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已经开花三次才知道风水有多白?
原创首发公众号【未央风水札记】 文无定论,仅供参考。
来到水利大寨已有7个月了。厨房的筷子已开了三次花。
是的,你没听错,筷子开花。
什么花?
霉花。
照片太重口,我就不放了。
筷子发霉,砧板发霉,毛巾发霉,被子发霉,就连宜家的衣柜和床头柜,都静悄悄滋出绿茸茸的花儿。
我一直以为是砖房容易吸潮的缘故,还因此认真写了文:《木房越千年 砖房凭啥换了人间》。
但有一天我忽然醒悟了,背锅的不该是砖房。
过白高低判阴阳
《风水与建筑》一书中,提到中国风水有“过白”的讲究。
在岭南建筑中,南北向的两进厅堂里,站在后进纵轴线放置上,从离地面1.2M高处向南望去,所见的天空就是“白”,“过白”就是所见到的天空光射到观者位置。“过白面积”就是在人视野范围内,前进厅堂正脊上缘水平线与后进厅堂前檐下缘水平线之间所限定的“可见天空面积”,过白面积一般以“过白高度”衡量。
其实就是站在房间里 看前房顶上那片天
查找相关资料,只发现引用都来自汤国华的论文《岭南传统建筑中的过白》,但他并未说明,“过白”理念是何人提出?何时流传?是岭南当地的民俗,还是自古已有的通行理念?
不管来处如何,过白这个概念,意义非常重大。
“过白”是传统文化中“整体观”的体现,讲究高下相和、主从相配、错落有致、阴阳平衡。
引用者们提到过白的宗教意义(通过香火与天沟通)、建筑美学意义(构成完整框景)等。
但我认为,最重要,也是最实用的,在于它所隐含的阴阳概念。
“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认为天地万物乃阴阳幻化而成,天空光线来自太阳直射和反射,属于“阳”,当空线过到建筑内部时,阳光以一定角度照耀入建筑里的地面,和其中的“阴”相调和平衡,才能起到《易经·系辞》所说的“日月之道,贞明者也”的效果。(齐慎)
天空光线所能照射到的地面为阴中有阳,其中直射光照的地面为厥阴;扩散光照到的地面为少阴;没有光照射的地面为太阴。若过白面积过大或过小,势必造成厅堂院落地面阳多阴少或阴多阳少,不利于人-神-天之间的对话,也将造成人所生活的空间“贞照”不够。(亢亮 亢羽《风水与建筑》)
光是这“光照与阴阳相关”的理念,足以为南方民居的防潮防霉提供不少启发。
也就是说,“过白”是考虑房屋坐向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房屋高低、进深、宽窄、前后建筑关系等,配合恰当建筑材料,使房间得到适宜的采光、热量和通风,从而达到阴阳平衡、防霉去湿等效果。
在初春“泛潮”季节,我们曾经对广州陈家祠的防潮进行研究,发现在通风情况下,凡是有天空光到达的厅堂地面都没有“泛潮”;凡是没有天空光到达的厅堂地面都有“泛潮”。(汤国华)
如果早知道过白的原理,那些筷子、衣被、稻谷、家具都不会发霉了,能节约多少财产损失!
而且湿气引起的虫蚁滋生、器物腐朽、风湿疾病等烦恼都会减少。
阴阳调节恰当的话,居住者的精神得到滋养、情绪得到舒展,做事也会更加振作。
人们只知从风水求财;可是明白风水原理,做到虚耗辟除,也是不小的好处啊!
根据建筑物不同朝向和标高,调整或控制“过白高度”,就能使厅堂阴阳转化而达到平和,就能改善厅堂光、热环境。
既是宗祠又是书院的广州陈家祠,为了加强读书所需的采光照度,大大提高“过白高度”;坐东朝西的佃氏宗祠,为了避免西晒引起的刺眼“眩光”,减少风水中的“煞气”,大大压缩“过白高度”。
此外,有些岭南传统建筑不是采用调整“过白高度”来控制“过白”,而是采用其它建筑手法。
如潮州已黄公祠,因前进只作门厅之用,进深小,檐口低,又要保证中间庭院有足够大的面积,即间距不能缩短,于是“过白高度”很高。为控制后进厅堂的“过白”,就在后进厅堂前加建拜亭,同样可以间接降低“过白高度”。又如广州萝岗玉岩书院,倚山而建,后进厅堂标高必比前进厅堂高得多。因此,“过白高度”必然很高。为了控制“过白”,前进加建一层阁楼,并加高正脊,后进前檐下加天弯罩。这样处理,就达到后进厅堂内阴阳平和,即合适的光环境。(汤国华)
“过白”意味着,风水不仅考虑二维平面的方位坐向、房屋布局、环境形势,而且对三维高度同样有着考虑:如门窗的高低、宽窄、多少;楼栋的层数与采光;前后楼的距离与高度之比例等。
现代建筑学也有类似的讲究,叫做日照间距。通常按照南边楼的屋顶檐口高度减去北边楼的一层楼面高度再减0.9米作为基准,乘以1.5~1.8的系数(由规划局制定)。 该间距一般指两栋楼的外墙轴线之间的距离。
但日照间距和风水过白并不等同。现代建筑学的日照间距,只考虑距离,并未考虑受光来向、光照力度等因素。
如上图,左楼受阳光直射较多,光线偏“太阳”;右楼受左楼阻挡,虽然也得光照,但直射光较少,光线偏“阳明”、“少阳”。两楼阴阳属性差异一看便知。
风水过白则把房屋坐向方位和受光强度考虑在内:
厅堂的使用功能不同,或者建筑朝向不同,为使阴阳平和,“过白高度”就会各异……如广州陈家的“过白高度就大于2.2尺。而潮州佃氏宗祠的“过白高度”就少于1.8尺。
原因是陈家祠除具有祭祀功能之外,还具有读书功能,需要阳多于阴;而佃氏宗祠座东向西,为避免西晒过强的“太阳”和“阳明”,而降低“过白”的高度。(汤国华)
在广大乡村地区,建房较为自由。造屋几间几层、门窗大小样式,全由自己说了算。
农人不知复杂的建筑学原理,也没有专业建筑师为之设计。如有过白这样的风水原则指导,农人自可在房屋坐向的基础上,根据周边环境,灵活把握房屋的用途、进深、高低等。
过白给出了基本的建筑关系比例值:过白高度、前后进的厅堂间距、香炉进深,三者相互制约。
一方面,根据房屋的不同用途,对过白高度进行调控,就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
而另一方面,无论何种建筑形式,只要建造过程中留意过白,都能够调适阴阳,使房屋得其所用,这就是风水中过白的价值。
(笔力有限,建筑材料因素就先不说了,和过白的比例无关,但建材的性质、纹理、吸湿、传热等,都和微妙的阴阳平衡有关。)
【参考文献】
亢亮 亢羽:《风水与建筑》
汤国华:《岭南传统建筑中的过白》
齐慎:《焕发新意的“过白”艺术》
原创不易,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