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僧伽吒经】浅释卷三 2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仔细听闻,这种枉死之人面临死亡时,生起一念净心皈依佛。以此善根,当于六十劫中受于忉利天之乐,于八十劫中自识宿命,所生之处离诸忧恼,生生之处一切苦灭。药上菩萨应知,亲近恶知识者,即便修行也不能证得入于涅槃境界。
这种枉死之人,通常是不能直接往生于诸天中,应受心中的忿恨之念牵引入枉死城。心中忿恨之念消除后,再能入轮回往生于各道中。而这种枉死之人面临死亡时,明知必死,顿时身心一切放下,心中生起一清净念,相续不断称念南无佛。能心生清净念者,既有往昔因缘,又有今世善根,善根因缘和合,才有遇恶因缘能及时转境,改恶报应为善生诸天。佛如此比喻,显示平常人,若临命终时能遇善友开示及时转境,或自心中能清净念佛,也能改恶堕入为善生诸天。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不能入于涅槃。】
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亲近恶知识者,为什么修行也不能证得入于涅槃境界呢?
亲近恶知识者,即便修行也受逸习 熏染,间杂业生不得清净行;从而修而不精,行而不进,影响道业,故应远离。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啥人找啥人;亲近恶知识者,本身具足恶因缘,往昔善根间杂。同时,恶知识者常以伪善面目出现,假似真情动人,鱼目溷珠难辨,故常有追名相、顺风走、随众心,善知识从而远离,自我闭塞多闻智门。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欲求涅槃者。当勤精进。】
佛对药上菩萨说,修行人欲求得入涅槃,应当勤行精进。
现在一些寺庙比较冷清,香客与访禅问道者逐渐减少。究其缘由,除假僧尼、高价香、诸染行外,还有得道高僧少,缺少有证悟智慧的僧人;还有一座寺庙十几名或几十名僧人,相互指责,相互贬低,上下不和,是非不断;还有一些僧人轻慢在家二众,若遇参访者不好答解惑,甚至起码的礼貌尊重都不能做到,粗言高声吆喝强令等;若遇在家人讲法,不分青红皂白心先反感,喧嚣白衣讲法不能听闻等。在家人不敢上庙,怕受骗上当白花钱,怕烧香供佛不慎引出鬼;在家人不敢讲法,怕给戴上邪师的帽子,怕弘法不成反遭殃。诸多现象溷淆在一起,如闻惊雷听巨响,在家二众由此而渐离僧众,是一些魔子魔民穿着袈裟在活动灭佛;弱化在家二众弘法功用,使之失拥护者,是在折毁寺庙。如此现象,不应顺其发展而熟视无睹,应引起诸山丛林重视,加强导化自律,塑造良好形像,促进四众和合相敬,佛事当然兴盛。就如当下有些寺庙,法事兴隆,正法住世,四众和合,香火旺盛。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精进。】
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如何理解精进法义呢?
现代与后世,将佛教经典流传保存,在家人得法受戒等,须代代僧众身心付出,须各座寺庙承担责任义务。千百年来,无数大德僧众艰辛努力,默默地承载着佛陀家业,为当世与后代支撑着佛教一片天地,使佛教经典躲过无数劫难,才有今天听闻受教与保存流传;也为在家二众起到了身行的典范,树起了心中的丰碑。各座寺庙是四众和合演唱梵音的舞台,也是佛事、法事、僧事的活动场所,院墙里的人与院墙外的人虽相上有别,而同心向佛彼岸无别,佛法义理普润众生受益无别。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精进者名须驴多波帝。逆流之果名精进处。娑吉利陀伽弥果名精进处。阿那伽弥果名精进处。阿罗诃果名精进处。波罗提迦佛陀果名精进处。缘觉之智名精进处。菩提萨埵名字。菩提萨埵地果。名精进处。药上。如是等处名精进处。】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精进者为证得七返生死的须陀洹人,以此类推为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与此相对应的逆流一果阿罗汉为精进处,二返生死的斯陀含二果阿罗汉为精进处,不来阿那含三果阿罗汉为精进处,应供、杀贼、不生四果阿罗汉为精进处,独觉辟支佛果位为精进处,辟支佛的缘觉智慧为精进处,菩萨的名字与菩萨品地果位为精进处。药上菩萨应知,能证得不同道果是修行人的精进处。
修行人一旦证得不同道果,次第实知佛法义理真谛,身心才不顾一切真行精进,为法忘躯,护戒舍躯,一刻不敢懈怠,一时不能放逸,与有限人生时间赛跑,与无常生死全力博斗。平常人无法理解证得不同道果修行人的心态,无法领会其境界,无法晓知其智慧,无法享受其妙乐;还在傻乎乎的笑人傻呢!甚至辱骂打杀呢!只有证得不同道果的人,定中观察才识庐山真面目,认证其人所言所行皆精进,具足不同道果相应的智慧。
能证得不同道果是修行人的精进处;不同道果,不是修行人追求的目标与目的,而是心识相应证得,身有觉知不同道果的不同应验。精进处,不是修行人为不同道果而精进,是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精进修行处。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不为名相诸有而精进,而是一切皆无为无作、无求无心而精进,是一切皆自然而然的精进,是一切皆普通平凡的精进,一切唯有佛证明。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世尊云何逆流。云何逆流果。】
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世尊!如何理解逆流法义呢?又如何能知证得逆流果位呢?
逆流,为预流,又为入流;即声闻人断三界之见惑,逆凡夫生死瀑流而预入无漏圣道之法流。逆流果,为预流果,为见道果位,也为修道果位。
修行人能证得逆流果非常重要,此道果是次第证得一切圣道的开始;修行人若不能证得此道果,次第证得一切圣道免谈,包含往生诸佛净土都是不可的。试想一下,哪一尊佛不是由逆流果开始,次第证得不同道果,才成就佛道的;无有一佛是由凡夫一下子超超所有次第而直接成佛的。修行次第谁都离不开,是由凡夫证得声闻缘觉果位,发菩提心证得菩萨品位,行菩萨道而成就如来道果。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譬如有人种于树木。彼种树已即日生芽。彼树一日上下各生长一由旬。複有一人。亦复种树不得其所。风动不生移置异处。二人共诤互相诽谤。彼人如是共相诤论。国王闻之即敕臣言。某处二人互相诽谤速往唤来。傍臣受教遣使往捉。时彼使人微服而去。至彼人所作如是言。王唤汝等。时彼二人惊怖忧愁。王今何故命我二人。是时二人既至王所默然而立。时王问言。汝等何故共相诽谤而起斗诤。时彼二人白大王言。大王听我所说。我借得少许空闲之处。种植树林。即日生芽及叶。华果熟者中半。此人种植不生芽叶及以华果。须臾数移彼种不生。来见谤毁而起斗诤。大王如是之事。大王应知我无罪过。尔时大王。集诸大臣满三十亿。告诸臣言。汝等各说诸臣。白言。我等不知说何等语。王问诸臣汝等颇见即日种树即生芽叶及以华果熟者中半。尔时诸臣从座而起。白大王言。大王。我等不能决定信受如此之言。何以故。大王。此事稀有。尔时大王问彼人言。如汝所说。是事实不。尔时彼人白大王言。此实不谬。王複答言。如汝所说。如此之事。即日种树即生芽叶及以华果。此事难信。尔时彼人白大王言。愿王自植知其虚实。时王集三十亿臣禁守彼人。然后大王自种其树。不生芽叶。不生华果。尔时大王。心大恚怒敕诸臣言。汝等速取利斧。彼所种树仰令斫伐。尔时诸臣受王教令斫断彼树。一树断已生十二树。斫十二树断生二十四树。茎叶华果皆是七宝。尔时二十四树。变生二十四亿鸡鸟。皆是金嘴七宝羽翼。尔时大王複生嗔怒。自执利斧往伐彼树。王斫树时。从树出生甘泉美水。时王惭愧敕诸臣言。放彼二人。诸臣白言。大王受教诸臣去已。放彼二人将至王所。王问其人。汝种此树。斫汝一树生十二树。斫十二树生二十四树。我所种树不生芽叶。不生华果。此事云何。其人答王。如我此福德大王则无如是福德。尔时三十亿大臣。胡 跪白其人言。汝可治国而居王位。】
佛对药上菩萨说,你等应知,比如有一人栽种树木,所种之树已于即日生芽,其树于一日间上枝下根生长高深各一由旬。又有一人也种树但不得要领,见有风吹动,不见生长便移置他处。二人相遇,共说栽种树木要领时,发生诤论而互相诽谤。二人诤论之事被国王听到,便传下命令,速往植树处,将互相诽谤的二人捉来。大臣领受国王差遣,为御使前往传令带人。此时其御使微服而去,来至二人处说,国王传唤你等二人前去问话。此时二人惊怖忧愁,国王今日因何故传令于我二人呢!二人当即来至国王处,默然不语而站立一旁。国王问,你等二人因何缘故共相诽谤而起斗诤呀?一人回答说,大王请听,我租借一小块空闲之地种植树林,即日生芽长叶,又开华结果,果中已有一半熟者。我见此人也在种植树林,所植不生芽叶,不开华结果,一会工夫数次移种而不能活,因见解不同而起谤毁斗诤。事情经过如此,大王应知我无罪过。这时,国王召集诸大臣满三十亿众,通告诸大臣说,你等各个说一说对此事怎么看。诸大臣回答说,我等不知如何回答。国王问诸大臣说,你等常见即日种树即时生芽长叶及开华结果,果中已有一半熟者吗?诸大臣从座而起说,大王,我等不能决定信受如此之言,缘故是此事稀有。这时,国王问其人说,如你所说是事实吗?其人回答说,此事真实不谬。国王又问其人说,如你所说的如此之事难以让人相信。其人回答说,愿大王亲自种植树林,便知其虚实。国王与诸大臣禁守其人,然后国王自种其树。所种树不见即日生芽长叶开华结果。此时国王心大恚怒,命令诸臣说,你等速取利斧,将此人所种树林依令砍伐。诸大臣按受国王命令砍断其树,一棵树断后生十二棵树,砍十二棵树断生二十四棵树,茎叶华果皆是七宝。同时二十四棵树变生二十四亿只鸡鸟,皆是金嘴七宝羽翼。这时,国王更生嗔怒,亲自手执利斧砍伐其树。国王砍树时,从树流出甘泉美水。国王惭愧的命令诸臣说,释放二人。诸大臣受命执行后,随国王回宫。所放二人来至国王住所,国王问其一人说,你所种树,为什么砍一棵树生十二棵树,砍十二棵树生二十四棵树呢?我所种树为什么不生芽长叶、不生华果呢?其人回答国王说,此事如我福德正等,大王则无如是福德。这时,三十亿大臣跪拜其人说,你可治国而居王位吗?
速取利斧,砍伐树林;比喻国王颁布法令,利用行政暴力手段,禁止佛教信众活动,逐散僧侣还俗,拆毁塔寺佛像,废除菩提根芽。在佛教运动发展史上,如此事例中外有之;但是,与佛无损,与法无失。虽是众生因缘所致,也给当世国王与民众召来无尽灾祸,又为逆缘众生种下了未来世苦受恶因;暴毙者有之,横祸者有之,遭殃者有之,历史记载中不乏其例,众口传流中不绝于耳。善恶有报,丝毫不爽,只是来早与来迟。
御使微服而去;比喻执行者,在执行国王颁布法令时,心里畏惧善恶因果报应殃及自身,而采取的变通措施,在既不违背国王法令,又避免造成人 身财产损害的状况下,减缓行政暴力手段产生的不良 后果,为自我良心留下了一条天路。这样的人与事,在史记与众口传流中更为广泛。在这里须要特别说明的是,佛教不是教唆国王法令执行者私自变通,或陽奉陰违;而是仔细权衡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具体对待,获得最佳效果。与此相反的人与事,或借题发挥弄权,或于中谋取私利,或挟私诬陷报复等,其下场如何,可想而知。
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以清净心念佛,言行境界与其所具福德正等;如其即日生芽长叶,又开华结果,果中已有一半熟者。而其凡夫之人以妄染杂心念佛,言行境界则无如是福德;如其不得种树要领,见有风吹动,不见生长便移置另处者;相遇善知识而不识,教其修行要领时,心生抵触而诤论,不能接受呵责而生诽谤。当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弘法利生时,因知见不同遭到凡夫之人抵毁诽谤,旁观者如云,以己知见谬误评判,生嗔怒心打压不同知见;如其国王大臣,居高临下妄行己断,不问自我福德。当旁观者见其弘法奇妙时,当生惭愧心,当下行改正。对其净行人,遭受争议、抵毁、诽谤的过程,就是弘法利生时得其助缘。对其异见者、旁观者,是其弘法的参与者,在争议、抵毁、诽谤的过程中,逐渐受化惭愧,改其逆助缘为正助道;若不知惭愧,其罪业极重,当自堕入恶道时,何人都无缘相救度。
【尔时其人。为诸臣众。而说偈言。
我不求王位 不求世财宝 心怀无上愿 愿成二足尊
得寂灭涅槃 至彼成如来 为汝等说法 令到涅槃城
往昔作不善 令我入王狱 狱缚受诸苦 罪报悉已尽】
这时,其人为诸大臣众,以偈言说法;我不谋求国王位,也不求世间财宝。心怀无上菩提愿,愿成福慧二足尊。证得寂灭涅槃乐,达至彼岸成如来。今为你等说法义,教化得道涅槃城。我因往昔作不善,使我入狱受王令。狱中绑缚受诸苦,罪报已尽了因缘。
当修行人弘法利生时,因其知见不同遭到他人抵毁诽谤及入狱打杀,是其往昔作不善业,今日因缘会合罪报已尽除。这就是修行人转境而生其心,对抵毁诽谤及入狱打杀等,不但不生嗔恚心,反而自忏悔了其业,境界何等广博深厚,一定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若遭到抵毁诽谤及入狱打杀的人,不能转境忏悔,只能是变换手段、变本加利的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命终后也是恶因缘缠绕,相食相杀轮回不息。
【尔时有三万三千高座。一一高座高二十五由旬。一高座上有二十五亿鸡而在其上。以金为嘴。七宝羽翼。出人音声告彼王言。大王不善不善斫伐诸树。以此罪业必入恶道。王不知耶。种此树者是何等人。大王答言。我未审之。愿为我说。何等大人。种此树耶。鸡鸟告王。如此人者照明世间。名无上士。当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王複问言。彼是何人。种树不生。彼作何等不善之业不生。当为我说。鸟答王言。彼是提婆达多种树不生。无少善根树云何生。尔时三十亿大臣。闻此法门。皆得十地成就神通。时彼国王亦得十地。得通达一切善法三昧。】
这时,国王宫中有三万三千高座,一一高座高二十五由旬,每一高座上有二十五亿只鸡鸟而在其上,以金为嘴,以七宝为羽翼,出人音声对国王说,大王所行,不善!不善!砍伐诸树,以此罪业未来世必堕入恶道。大王您不知道吧,种植此树者是什么样人呢?国王回答说,我未详审,故而不知,愿为我说种植此树者是什么样人。鸡鸟对国王说,这样的人功德照明世间,称名为无上士,当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国王说,再为我解说明白,种树不活者是什么样人呢?其人往昔作何等不善之业,才使种树不活呢?鸡鸟回答说,其人是提婆达多,故种树不活,无少善根,菩提树怎么能活呢!此时三十亿大臣闻此法门,皆证得菩萨十地品位,成就自在神通;国王也证得菩萨十地品位,得入通达一切善法三昧。
鸡鸟出人音声,寓义为佛悲力可化现一切法。
无上士,为佛十名号之一;显示如来功德,于众生中最胜,无有过之者。
恶因缘无善根之人,难修清净行,表面在修行,实不能证道;如栽树不能成活,菩提树必深植善根,才能成活。往昔与因地行菩萨道的人结恶因缘,为自断善根之人,就算于未来世中值佛住世,也不受其教化,反生抵毁诽谤再结恶因缘而堕入恶道。于现代世中,对周围的老实人,应结善法缘,千万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否则,因不能识人,结下恶因缘,又自断善根,遭后世苦报。
二品布施众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三十亿臣。皆得十地成就神通。】
这时,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世尊,因为什么缘故,如此三十亿大臣与国王,皆能证得菩萨十地品位,成就神通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