将会堕落为共命之鸟。有入却说:「我喜欢做这种鸟类!」你不要以为做小鸟是很好玩的事。须知此等飞禽之类,当鸟身的寿命结束後,就会堕入地狱受苦。不要以为牠们很自由 ,想飞就飞,想落就落,将来可怕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有智慧的人,不做愚痴事,就不会堕落;无智慧的人,才会造业而堕落。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这六种鸟於昼夜六时,皆出和雅音,互相唱和,发出美妙之音乐。其实这些鸟类是阿弥陀佛之功德所化现,助佛说法,使法音宣流。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中,是无有众苦,没有畜生、饿鬼、地狱等三恶道之果报。
「其音演畅」,演者表演,畅者畅快通达。即是任何人听了,都很快乐,从内心而发出来的喜悦。牠们所演畅的法音是代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及慧根。五根表示菩提芽,可以使菩提心增长;增长後,就有一种力量,故名五力。五力:即信力、进力、念力、定力及慧力。
七菩提分:(1)择法菩提分,又称择法觉分。(2)精进菩提分,又称精进觉分。(3)喜菩提分,又称喜觉分。(4)除菩提分,除粗惑。(5)舍菩提分,舍去细惑。(6)定菩提分。(7)念菩提分。七菩提分,又名七觉支,在三十七道品中,独得觉名。正因前修四念处,至五根、五力时未觉,後修八正道已觉,唯中间修此七觉分法,由迷而悟,由未觉而觉,故独得觉名。七菩提分很重要,佛教徒都应记得。
八圣道分,即八正道:(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正见并非看见的见,而是心理见解之见。什麽是正确的见解?即是用无漏之行为,来观察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此即非礼勿视,不正当的不可看,因为不正即邪见。譬如比丘看见不正当的人,就不应看,所以比丘们都不去看电影 、不歌舞倡伎,亦不故往观听。如果欢喜看,就不是有正见,甚至心里有此想法,亦为不正见。但是若有不正当的事在眼前,也不去想它是不正,而认为它是正的,这也是正见。
正思惟。思惟是在里边,人所不能看的,你自己要用无漏的智慧。我为你们讲了多少次无漏,但是越讲,你们越漏,即使有一点智慧水也漏光了。智慧水漏了,故有无明火。我给你们所讲的法,是天地间再也没那麽妙的法了。若再不注意,不好好听,即使是释迦牟尼佛再世,也救不了你们。无漏即是没有邪知邪见。没有婬欲心,即是无漏。有婬欲心,即是有漏。正思惟即是无漏,邪思惟即是有漏。思惟是属於心,亦是意。意念之内,不起任何不正确之念,即是正思惟。正语,即是自己所说的话,没有一点婬乱之意在内,所说的都是正经话。若人对你说不正经的话,你亦当它是正经的,而不是不正经的,此即是正,是口业清净。世上什麽人都有,若谁有不正当之语言,不用批评说他不正当,只要不去接近就好了。但是另一方面,你不要把它当成是不正当的话,那麽,不正当的也会变成正当的。正思惟即意清净,而正语是口业清净。
正业是身业清净。以无漏智来除去本身之邪业。何谓邪业?亦即是婬欲之念。一般人假借「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而胡 作非为,此即邪业。无漏智即是没有不正当的智慧。有的人只有「邪慧」,叫他做正经事不怎麽聪明,但若做起坏事(如行婬等事),却比谁都聪明,此即为邪业。正业即是身业。
正命。正命是与邪命相对的。何谓邪命?(一)标异现奇。此等人喜欢表现得与他人不同:「看我这与众不同的样子!」如香港有一中国法师,故意身穿小乘衣。台湾也有此种人,其目的只是想引人注意而供养他。一些「瞎眼」的盲从者见他们穿得古古怪怪,就以为是宝贝了,而去供养。
(二)自说功德。此等人自我宣扬自己的功德,又说某某安老院是他造的,或说他出了多少钱开办学校,造就多少弟子,又造多少庙宇,供养几百个和尚—总而言之,是自扬己德。其实愚痴的人才会相信他,有智慧的人即使闭上眼睛,听他说话,也能分辨出他是在说假话。
(三)占卜吉凶。给人爻卦,为人算命,这些行业不只是在家人,出家人也在做。他们会对无知者说:「你要拿出一百万给我做好事,否则明天就会死!」对方一听一百万可以买回一条命不算多,於是就上当了。但是他却不知道他即使不出钱,也不一定会死。或言:「明天你会有最吉祥之事降临,但你今日必须先出五十两金子做功德,那麽明天你就必能得五百两金子!」对方一想:「一两可以赚十两,还不错。」於是就被骗了。结果第二天,不但没得金子,连爻卦者也不见了,还以为遇到神仙了。
(四)高声现威。有些法师喜欢无缘无故高声叫喊,令人畏敬,他人还以为这法师声音宏亮而恭敬他。此即是邪命。若讲法时,空间大而人多,可以大声讲经,但是若有麦克风,则不需放出那麽大的声量。平时说话实不需大声叫喊,高声现威的人还不知这是五邪命之一。
(五)自说供养,以动他人。譬如:「你知道吗?我到某某居士家里,吃了最好的斋,他又用白木耳,又用冬菇等等做给我吃,真是好吃。」到居士家里去念这个咒,说别人给他吃好东西。这一念咒,这个居士受不了了,觉得自己也应该供养些好东西,甚至没钱去借来买点斋菜回来供养法师,却不知此法师已犯了五邪命了。
精进,有正精进、邪精进。什麽叫正精进?好像我们现在拜佛、念佛,一天到晚也不休息,这叫正精进。你要是到旁的地方去讲闲话,越讲越有力量,七扯八拉的,这叫邪精进,是无所用处,这种地方精进又有什麽用?故八正道怎麽解释皆有道理,只要你会讲便可以。什麽叫正精进?正精进就是做有益的事。什麽叫邪精进?即是做无利益的事。譬如对佛法要用功,但你一讲起闲话,你比谁还精进,这叫邪精进。好像你们听经,无论如何忙也要来听经,来护持法会,这叫正精进。本来你没事,但你也不来听经,这叫不精进。好像我们这儿有几位居士看电影 则很精进,宁可去大街小巷逛,而不来听经,有法会,而不来护持,这都是不精进。正精进是无论何处有法会均去拥护,护持道场。若对打牌、赌钱等有兴趣,则是邪精进。
正定。正定即是三昧,又称正受。正定是以无漏的智慧来修定,此种定是一切邪的境界摇动不了的。我给你们讲的经,你们能记得一句,则不论到什麽地方用都用不完的。但是你们一句也不记得,都忘了,故境界一来,就被境界转,跟著境界跑,这是没有正定。你说:「我知道我没有正定。」既知没有,为何不用正定呢?好像有几个人,我一讲什麽就:「I know, I know。」既然知道了,怎又犯错呢?
正念。正念是念无漏的智慧,不要再有漏。不要有漏,就是不要有婬欲心。没有婬欲心就是正念;有婬欲心就是邪念。有人说:「他对我有婬欲心,我一看他眼睛就知道了。」你要是没有婬欲心,怎会去看他的眼睛?你又是存著什麽心?自己若无婬欲心,怎会知道人家有呢?你若没有,则清清净净,洁白无染,自己一点这方面的思想都没有,怎会知道对方对你有婬欲心呢?你根本就没断婬欲心,没断婬欲心就是邪念,非正念。
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如是等法」,是指前面所说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这是二十五道品,还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共为三十七道品,又叫七科。「其土众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听见前边众鸟所演说的音声之後,完全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念著三宝。不要说这些鸟是从三恶道生出来的。「所以者何?」是何缘故呢?因为极乐世界这个国土,没有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但怎会有众鸟呢?佛说:「舍利弗,我告诉你,极乐世界连三恶道之名都没有,何况实实在在有这三恶道呢?都没有的。这所有的鸟,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这都是帮助宣说法音的,故用神通变化出众鸟,并非由三恶道生出来的。」不像我们这国土,畜生是由畜生道变化来的。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说:「舍利弗啊!我告诉你一点极乐世界的情形。」「彼佛国土,微风吹动」,微风是很慢的风,风不大,小小的,吹到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上。「出微妙音」,宝罗网上都有铃铛,风一吹就响了,这响声亦是帮助念佛、念法、念僧的,「譬如百种千乐,同时俱作」,这种声音好像百千万种音乐一起奏出。「闻是音者」,听见这种音乐的人,不是听完了生出一种不乾净的思想,而是听完後自然生出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心念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法、南无阿弥陀僧」。有人会说:「『南无阿弥陀佛』是有的,怎又有个『南无阿弥陀法』呢?」因为是阿弥陀佛说的法啊!又是阿弥陀佛所教化出来的僧,怎不可说是「南无阿弥陀僧」呢?所以勿少见多怪!我讲的是新发明,也是一个老艺术。也好像我对你们讲「涅盘」似的,「涅盘」,「涅」者不生,「盘」者不灭;不生婬欲心,不灭智慧。故佛到涅盘的境界,就是没有婬欲心了,他清净无染,没有男女的想法,自性常生智慧,故不灭。「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舍利弗啊!极乐国土成就像这样的种种功德和庄严。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佛又称一声.「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是特别爱护:「这个大徒弟真是不错,智慧是有一点,但是不晓得问,让我告诉他吧!」「於汝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你认为怎麽样呢?「彼佛何故号阿弥陀?」本来这是应该舍利弗问的,可是他不晓得问,像入定似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来帮他问,代他答:「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阿弥陀译为无量光,故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照十方国土,都不能遮障其光明。「是故号为阿弥陀」,所以叫阿弥陀佛。「又舍利弗」,又有一个意思。「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阿弥陀佛跟他的人民的寿命,有无量无边阿僧只劫那麽多。「阿僧只」是梵语,译为无量数。「故名阿弥陀」,所以又叫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从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有十个大劫的寿命,将来的寿命亦是无量无边的。「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有很多的声闻徒弟。「皆阿罗汉」,他们都证到无漏的阿罗汉果,都是没有婬欲心的。「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不是可用算数算出其数量的。「诸菩萨众亦复如是」,声闻数是那样多,菩萨数和声闻数也是一样,不是算数所能算出来的。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国家所成就的功德如上面所说的这麽多。「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梵语,译为不退转。有三种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是不退到二乘,也不由二乘退到凡夫上。念不退,是一天天增加修行的念头。行不退即是修行一天比一天精进,总不会觉得修行这麽多天,该休息一下,休息即是退。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在佛果上不退转。「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中有许多众生一生可补处佛位,可以成佛了。一生到莲华里,即可成佛了。「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这个数目有说不出来那麽多,不是算数譬喻所能知道的。「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只可说是有无量无边,无量数的阿僧只。「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舍利弗,一切众生听见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道理,都应该发愿,生到极乐世界。「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这是什麽原因?什麽道理呢?因为可以与上面所说的声闻、菩萨等众生,那些诸上善人聚会在一起。「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啊!讲是这麽讲,可是没有善根,没有福德的人,是没有法子生到极乐世界去的。这要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生生世世修行诸波罗蜜门,才能生到极乐世界去,不然是没有机会遇到这种妙法的,故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舍利弗!若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或女人,听见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执」,如手抓紧东西不放,意即念阿弥陀佛的名字不松弛懈怠,「若一日」,「若」可改成「苦」字,「苦一日、苦二日、苦三日...」很辛苦的,因为从早上七点钟到晚上九点钟,苦了七日,到了一心不乱的程度上。「其人临命终时」,这个人等到死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阿弥陀佛就想起你了。「啊!娑婆世界这个众生,念我的名字,念了七天,受过七天的苦,我答应他要接他来极乐世界,现在时候到了,赶快去把他接来!」於是乎带著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到这里来,一伸手就把你托到极乐世界去,你想往後退,都不可以的。「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时这人的心不生颠倒想,不会说:「我不要去,那里没什麽意思。」他不会拒绝阿弥陀佛的邀请,即刻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国土去。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佛继续说:舍利弗!我见有这种好处,这些利益,故告诉你。「若有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假设娑婆世界,有众生听见我这样讲,应当发愿,一定要生到极乐世界。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闪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畏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好像我现在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这麽多利益之事,不但我独自赞叹,「东方亦有阿闪鞞佛」,即消灾延寿药师佛,即不动佛,亦即东方金刚部阿闪鞞佛,翻为不动法身常住。不但法身不动,且又是常住。言佛智不动,可动众生本具智性。
「须弥相佛」,佛相微妙如须弥山。须弥翻「妙高」,是海中大山,四宝所成。光明映彻曰妙,迥出众山曰高。
「大须弥佛」,上表佛相,此表佛德,妙高为众山主,以比佛德第一。
「须弥光佛」,光表佛智,显佛智普遍故。
「妙音佛」,四辩八音具足。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以前面这几位佛代表,详细说则有恒河沙那样多的佛。是诸佛等,「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如此大舌,怎麽说话?所谓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即佛法流通遍及三千大千世界的意思。「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佛都说真实之言,你们这些众生,应当称赞及信受此不可思议之功德,及「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此阿弥陀经,亦如妙法莲华经,如有众生诵持此经,一切诸佛都会保护他,临命终时,诸佛会接引他去极乐世界。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释迦牟尼佛说完东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後,如今又说南方诸佛。佛说:舍利弗!南方世界亦有许许多多佛,以其广长舌相说法。是那些佛呢?他们是日月灯佛(一切智为月,道种智为日,一切种智为灯),名闻光佛(名称普闻於法界故)。大焰肩佛,此佛之两肩发光(焰表大慧,肩荷众生)。须弥灯佛,即妙高灯佛,身光无量,如须弥山。及无量精进佛,此佛昼夜六时常精进。(工夫不杂曰精,不退曰进,无量劫工夫行道,成佛,化无量众生不息故。)尚有如恒河沙数之诸佛,在南方各国,出广长舌相,说佛法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向一切众生说真实至诚不虚之言,说:「汝等众生,在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数国土,均应生真正的信心、愿心,及行心这三种心,称扬赞叹此经不可思议之功德,这部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如你们能信受、赞叹及持诵此经,一切诸佛也将保护你们。故要特别发心来称赞,赞叹阿弥陀佛及阿弥陀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释迦牟尼佛说完东方、南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之後,又说西方世界中有无量寿佛,也即是阿弥陀佛。可是同名之佛很多,无量寿佛可能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也可能是另一位佛。所以不要执著一定是,或一定不是阿弥陀佛。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不要执著。事实上没有一个是,也没有一个不是。佛法即是如此妙。是与不是皆是你的分别心。在诸佛的分上只有一个,没有彼此分别。无分别,但各有各的法相庄严;虽各佛有各自庄严之相,但互不相碍。不像我们人似的:「啊!你对我这样坏!」佛没有这样,他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所以证到无我的境界上,是不是都一样。你看妙不妙!人要成佛,就是要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妄想心,没有一丝欲望 心,那真是妙到极点。所以你不要执著。如真正能认识阿弥陀佛和无量寿佛,你就不会去分别,不在这种地方用功夫了。无量相佛,是有无量相者(佛有八万四千微尘相好,但随机现)。无量幢佛,是有无量无数的幢旛挂在上面维护著(幢是高显义,摧邪辅正义,又内空外圆,表佛性空而光圆满)。大光佛,此佛光明遍照各处。大明佛。(光是体,明是用,有光则明照十方,二佛同显智慧高大故)。宝相佛,其功德智宝,光相圆满。
净光佛,其清净光明,普照众生。如我们细说,则有恒河沙数那麽多的佛。西方有许许多多佛,各出广长舌相。我们人的舌,无法覆盖一室;但佛之广长舌相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对佛而言,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念;一念即三千大千世界。虽是三千大千世界也不超过一念;虽是一念亦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不要执著佛真有如此大舌,广长舌是指法到何处,佛之舌相即至何处。我们亦可出广长舌,如我们能到处说佛法,使佛法到处流通,则亦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听佛法时,不要执著。虽然佛舌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但连一粒微尘大的舌都没有,其实根本什麽都没有。难道佛在打妄语吗?佛要是不打妄语,你怎会信他呢?从众生的观点而言,似是谎言;但从佛之观点而言,是说真实语,非妄语。众生看它似妄语,而佛看它是真实的。同样的话,佛说出来是真话,众生说它即是妄语。此点不容易讲明白,如你要明白此道理,要不怕受苦受难,努力苦干!不要以为听了两天半的佛法,就什麽都懂,经也不念,佛也不念。不要自以为参禅,而什麽也没做,却说:「我明白佛的意思,其实没什麽。我已学了五年,也不过如此。所以我现在都不学,任何问题都没有了。」你要知道释迦牟尼佛修福慧修了三大阿僧只劫;作种种布施来修福及学习 种种佛法来修慧。他修持相好,修了一百大劫才得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为何我们连一相、一好也无?为何别人看见你就说:「他很丑。离他远些。他不是好人,一见到他就发脾气。」为什麽?就因没有修行,故没有德行,所以人人都不愿意看到他
佛舌遍覆整个宇宙而说真话,佛不欺谎人。不要以凡心测圣智,以凡人的心去猜测圣人的心。我曾一再告诉你们:「初地菩萨不知二地菩萨的境界,十地菩萨不知等觉菩萨的境界。初果阿罗汉不知二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不知三果阿罗汉。初果阿罗汉以为自己做对的事,从二果阿罗汉观点看来是错了。二果阿罗汉以为他们是对的,三果阿罗汉看他们还是有一点偏差。」我是你们的师父,你们不明白我的境界。假如你们知道了,就不需要师父了。所以要用脑筋研究一下我所说的,不要埋怨说:「他讲得太多了!」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不但东方、南方,及西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北方也有许多佛赞叹阿弥陀佛。北方有大焰肩佛,两肩放光之大佛。最胜音佛,此佛最殊胜之音声可遍闻於三千大千世界。你说:「我何以没听见?」那是因为你未在彼三千大千世界。你在此三千大千世界,并非相同之世界。难沮佛,沮即破坏,言此佛之法及功德,无人可破坏。日生佛(日为众陽之精,主长万物,佛为众生之师,令他生智)。网朋佛(宝珠网,光明珠珠相映,表佛身光明映彻无量故)。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这妙不可思议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故诸佛均护念此经。因此经为诸佛所护念,故此经之功德不可思议。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过东、南、西、北四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後,再告诉舍利弗说:「在下方世界有师子佛,此佛说法如师子吼。名闻佛,佛名在三世中到处卓著。名光佛,此佛不但名遍三千大千世界,光亦照遍三世。达摩佛即法佛。法幢佛,法为宝幢之佛。持法佛,专门持法普度之佛,也可说你们现在专门念诵、修持阿弥陀经者,将来就会成为持法佛。亦可说此时你们念此经,即是持法佛「各於其国...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此节与前数节相同,不再赘述」。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再告诉舍利弗:「在上方世界有梵音佛,此佛声音清净而嘹亮。宿王佛,此佛在过去世立下大而有力之愿。香上佛(戒香清净,得无上妙谛),你一燃香,此佛即来。香光佛(戒香清净,即发慧光),向佛上香,此佛即放光。南方世界曾有位大焰肩佛,这里是另一位大焰肩佛。此佛两肩之光是表示权实两种智。杂色宝华严身佛,此佛以万行之因花庄严无上果德。娑罗树王佛,娑罗树即菩提树。娑罗译为坚固、王、自在义。无水可渗入此树身,譬喻佛之法身,无物可毁之。宝华德佛(宝华,清净而明,表佛功德圆净)。见一切义佛(五眼圆见,法义无穷)。如须弥山佛(山极高大,佛极普遍)。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此节亦如前,故不再重复讲述。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释迦牟尼佛赞叹东、南、西、北、上、下六方诸佛後,又问舍利弗:「依你的意思,此经为何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舍利弗睁眼看著,答不出来。佛等了约五分钟後,然後继续说下去:「我告诉你,舍利弗,假如有持五戒、修十善的善男子或女人能修持、念诵阿弥陀经,及不忘其上所说诸佛之名者,则这些善男子、善女人也都为一切诸佛所护念。不单是六方诸佛,而是为十方诸佛所护持。他即可得住、念、行三不退,转於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你们都当信受我的话,及诸佛所说的话。」你们看佛是如何的慈悲啊!我们都应感激涕零,当佛说:「你们这般众生,不论大人、小孩,你们所有的人都应当相信及接受我告诉你们的话。」
你们也应该信受我现在解释给你们听的,不应生疑惑,不要说:「我不知道这位中国法师的道理对否?」你们应当相信我所说的。你们不单应当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也应相信诸佛赞叹。此经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为一切诸佛所护念。也应相信我现在说此经之道理,是真实不虚的,非欺言。所以你们皆应发愿生於极乐国土中。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舍利弗,说:「假使有人,『已发愿』,已於过去发了愿;『今发愿』,现在发了愿;『当发愿』,未来的众生应该发愿。而已发愿者,已於过去生极乐世界;今发愿者,现在已生极乐世界;将来发愿者,将来则会生极乐世界。」但发愿先要有信心。「信、愿、行」,乃是修净土法门的三资粮。第一要信有极乐世界,第二要信有阿弥陀佛,第三要信我和阿弥陀佛一定有大因缘,我一定可生到极乐世界去。有了这三种信心,然後可以发愿生极乐世界,所以说愿生西方净土中。发愿生到西方净土中,不是有人勉强叫我去,或牵著我去。虽然,阿弥陀佛会来接我去,但是还是要我自己去,因此要发愿去见阿弥陀佛;愿生到极乐世界,华开见佛;愿去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若能发如上的愿,一定会生极乐世界的。
然後就要行,什麽是行?就是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如救头然,如有人要割我的头,偷我的头似的。就像六祖大师,虽然圆寂了,但还知有人要来偷他的头,所以吩咐徒弟保护他的头,他的徒弟依他的吩咐,用铁链把头包上,来偷头的人,砍也砍不断,这就是保护头了。六祖大师圆寂之後,尚要保护他的头,何况我们凡夫还没有圆寂,岂能不如此急切的保护自己的头呢?所以说行就是念佛,念佛就是实行。「信、愿、行」,乃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旅费,资粮也就是旅费,也就是现在的旅行支票,到极乐世界就是旅行似的,但首先要有支票。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想要往生阿弥陀佛国土的人,都可以得到三不退,即位不退、念不退与行不退,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於彼国土」,於极乐世界。「若已生」,过去已发愿,已生到极乐世界;「若今生」,现在发愿,现在已生极乐世界;「若当生」,未来发愿,也一定会生极乐世界。「是故舍利弗」,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假如有这种人,信我所说的话,应当发愿。这是决定词,一点也不马虎。你一定要发愿,发愿则可「生彼国土」,生到极乐世界去。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土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说:「我再告诉你一点好消息,『如我今者』,好像我现在称赞这部经不可思议的功德,六方诸佛也称赞这部经不可思议的功德;而且不是单单我称赞诸佛,诸佛也称赞我不可思议的功德,他们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他真是了不起,他真是太难得了,能作人所作不到的事,世上希有之难事,他都能作到。听过经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的意思,「释迦」是能仁,牟尼是「寂默」。能仁就是教化一切众生,寂默就是回光返照修一种定。能仁是动,寂默是静,常动常静,动静不二,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位佛是既随缘而又不变,既不变而又随缘,他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作而无不作。所以释迦牟尼佛是不可思议的,有什麽不可思议的地方呢?他「能於娑婆国土」,娑婆是梵语,翻为堪忍,堪能忍受什麽呢?堪能忍受这种痛苦。因为娑婆世界只有苦而没有乐,但是此世界的众生忍耐性很大,能忍耐这种苦,在苦的境界上亦不知苦,所以娑婆世界称为「五浊恶世」。娑婆世界有五种浊恶,那是最坏的,为什麽我们不能成佛呢?就是因为这五浊恶世把我们陷住了,这五浊就像淤泥一样,我们拔出一条腿来,另一条腿又陷进去,简直没有法子拔出腿来离开五浊恶世。但是释迦牟尼佛最有本事,最有神通,他能叫你在五浊恶世一跃而出。因一跳就跳出,所以说「一刹那中离五浊」,在一刹那中,就离开五浊恶世,而「屈伸臂顷到莲池」,壮士(会武术的武人)的胳臂这麽一伸,就叫屈伸臂顷,所以说释迦牟尼佛的本领最大。
什麽叫五浊呢?(一)劫浊:是时间污浊,时间的污浊是什麽造成的呢?它以其它的四浊一天比一天增加,一天比一天厉害,以其他四浊增而又增作为它的本体,要有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四种浊来帮助它,才能变成一个劫浊。所以以四浊增加作为它的本体,炽然不停作为它的相,如火越燃越旺之相,作为它的相。
(二)见浊:见浊是以五利使作为它的本体。五利使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及戒禁取见。以错知六觉作为它的相,本来是真道理,但它想偏了,成为邪知邪见,这叫错知六觉。
(三)烦恼浊:以五钝使作为它的本体,五钝使就是贪、瞋、痴、慢、疑,以烦恼逼迫作它的相。
(四)众生浊:此以三缘和合作为它的体,三缘即父缘、母缘和自己的业缘。以轮回不息作它的相,有三缘和合,然後轮回不息,头出头没,今生姓张,来生姓李;或今生是比丘尼,来生又做比丘,然後再来生又是比丘尼,然後比丘尼又转比丘,你说多妙!如此转来转去,轮回不息。
(五)命浊:命是暖息识,又有说是寿暖识为它的体,以摧灭年寿为它的相,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这是命里的相。
以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而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你看!释迦牟尼佛自己都知道,说这种法是很少有人能相信的。「舍利弗当知」,舍利弗!你应该知道,「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我在五浊恶世中,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一切世间说这种最难相信的佛法,是很难很难的。释迦牟尼佛这麽说,但我(上人自称)却说很容易,为什麽?只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非常容易,既不费钱,又不费力、费时间,故说这是很容易的一个法门。
「佛说此经已」,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部阿弥陀经,大智「舍利弗及诸比丘」,与「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这阿修罗包括其他天龙八部,「等」,以及其他天龙八部...紧那罗、乾闼婆、迦楼罗之类的。「闻佛所说」,听到佛所说的「欢喜信受,作礼而去。」他们全都非常欢喜,向佛叩头顶礼,谢谢佛说这部经来救度众生。你们看!当初这些阿罗汉,都要向佛叩头顶礼谢法。你们现在能闻此法,都是往昔有大善根,与阿弥陀佛有大因缘,才能听到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