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上海风水结界的起源吗?
你知道吗?今天的“大上海”是从一个“小上海”长大的,就像每个大人都是从小人长大的一样。不了解这个“小上海”,根本算不上了解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当地人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上海人的。
发源于太湖的吴淞江和黄浦江两条河,将上海分为淞南、淞北和浦东三大片。淞北过去叫疁,20世纪以后才并入上海。浦东与现在的老城厢、过去的租界几千年前还是大海。
大海与陆地的海岸是叫“冈身”,从今天江苏的太仓,经嘉定、闵行、奉贤到金山,只有冈身西面的淞南才是古上海,很小的上海,但可以说是真正的“老上海”。古上海那时叫华亭或者云间,今天的松江还有一条云间路,提醒着人们的记忆。
了解“大上海”必须知道“小上海”,同样,如果今天只知道“徐家汇”而不知道“崧泽”,也还是算不上了解上海的。徐光启去世后,后人集聚在他的墓地,逐渐繁衍形成的徐家汇,是上海近代文明的发源地。
青浦有个崧泽村,是一个叫袁崧的人去世后,他的后代集聚繁衍而成的村落,日后成了上海结界的宝地,祖宗保佑的好风水是从这里弥漫开来的。
袁崧,又叫袁山松,因为过去的史书都是竖写的,两种叫法都有历史根据。袁崧是东晋时吴郡太守,擅长散文和音乐,他创作的长歌《行路难》词曲感人,流传很广。
东晋海盗猖獗,舟山群岛有个孙恩利用“五斗米道”集聚了十几万人,经常骚扰沿海,经常攻进城市杀人抢劫,有时竟进逼东晋都城建康(南京)。
朝廷命令袁崧抵御孙恩的水军,袁崧就用当地渔民用“沪簖”截鱼的方法,在长江口的海滩上打木桩,建沪渎垒,阻拦敌船。上海由此简称“沪”,要比简称“申”早很多很多年。
袁崧的墓地周围大多是他的后裔,这一带就称作“崧宅”,因为地处水乡泽国,后人就叫“崧泽”了。“泽”有光泽、恩泽的意思,上世纪中的一次考古,才真正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的价值。
上海人最早的祖先选择在这里凿淡水井,搭建干栏式的房屋,渔猎采集,烧制陶罐煮饭,用骨笄、玉玦等打扮自己,屈指算算,这种快乐的好日子,已经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事情了。
中华五千年,上海六千年,不是随便说说的,到青浦崧泽文化遗址博物馆去看看,就都明白了。
一段历史,一个典故,一件趣事,一点谈资。听知沪者说那些曾经的上海故事。如果想得到音频文字版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沪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