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两个易经小故事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风水?
中国人是最讲究风水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古往今来,关于风水的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么究竟风水是不是迷信,到底什么是风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风水问题呢?咱们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1
风水大师刘伯温隐居时,有一次在大热天赶路,口渴难耐,就向路过的一家讨水喝。女主人知道后,递给他一瓢水,却又在水中撒了一把秕谷皮。好好的一瓢水,却飘满杂物,刘伯温只好忍下女主人的戏弄,慢慢喝完了水。
休息的时间,女主人得知刘伯温会看风水,就请他帮忙选一块福地。想到女主人刚才对自己的戏弄,刘伯温随手一指,将事情敷衍过去了。
十几年后,刘伯温办事,又路过那户人家,却看到那家人家境殷实,父慈子孝。女主人见到他,认出了当初给自己选地的风水先生,忙感激地请进家门。说话中,刘伯温又问起当年之事,女主人笑着对他说:“那时候看你满头大汗,如果一下子喝那么多凉水,不仅不解渴,还可能会生病,于是我在水中洒下秕谷皮,让你慢慢喝。”
闻言,刘伯温才感受到这家人的善良,他感叹说:“良善之家不用看风水,因为对于他们,哪里都是风水福地。”
2
曾经有一个人请朱子看风水,他就很认真地替对方看了一块风水宝地。事后有人跟朱子说:“老夫子,你这样做不太对吧,那是个小人,你也替他看那么好的风水?”
朱子说:“他是谁我不管,问题是我答不答应,如果我答应了,那我就要认真替他看一块风水宝地。”那人说:“那你这样的话,不是帮助坏人吗?”朱子说:“不会,因为虽然我看的是风水宝地,但是是他在用,有没有好结果,要看他有没有福气。他没有福气,我算得再好他也旺不起来。”
就风水而言,看归看,但是该得的才会得,得不到的还是得不到。一般人说的风水看对了就旺,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就没有天理了。福地还需要福人居,再好的风水,居住的人的品德不好,还是兴旺不起来的。
故事讲完了,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来两个故事都在强调同一个道理:福地福人居,人品才是最好的风水。
也许有人觉得故事不够真实,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实际上它体现了中国人最朴实最高级的风水观。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从风水本身给大家深入说一下。
3
风水一词最早起源于葬学,晋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有意思的是郭璞还是温州城的设计者。他在建的时候不光是考虑到风水,还考虑到地质的实际情况。因为温州北岸的土是比较松软的,受沙石的冲刷,地基不稳,故把整个城市建到南面。温州实际上是坐南面北的一个城市,他根据温州周边所有的山势山形设计了温州城,周边的山势山形正好是北斗七星的形状。
温州市为了纪念他,其中有个西公山,后来改成郭公山。所以说,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风水学本身其实是一套很复杂的理论,它包含了:观天、辨质、察形、乘气、方位、定位、择时、施工、循礼、积德等等各方面的内容。
用现代眼光看,风水理论实际上就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
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所以说,勉人尽孝,劝人为善,催人向上,使人得福,告诉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优化自然环境来改善提高人生和社会。这才是风水学的基本理念与最高目标。
福由心生,地由心造。我们讲究外部的风水是为了改善适应环境,但起决定性的终归是人内心的风水。一个人勤勉自强,修德进业,广种福田,风水自然错不了。
有哪些让你醍醐灌顶的话?2893 赞同 · 78 评论回答2953 赞同 · 81 评论回答2961 赞同 · 81 评论回答2975 赞同 · 81 评论回答3060 赞同 · 81 评论回答3068 赞同 · 81 评论回答3072 赞同 · 81 评论回答3074 赞同 · 81 评论回答3078 赞同 · 81 评论回答3180 赞同 · 83 评论回答3181 赞同 · 83 评论回答有哪些道理你后悔知道的太迟了?6095 赞同 · 229 评论回答6328 赞同 · 231 评论回答6335 赞同 · 231 评论回答6375 赞同 · 232 评论回答6685 赞同 · 240 评论回答6709 赞同 · 240 评论回答6778 赞同 · 240 评论回答6785 赞同 · 240 评论回答6795 赞同 · 240 评论回答7123 赞同 · 244 评论回答7138 赞同 · 246 评论回答如何做到说话有分寸?1296 赞同 · 47 评论回答1396 赞同 · 49 评论回答1402 赞同 · 49 评论回答1418 赞同 · 49 评论回答1490 赞同 · 50 评论回答1500 赞同 · 50 评论回答1510 赞同 · 50 评论回答1511 赞同 · 50 评论回答1513 赞同 · 50 评论回答1613 赞同 · 57 评论回答1615 赞同 · 57 评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