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三讲

时间:2023-10-14 来源:m.86027.cn 专题: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三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三讲

各位听众!今天的十善业道经,讲到:

丁四、离虚诳语而行施。

经上说: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虚者、不实在。诳者、欺骗。以虚妄不实在的话,欺骗他人,希望获得不合法的利益,是为虚诳语。毁谤者,以无根之语,毁坏他人的名誉。摄持者,摄受执持。佛所说的话,皆能使人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是为正法。愿是愿求,有所求而期在必得,名为誓愿。欲有所求,必有所兴作,有所作而保证能够成功,是为所求必果。

佛说:修学佛法的菩萨,假如能远离虚诳不实而欺骗他人的言语,又能力行三种布施。这一位菩萨,必定能获得他人不能侵夺的财宝。也没有任何人毁坏他的名誉。他能摄持守护佛的正法。他有所愿求,有所兴作,必能获得很圆满的结果。因为虚诳不实在的欺骗、毁谤,无非是谋夺人家的财产,破坏人家事业的成功。这一类的人,当然离开正法甚远。佛学佛法的菩萨,能远离这许多过失,自然能获得如许的功德。以下讲到:

丁五、离离间(音艰ㄐㄧㄢˋ)语而行施。

经上说: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音怪ㄍㄨㄞ)诤。’

离间者、分离间隔,比如说无中生有,故意造谣,挑拨人家父子、夫妻、兄弟间的感情,使他们的感情破裂。虽然是骨肉至亲,一家相处,因为听信了人家的谣言,两人之间,顿然增加了一层障碍,是为离间语。志乐(音曜ㄧㄠˋ)是志趣与好乐。乖者、两方的志趣不同。诤者、因志趣的不同,遇事就得诤辩,因而发生感情上的破裂。

修学佛法的菩萨,假如能不作挑拨离间的坏话,而能修行布施。那末!这一位菩萨,生生世世,都能获得他人不能侵夺的财宝。父母、夫妻、兄弟之间,都能同一志趣,同一好乐,而相处得很和睦。因为志趣和好乐相同的关系,一家人永久的和乐(音洛ㄌㄜˋ)相处,永远没有乖违和诤辩的现象。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引一两件事实来作为证明。第一、某一位居士,夫妻两口,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某居士的差事,还算不错,照理一家四口,应该活得很好。可是因为先生信佛,而太太却信天主,夫妻间往往因谈到宗教问题,就发生诤辩,闹得彼此不欢喜。太太往往又把孩子带到天主堂做礼拜,或者参加什么会。太太的去天主堂,是不管家内有任何的事,他要去就去。因此、某居士早已感到头痛。近年来太太患了严重的肺病,主的灵并没有降到他身上而使他不药而愈。因为预防传染,夫妻间既不同住,也不同在一块儿吃饭,一日三餐,反而要先生下班回来烧。太太因为不烧饭,索性连孩子也不管,天天去跑天主堂。先生烧饭不算,还要把孩子带到办公厅去照顾,先生累得消瘦了许多,而无法可想。一个家庭到如此地步,这是多么令人难受。还有一位居士,过去是当高级军官的,现在一家都信了佛,连七八岁的男女孩子,都跟著父母吃素。假如有什么讲经法会,一家安步以当车的一同前去。融融洽洽,和谐欢乐。这两个不同的家庭,精神上的苦闷与欢乐,完全建筑在信仰志乐同与不同的上面。所以、同一志乐,也是我们生活上必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以下讲到:

丁六、离粗恶语而行施。

经上说:

‘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粗恶语、在十不善业中谓之恶口。粗暴、或者秽亵(音屑ㄒㄧㄝˋ)而不堪入耳的话,是为粗恶语。两人相骂,我们叫他为恶声相向,这都是下流社会人的口吻。众会、是大众集会的场所。归依者、归投依靠。信受者、信仰接受。违拒者,违背抗拒。

经上的意思是说:修学佛法的人,假如能远离粗恶的言语,在温文的态度,柔和的语调中而进行布施,这一类善因种下去,这一位菩萨,他将会获得很好的报果。他这报果中,第一、就是获得他人无法侵夺的财宝。第二、他走到任何一个大众集会的场所,都可能受到在会大众的欢迎,而且大家都乐意归投依靠到他的怀抱,求他的庛护与指教。这一位菩萨接受了他们的皈依,而对他们有所指教的话,这些会众们,对菩萨所指示的言语,没有一个人不表示信仰、接受、决不会有所违背与抗拒的。

我们如果要想成办一件事,首先必须得到人和,因为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佛教的布教者,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将佛教的法水,洒入群众的心田。使他们菩种子,因法水的滋润,而获得抽芽发苗的机会。然而、这就是所谓法的布施。一个行法布施的人,假如出言吐语,不要说是粗暴俗恶,马上会遭遇到听众的吐弃。即使言不干典,离开了佛学而太普通了,太平淡了,也不会收到群众的欢迎。至于粗恶的言语、佛在四十二章经上早已说过了。佛说:‘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况且处处经上,对于言词美妙,音声和雅,都极端的赞美,足见远离粗恶的言语,学佛的弟子们,是有必要的了。以下讲到:

丁七、离无义语而行施。

经上说: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无义语,十不善业中名为绮语。无义语者,没有义味的说话。没有义味的话,不如不说。一般人谓之闲谈,佛教则谓之舂壳子。闲谈、舂壳子,白费大好的时间,去谈人家的是非常短,终究得不著结果,何苦来呢!花言巧语,无聊文人的香艳小说,皆叫做绮语。比较起来,无义语的范围宽,绮语的范围狭而有罪过。孔夫子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就是绮语,善于说话的人、很少有仁德的。方便者方法便宜,于事理认识不清而无果决力,叫做疑惑。

言言朝宗,语语见谛,也就是学佛的人,所有的说话,必得要句句脚踏实地。假如以这样的态度而兼行布施的话,那末!这位修学佛法的菩萨,他必能获得他人不可侵夺的财宝。他因为所有的言说,不虚妄、不假设、因此听他说话的人,没有不敬重他而接受他的指教的。这一位菩萨,他有甚多的方法,使对于事理不清楚的人得到确切的认识,而断除了一向以来盘结在心胸中的疑惑。

因为有了方法,很容易的对于所作的事,获得成功。对于不清楚的理论得到了解答,似乎是讨了便宜,所以连合起来叫做方便。都如讨厌这世界是一个五浊恶世,不愿意长久的住下去了,但是没有方法能够脱离。然而净土宗有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方法。假如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话,就可以在命终的时候,蒙阿弥陀佛的接引,得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上,称念佛法门,为特殊的方便。又如释迦牟尼佛,教洗衣服的人修不净观;教冶银器的人,修数(音暑ㄕㄨˇ)息观、这都是叫做方便。

我引用了这两点,我们就应该知道本经上所说能善方便的方便,是什么意思了。今天讲到这里为止,下星期一再讲。

上一篇: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二讲

下一篇: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