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占卜测八字看婚姻问工作是不是迷信?关于《周易》道教在历史上的影响
周易预测婚姻看工作是迷信吗?(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群聊)
应该不止一个人有这样的发问。问这个问题的人或是从来没有找人去测算过的。
引出这个话题,是我做为一个从事这个行业有26个年头发表下个人心里的感慨。
………..
这个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
有相当多的大部分国人,一方面口里喊着破除迷信的口号,凡是涉及算挂,八 字,风 水都是迷信,在整个中国网内都是通杀。但另一方面国外引进的塔罗牌,星象推算却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一方面在佛教庙堂里烧香拜菩萨属于民间信仰,不属于封建迷信。而另一方面在民间做的烧纸屋烧冥币给去世的亲人又属于迷信。
在这里我想先问一下各位我们的文化渊源在哪里?因为现存的文化现象必然有一个的源头。
翻开百度,可以看到《易经》属于五经之一。
再去查文献资料不难看到,在仓颉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就有了《易经》八卦图,而道家是诸子百家之前就存在的。在现代找到的甲骨文中,发现的内容都是几千年前的先人对打猎,气象,出师的占卜记录。足以证明,春秋战国之前道家文化是多么盛行。。证明先有周易八卦,后有文字。先有老子,后有孔子。在如今,老子在世界文化地位高于孔子。并且道家文化的源头就直接影响到后人的形态意识。
可以说孔圣人的儒家理论都是从《周易》里的64卦的卦义中找到的。卦辞是周公注的,爻辞是孔子注的,证明道家文化深度高于儒家并且孔子注的爻辞大致内容是教化如何做人的道理。而那些道理又是根据卦象和爻象的变化思路去写明的。于是在外国人眼里,我们是神秘的东方文化。
《周易》文化对后世人的文化影响是很深刻的。
易是什么?易是变化的意思。周易就是周密变化的学问。
《周易》从阴阳消息引化穷则思变,物极必反。从天尊地卑引化儒家六艺礼乐。这样的道理直接影响到了国人几千年年来的形态意识。我们从来就不是遵循教条主义思维去办事。从来不是靠掠夺去治国的和平理念。
《周易》对科学的影响则更大更深远。
当今发现的宇宙起源大爆炸论与易经里提到的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再而相荡成六十卦的这个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道派根据《周易》理论随时间的发展又衍生了中医,地理,宅相,八字等等。
然后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大项是出自道家:指南针和火 药,除此之外,用石膏制作豆腐也是道家的丹房里偶然发现的,原始的织网捕鱼也是根据卦象发明的,现代的二进制计算机也是根据《周易》的64卦的排序原理发现的。说明道家的周易理论系统能给人在各个领域上得到更宽阔的思维启发。道家思维爆发的力量是很可怕的,难怪在日本侵华时期他们不灭佛教而独灭道教。
鲁迅先生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所言“前曾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流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鲁迅先生在这里,是用及其简洁的语言,肯定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将就传统文化一起贬低的意思。因为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的一种学术偏见。即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一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儒家文化的身上,认为道教文化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甚至主张予以彻 底消灭.但这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而且在学术上往往带来一些非常片面的看法,阻碍我们全 面地了解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因而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学术偏见.由于鲁迅先生是“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 其透彻的了解,所以他能向这种传统的学术偏见挑战,提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样一个科学论断,令人为之耳目一新。
那么后来又为什么这些内容又成了封建迷信呢?
这需要从历史原因找起,从汉唐时代乃至宋朝,中国是全世界醉富裕的国家,兴盛的程度可以说是万国来朝。当时的日本,越南,朝鲜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经历元朝,明朝和清朝在这三个朝代里,虽然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族人统治,但是道家和传统文化并没有溟灭,反而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展。
而在近代雅片战争开始到建国之前,中国遭受了前所末有的洗劫和屈辱。在那个年代各个有识之士和爱国青年为了救国纷纷起来革 命。在革 命的同时又在反思我们国家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把根源指向儒家和道家文化。为什么我们打不过人家?为什么我们自己发明的火 药却被别人加工后变得威力更大的被人挨打?都认为是传统《中庸》文化思想作怪,都认为国人需要向国外学习更先进的科技文化。当然在雅片战争开始到建国后期,根据国情来说这个思维是符合时宜的。
经过近年来的政策放开,经过40年两代人的努力,我国的科技国防国力已经得到的飞速发展,按照这个速度我们国家距离崛起于世界不远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文化与历史有什么关系?我到底在说什么?我到底要说什么?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在当代我们国人已经失去了本土文化的自信。
这种本土文化的自信缺失让很多人抢着购买国外的名排包包,现如今我国的华为5G技术已经是站在世界科技前列了,依然还是有很多人去购买苹果,中国正在开始崛起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依然有那么多人去出国留学并选择在国外定居,,,
越来越多的乱象说明,中国本土的文化已经到了非拾起不可的地步了。
大幸的是:在近来几年国家机关人已经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今年初国家已经颁布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我认认真真的读完,其中就提到了“坚定文化自信,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那么,我不禁要问《周易》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请看下图:
这是2023年5月4 号发表在南京晨报上的消息。证明《周易》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那个时间内就提上了议程,可恨的是与此同时韩国也在抢先申请《周易》申遗,韩国说《周易》是他们的祖先发明的。一旦让韩国人通过了这项申遗,那起不是韩国成了我们整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吗?我们还有什么脸面面对自己的祖宗?
道家《周易》对文化的影响直接关系国家兴衰。今日之中国,有现代学术之名家,专家,而称得上大家却是凤毛麟角,何因?在己国文明不立之境下,很少产生世界知识,原创之现代学术难以产生,唯名家可期,名者正也。实则随之,博约以通识,诸贤皆通而致之,此犹夜航之灯,则待而能明之!
民 国时诸贤有注意《宋史》及重修之意,概明有宋对后世之影响,然至今仍旧。今人对科学之认识犹知无定论,因发展变化尔,况人文之定论,此忧通识之难矣,况以往之常识为定,积非成是,以谬为常。其中大之事莫过于二,一者政 治上意识形态的官学化,二者帝统代道统的文明异化,前者以程朱理学,后者乃降孔子为先师,虽后者至明嘉靖而成,然前者以宋理宗时的子学官学化为始。历史不是数学,结果的因循只能是文明的衰败,而结果的形成因由砖制的加强,其间松紧反复已无法根本上改变所成之果。汉唐时代,华夏鼎盛,道家与道学盛行。汉以文化成族,唐以文化成天下,宋继其成而天下已危,遂文化收紧易为一统,唐宋一变为宋明。事则以金灭北宋为始,后虽有疆界之阔,天下之局,然文化之扩张性已亡而致今之寡国之势。由这条线性呈现余从历代孔庙升降,从祀变化而得,则自北宋罢“道学"之名后至此时的百余年间必有道学发展之过程,观史而知其然,然过往之史料仅形其一斑,因而无法叙其所以然,此犹阴云难散于风反增其势矣。文人化政 治是文明的进步,而窄化为思想化政 治则是后退,其后果必然是权利角逐的失衡,从限君权而至集权,即便是去君而后亦难阻人类的文明性衰降,其间虽有治理效能及科学提升带来的弥补。这就更加突显了人类区域文明的客观历史主体性与个体化人文水平的普及,前者为后者之本,后者为前者之实,偏失于一则两者皆废,而由此带来的民族,地域,意识形态。此述言,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从秦始皇万世一系的妄想,中间虽有汉承三代,唐明道统的正常化发展,然又始自南宋高宗的帝代道统的逾越,中经明太祖废相,终至明嘉靖帝代道统而成制遗害至今而不止。韩欧之后儒家子学化运动高张,举道学以为帜,而有新学,蜀学,朔学之兴,后致新旧党争,其间举王安石为配祀而不足。北宋灭南宋立,有归罪以新学者,秦桧配合高宗的中兴运动,以帝统为道统而预思想于一,投献者必谀名以元圣,其间洛学相和以起。其后政 治化的党争愈演愈烈,终以黜安石抑蜀学扬程朱而止,道学之名有定,言击诸学,攻讦光桧,而脱其庇护之实。至嘉靖又起罢汉儒而无可与匹,明崇祯时以将亡之威入六子于孔门先贤,清延之欲入朱子于配祀而止于十哲。自乾隆嘉靖,始灭道教,尊佛学优先,灭儒家子学化运动终以易唐宋为宋明,六艺失名,经学失位,文明上的先圣孔子沦为儒家所挟,文化散而无统,干支不明,本末淆乱,至今难振,其间虽有心学,汉学之起,终亦不脱其局,难析其史。故而宏大历史的叙述必以清晰之历史脉络与具体节点事物为依凭,否则易蹈后理学时代的惯性叙述,而近之以论代史之弊其所同工也,皆待切磋才以斧正。
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中兴假象与文化衰落。况乎成 人之美犹难,何况成 人之道者也,圣人不负世人,而世人却负贤圣,千古如是。学问之道不能明史,则此专家之学比纸上将军若何。
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当无为和无不为齐物的思想,取消一切差异,让世界按照他原来的样子运行,这个原来的样子,就是自然而然,就是道!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宣扬迷信思想,而是在当今全国的风 水师和预测师的起码上千万,鱼龙混杂,分不清是是非非,国家应设立相关的科考部门,持证上岗,让那些有真材实料的高人 大方光彩。让易学爱好者在科学领域有创新的科技成果。我们渴望崛起,祝愿我们这个国家早日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