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风水,盗墓者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
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01
古墓,在吾乡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
远古的远古,老家因为水路丰富,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大城之一。
北上广深算什么,2000多年前,这里比北上广深还繁华。
不信?
丘陵间,密密麻麻分布的四千余座汉墓可以证明。
这些汉墓主要开凿于当地红砂岩上,因此被称为崖墓。
但所谓的崖墓,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悬崖峭壁上修造。吾乡就没有悬崖峭壁这种东西。
地势有些坡度,就可以开凿修墓。
最陡峭的崖墓,连接两三个成人的皮带,悬吊可至。
古墓的形制,多有耳室。
区分东汉墓和西汉墓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就是有没有耳室。有耳室的墓,是东汉墓。
汉代实行厚葬,如今我国出土的大墓,最让人收获巨大的,就是汉墓。比如长沙的马王堆,广州的南越王墓,都是我国建国以后的重大考古发现。这两个级别较高的汉墓保存相对完整,出土文物那是金玉流光、琳琅满目。
02
历朝历代都知道汉代厚葬的风俗。历朝历代的盗墓贼,都爱汉墓。
所以没有被盗的汉墓,至今已经非常之稀少。
吾乡的古墓,当然也早已千疮百孔。当地人也没把他们当回事,空荡荡的墓室,农民拿来养猪、养鸡、堆放农具。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吾乡文物仍然相当丰富。
在乡镇赶集的市场上,还有卖刀币和铲币的。商周时期的刀币和铲币,逼格当然比现在QQ币和比特币高了几何数量级。
虽然都是假的。
然而烂大街的五铢钱多是真的。
这里还出土过摇钱树这样的稀罕玩意。
摇钱树在我国出土文物中十分稀少,仅限于汉墓,仅限于西南地区。
究竟用于装饰还是祭祀,究竟是法器还是明器,至今仍争论不休。
吾乡出土的摇钱树,高1.44米,是我国迄今出土的造型最大、铸工最精、造型最复杂的摇钱树,被定为国家特级文物。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我还见到过它。
03
不知道是不是汉墓太多的原因。家乡的小孩子并不怕坟。
家乡的坟也有个传统,留洞。同样是圆丘状,别处的坟都是封死的圆丘。我们这儿,一定要用砖砌留个洞。这洞还挺大,能容小孩猫腰钻入。一说是给狐仙留个宅子,保佑活人也守护死人。一说是怕人死复生,有个洞便于呼吸。如果呼救,外界也能听到。
许多坟,就在稻田乡间。
有些年深月久,无主孤坟,胆大的同学,钻入那洞内,看那棺木已朽,就把散落的大腿骨拿出来当武器,玩拼刺刀的游戏。
你说兴奋不兴奋?刺激不刺激?
四年级的时候,我被同学拉去“探险”。
我出了城,就过了河。我过了河,就上了山。
上了山,就来到一处洞,召集人说,我们今天就要进到此洞探险。
进去即知,这是一处古墓。
古墓乃标准的东汉墓制,一个厅,左右两侧两个耳房,用来放棺木。厅正对略高出地面的平台,这平台用来放亡人的纪念品。盗墓的人,最爱这块区域。
地面上,尽是碎罐瓦片。土俑陶人,也没一个完整。
棺材呢?尸骨呢?
当然没有。两千年多年过去了,尸骨早就化成灰烬,棺材也都腐烂或者被人弄走当柴火了。
冬日的太阳暖洋洋地照进洞,照在那些巨大的石椁残片上,这场景过了几十年,仍然在我脑海里栩栩如生。
当时我不知道地上为什么会有瓦片,以为是什么罐罐碎片。后来知识渐长,才知道那是下水道的碎片。
汉代人在墓里修下水道,保证墓穴干燥。他们希望死者免受狐獾一类动物滋扰,也希望尸体不腐烂,在另一个世界永生。
可惜事与愿违,厚葬的后果就是,这些墓被盗了又盗,连下水道都打烂来看过了。
我们小朋友,当然也对寻宝感兴趣。翻翻瓦砾,到处刨刨。
还真找着东西了。
棺椁安放的位置和耳室四周仍有零星散落的铜钱,土俑虽然残破,还看得出人形。
后来,去过八九处古墓。
这八九处古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知道被盗过多少次。四下一片狼藉,有的零落着铜簪,还有飞鸟造型的碎裂陶器。
古墓并不好找,他们的入口,很多因为地质变化或雨水浇淋,塌陷。有的泥土几乎填满了整个墓洞,小孩子也钻不进去。有的洞口很小,里面的环境到还宽敞。
洞口很小的,进去以后,漆黑一片,得点蜡烛。
《鬼吹灯》里面说,盗墓者,进入墓后,一定要在东南角方向点一盏长明蜡烛。如果蜡烛熄灭,就得赶紧离开。
迷信背后,往往有科学法则。
墓内空气浑浊,甚至缺氧。如果蜡烛熄灭,说明墓室内的氧气已经急剧下降。所以人最好离开。
04
古墓中会遇到鬼吗?
极可能。
人高度紧张的时候,极易产生幻觉和幻听。作为当事人,会异常真实地“看到”、“听到”。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亲身经历。
在《鬼吹灯》、《盗墓笔记》一类的书里,对鬼魂、僵尸、法器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故事里的盗墓者本领高超,定穴分金术、黑驴蹄子、洛阳铲、摸金派、搬山派不一而足。古墓主人均为王公大贾世外高人,为盗墓人布置了活死人、灵虫、贪吃蛇、箭阵等等障碍。
盗墓故事,可以看做香港鬼片以及西方寻宝片的糅杂、延伸和传承。
现实生活中的盗墓者,吃相难看,墓主人防盗手段低端。
断门石、厚砖墙、石椁套木棺,这就是墓主人为防盗尽的最大努力。他们没有想到千年以后会诞生各种火器,墓穴直接炸开就好。
就算没有火器,盗墓人会从墓穴外围,直接将盗洞打一二十米,超过墓葬深度,然后横挖直至墓穴正下方,再从墓室地面钻出来,把金银珠宝洗劫一空。
过去很多盗墓者没什么文化,只认金玉珠宝,不知字画瓷器珍贵,这些特别容易损毁的物件在粗暴盗墓中多有损毁。
盗墓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作业”,而陪葬品大多散落为尘土掩盖,拿走大部,遗留小部数见不鲜,盗墓后,为了便于销售,故意将成套的文物拆散。
这也造成器物残缺。
以金缕玉衣为例。完整的金缕玉衣罕见,就因为很多盗墓者把玉片拿走大部分,难以还原。以致于很长时间人们都以为金缕玉衣就是个传说,直到发现长沙马王堆。
像吾乡这种崖墓形式,更为盗墓者大开方便之门。
05
这时,不禁要谈到风水的问题。
《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因为相信人死后仍有灵魂,或能转世投胎。古人看重丧葬风水。
远古的远古,人们认为重生之关键在于保持尸体不腐。
围绕尸体不腐,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
商周的葬品有很多玉璧,汉朝流行金缕玉衣。虽然这些昂贵的物件都象征了墓主人的财富。其实这些物品有具体功用。
防腐。
古人笃定认为玉能防腐,所以在墓葬中大量用玉。牛逼的墓主人浑身覆盖玉。如果做不到金缕玉衣这么奢华那就丝缕玉衣,丝缕玉衣做不到就搞玉覆面。玉覆面也做不到就嘴里含玉,鼻孔和耳朵塞玉,两手握玉。
至今,许多地方的墓葬风俗中,死者还要含个什么握个什么。
由于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有钱你也不能想干啥就干啥,权贵对墓葬用多少玉器,怎么用,进行了规定。
当然,为了永生这个极具诱惑的话题,违背墓葬制度的富人也不在少数。
06
其次墓穴选址。
阻止尸体腐败,干燥的墓穴当然要比湿哒哒的强。风水学上,如果周围是水,从高处流下,这个地方万万不可作为墓地。
人们对死后的生活如此重视,但又不知道死后的生活究竟什么样子,不免把现在活着的感受通感死后的感受。
死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感觉好,还是背阳向崖荒草不生好?
活人觉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好。
为了照顾活人的感受,向阳开阔的墓穴被定义为好风水。
接下来,风水就不仅仅为死者个人升天谋划了。活人的感受越来越重要,墓葬风水承担了更复杂的功能,比如保佑子孙绵延,代代平安,升官发财。
就像通过投资教育来投资未来一样,通过投资墓址来投资未来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07
投资墓址,要找风水专家。
古时的风水专家,具有丰富的测绘学知识。他们利用地理观察、哲学思辨和社会经验为客户服务。
这时候,经济、社会地位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越有钱的主,越能请牛逼的风水师。
风水越好,子孙越好,于是继续有钱有权。
没钱的,薄棺材一副,有地可葬已经不错了。
风水越差,子孙越差,于是继续为卑为奴。
你看,现在我们说寒门难出士子,谈阶层固化。
殊不知,阶层早就固化在祖先入土那时候了。
08
两千多年来,风水学一直持续发展,长盛不衰。
长期发展,导致门派林立,有玄空大卦派、阳宅三要派、金锁玉关派、九星飞泊派等,各展奇术,不亚于金庸创造的江湖。
但不论何门何派,离不开阴阳、五行、八卦。
“今欲统三才而返于一元,合二气而归于太极。着为妙诀,令达士见之心开,泄尽天机,使邪术闻之胆裂。”(《神宝经》)
“龙是祖宗本根地,分定五星人识易。只有穿变少人知,说了精微君须记。穿变之中有名字,此分贫贱与富贵。玉楼金殿起星辰,火星木星都得地。”(《玉髓经》)
“子癸午丁天元宫,卯乙酉辛一路同。若有山水一同到,半穴乾坤艮巽。取得辅星成五吉,山中有此是真龙。”(《都天宝照经》)
按说,根据风水大咖选的墓穴,子孙都该绵延不绝,福寿永享啊?
现实往往出人意料。
风水大咖选的墓穴,往往最容易被盗。
道理很简单,能请风水大咖勘察墓穴的,那肯定非富即贵。
非富即贵之墓穴,必然陪葬品多。
于是乎,盗墓人纷纷研究起风水学。
所谓风水佳处,必有厚墓。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陈坤嘴里唠唠叨叨两句盗墓经: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其实来自于唐人杨筠松风水著作《撼龙经》。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风水经变成了盗墓指南,你说这风水究竟是福还是祸?
09
古代最有钱的主,当然是王侯。他们的墓,极尽奢华。他们的墓址,当然万里挑一。可正是这万里挑一,导致他们的墓成为历代盗墓贼众矢之的。
甚至连地方豪强和执政朝廷都忍不住想下手。曹操为了发军饷,还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等职。
耗费巨资堪舆所得绝佳墓穴,最终连先灵的尸骨都保不住。你还想绵延不绝,福寿永享?
谁想把阶层固化在祖先入土那时候,必然遭到无情的阶层反噬。
看那白天风水师,晚上盗墓贼。
看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看那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再看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