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山顶,深深的海底行走--易学命理之路
小师弟说:他的一个朋友知道他学易学命理后,对他一顿鄙视,就差没说他误入歧途、不务正业。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朋友却又忍不住跑来问自己的命运如何,到底是国人根深蒂固的思维,遇有不顺,总想找人算算为何,未必相信,但求一份心安。
小师弟回想前事,一时不忿。于是,请这位朋友出门右转,走好不送。
少年意气。我听了不禁微微一笑,因为自己也曾经有过这个阶段。
正如小师弟所说,他这一段时间特别爱发言,朋友圈各种铺天盖地的更新,想拉朋友按照正确的思路学习,可惜人家都不领情,反而还觉得是你在装。我亦曾经如此,刚开始急着向全世界证明,易学并非跳大神,而是有自己理论基础和逻辑推理,需要研习大量古籍经典,要有自己的思维灵性,还要结合社会的客观实际,才能推断出正确结论。。。。。。。
叭啦叭啦一大堆,要说的太多,越发声,越嘈杂,越忙乱,越无力。
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立志须高远,做事却须从细微下手。
开始静下心,一本本古籍慢慢啃,一个个案例细细推。自从在微博开了个通道,为不认识的网友推算后,每算对一个命例,无疑就为自己增强份信心。若有些许不符,亦是学习提高的大好机会,想想为何出现偏差,经验教训亦是宝贵财富,既然真心兴趣,投入时间精力本就是愉悦之事。
每看一个八字,仿佛翻开一本本小说故事。命运的跌宕赽伏,脉络分明,丝丝入扣,有时令人不寒而栗。而人在其中,却又不能只言宿命,而不谈主观能动性。如果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知,将有不利因素降至最低,将有利因素发挥至最大。外境与内因,如何相互转化。是值得终身研习的一项命题。
有时面对浩如烟海的易学书籍,深叹此生光阴不够,有时面对外界的诱惑与干扰,如何稳住自己浮躁的心。出世和入世之间的平衡,现实物质生活和自我兴趣之间的把控。每出现一个境遇,都是人生修行的最好实践。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术数易测其实只是一种模糊预测学,并没有过多神秘之处,它用的是易学独特的符号来进行各种运算推理。正如《孙子兵法》提到庙算,即是交战双方的将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考虑进去,推演战事成败的最大可能性。“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计篇》)
易学测算只能推断一个大概率、大趋势,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事物发展最有可能的方向。就好比八字测算,根据出生时天干地支的排列,分析出命主的主要特点,再根据大运流年推算出一个大概趋势,在某一特定时段,哪个优点容易出成绩,哪个缺点容易暴露出问题,吉凶悔吝便是据此而来。
曾看过一篇报道,欧美发达国家医生的初诊准确率只有80%,而世人却对易学测算的要求却是“料事如神”。这得是通灵或者拥有某些特异功能的人才能做到。大多数的术数测算者皆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并非有什么开天眼之神功。易,无非是依循易理推算,如同演算复杂数学题,必然不是一加一等二那样简单明确。更何况,天地人三才,定数与变数同时存在,何来百分之百的精准。对于那些宣称自己百分之百,从未出错的大师,我总是先在心中打个疑问号。
因为诸多历史原因,易学这门学科地位尴尬。庙堂之高,用而不宣。学府之内,易学更多只能依附于哲学这个大范畴之下。江湖之中,从业者良莠混杂,泥沙俱下。学理派们引经据典,更多只是形而上的理论探讨。实战派们恪守师门规定,很少在公开场合相互交流提高。
世人对易学者的态度往往两极分化,要么尊称为大师顶膜礼拜,要么视之骗子人人喊打。算得准时过份将之神化,而测算稍有偏差时,动辄又嗤之以鼻。平心而论,街头摆摊算命者,只要并非有意骗财,他们其实挣的无非那么一点口水费辛苦钱,求测者大多也是抱着花点小钱算算求安慰的心理,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反倒是真正服务于大众,起到一点心理师的疏导作用。真正败坏易学行业的,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所谓大师,打着济世救人的旗号,行故弄玄虚之事,无论看起来如何高深莫测,终究还是沽名钓誉、误人害已。
能过名利关者,真心不易。把易学当作一门普通的正常学科,踏踏实实地研究,才是真正求学之路。
想想气象学,最早天气预报准确率之低都被老百姓编成各种段子调侃。而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天气预报可以精准地显示一日之内将在何时下雨。就连我每日出门之前是否晾晒衣被,只须先问过四只猪,让他查看云图,便很少出错。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容易之事,不忘初心,方能始终。仅以此文与同好者共勉。
绿窗小语
2023年1月9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