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学哲学无常的起源
关于命理,多数第一反应就是庙门口的卦摊,或是某些开门营业的“大师”。近些年,由于网络文化的兴起,开门营业的小范围扩大到了网络上的圈子,基本跨过了地域的界限。这些也不过养家糊口,聊表营生,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职业而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职业算命人。
他们当中也有对于命理把握的很好的人士,通常我们认为的把握的好的标准就是算的准不准。这一小部分人,多数都与当代社会名流有些往来,因为准而名声大噪,自然而然的有摆脱“江湖”而入“庙堂”的趋势。但本质上,他们依旧归于“职业算命人”。
这部分人和庙门口的算命人的区别就在于,通过流传下来的“秘诀”“抄本”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总结,不断的完善手中的“秘诀”。久而久之,又在秘诀、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断命“口诀”,比如我们常见到的《李虚中命书》,大抵就是这么产生的。不过像这种集大成的著作,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许多人不断的总结,才会产生的。所以《李虚中命书》才考证不到具体的作者,只有假李虚中之名而作。因为最后成书的作者,在他之前,他手里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范本了,奈何自己名气才气有限,只能假名刊印。另外,在古代,出书立说,多数是庙堂所为,受物力财力的限制,普通人很难办到。所以就算是文人雅士,对于好的文章都只是相互抄录。
基于此,我们才不能轻易的去否定世间流传的“抄本”“秘诀”,而应该仔细的收集和研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大多本职不是职业算命,而居庙堂之高。只不过闲暇之余,对于命理当面喜欢收集与思考。这部分人是最容易有相关著作流传于后世的。因为其社会地位,以及文学素养,其作品多数会被刊印于世,比如《滴天髓》。虽然文字晦涩难懂,但不妨碍其流传于世。当然,这部分人的著作最为人熟知,所以很多人去研读,很多人去注解。不用说,也不会有人轻视。但我们也不能去过分的解读,牵强附会。
只有了解了这些没在的联系和其形成的根由,我们才能够正确的认识命理,正确的对待命运。不会因为不知而恐惧,也不会因为不知而盲从。依据命理学的理论,数学统计,不同的八字组合近六十万种,这其中的不同,也不是有几个人或者哪个派系能够完全解释清楚的。我们不能对于其认识或左或右,既要相信其有一定的准确率,也要相信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命理学无常理论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