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八字零基础第二课八字基本原理
八字基础原理
1.八字天文学意义和历法基础
2.从天文学和历法角度去分析八字的柱位含义
教学目的:通过对八字古天文学的意义和历法基础的讲解,让大家能够从天文学、历法的角度去认识八字的柱位含义。
1. 八字的天文学意义和历法基础
八字的四组干支构成其实是中国传统的时间纪历,而历法是天文学的分支学科,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来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判断气候变化和季节来临的法则。通过了解历法原理,可以让我们从天文学的角度窥探八字各柱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还是上节课的例子:乾:甲子 丁卯 辛亥 壬辰(甲子为年柱,丁卯为月柱,辛亥为日柱,壬辰为时柱)。八字的年柱(甲子)是阳历上的概念,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恒星年: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长度为365日6小时9分12.96秒),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太阳年:是指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长度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阳历的历法优点:在一年中可以明显反映四季寒暖变化的规律,有利于人们安排农牧生产。缺点是历法月(12个月)是人为平均分配的,与月相的运行规律毫无关系(朔望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月为阴晴圆缺。),无法推算潮汐的变化规律,所以不利于指导渔猎生产及航海活动。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
月柱(丁卯)是阴历上的概念,主要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来制定历法(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即以朔望月(月相周期)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阴历的历法优点:月相和潮汐之间紧密相关,对渔业指导更直接。缺点:四季变化周期不易换算,不适合指导农牧业。农历(阴阳合历):因为十二个阴历月只有约354天(朔望月为29日12时44分2秒8),比一个回归年少了11天,所以古人为了同时兼顾四季节令,以增置闰月来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十九年置七闰的方法,其中有十二个平年,七个闰年,闰年为384天。但因为平年只有354天,一年中节气仍然相差一个月,所以古人又通过建立二十四节气与阴历相辅相成,来解决农业生产时间上的问题。重点:用月相记录日期的部分是阴历,但不包含确定闰月的部分。我们今天使用的“以月相确定日期,置闰月调和年岁,以节气指导农时”的历法,实际上是一种兼顾太阳月亮运行周期的阴阳合历,又叫农历。阴阳合历是以阳历和阴历两种周期为基础,调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的历法。中国传统的历法,基本属阴阳合历系统,它既要求历法月同朔望月基本相符,又要求历法年与回归年基本相符,是一部综合阴、阳历优点,调合阴、阳历矛盾的历法。
日柱是阳历上的概念,以地球绕太阳运动时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来定义“日”。具体以太阳位于头顶的时刻(正中午)到次日正中午的时刻间隔,称为一昼夜,即一太阳日为一天。
时柱起源于天穹(即天空,地球外表层)以北极为中心的十二个方位的划分。太阳每昼夜绕北极旋转一周,分别经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方位,这十二个方位成为划分昼夜时段的尺度,用来记时,从子开始到亥结束的序列称为十二辰,后来演变成十二时辰的时称。
八字是以干支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为基本框架而搭建的时空模型,根据天体运行的变化规律来推演人一生的福禄寿夭。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十天干的来历:《山海经》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古人想象,天上本来有十个太阳,居于大海中的扶桑树,每天出来一个,轮流值日,十天一个周期,循环往复而无穷。故十天称为一旬,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符号表示。真实意义是帝俊之妻羲和占日,祭祀日,观测日,制订十天干。另外由于“天人感应的古朴观念,古人相信,天的计数当与天生的手指数相合,所以产生了以十记数的十进位制。”),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的由来:《山海经》说,“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真实意义是帝俊之妻常羲占月,祭祀月,观测月,制订十二地支。后逐渐演变为十二时辰。),由十干与十二地支顺序各取一字相配,得到60个组合,称为60甲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干支首位相配就是甲子。八字作为时空模型来模拟人的一生,以时间起盘就要有起点,五帝之一的舜帝即位时,天象现五星连珠,五星连珠是以地球为中心,金木水火土五星位于太阳的同一侧,为祥瑞之兆,该年定位甲子年,为干支纪年法的开始。)干支“60进”循环纪法最初是以天文学为基础依据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历法不但包括太阳(阳历)和月亮(阴历)的运动,还包括“水、金、火、木、土”五星的运动。古人以为木星公转回归周期为12年,木星每年所转到的方位就是其中一个地支位,这十二个位置也是12生肖的来历。土星公转回归周期是30年。据天体运行规律,以木星公转12年和土星公转30年的最小公倍数60年为一个纪年单位,定为一个元,即为年干支的回归周期。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干支纪历的演变历史,干支纪历最早是使用在纪日上,殷商时期已有干支来纪日的文献,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止,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后来才发展了干支纪年、纪月、纪时法。
在干支纪年之前,有过岁星纪年法来纪年。岁星纪年是以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为历法依据,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因此木星被称为岁星,但是八十多年后,岁星实际位置将超过理想位置一次,与实际天象不符,后来到了东汉时,废止了岁星纪年法,正式沿用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月法是从地支纪月法演变出来的,由于地支纪月法是以阴历概念为历月标准,之前讲过增置了闰月及24节气,于是规定以24节气中的交节(非中气。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为历月伊始,每年各月用固定的十二地支来纪月,即以24节气中的某一节气至下个节气交节之前定义为一个纪月单位。具体以立春这个节气为寅月开始,下个节气交惊蛰即为卯月开始,依此类推。到了汉正式使用干支纪月时,因月无天干,而年与月本为阴阳依附关系,易学已经明确规定:以阴阳之义配日月,能发光发热的太阳为阳,不能发光发热的月亮为阴。而年代表太阳的运行规律,月代表月亮的运行规律,所以年为阳,月为阴,而月亮是依附太阳而发光,所以当月无天干时,借年的天干遁出月的天干,以年求月的五虎遁歌诀就这样一直沿用至今。(五虎遁定义:五虎遁是从一个人出生的年干推测月干的方法,因全部以寅月打头来排列,寅为虎,故称为五虎遁,在没有互联网的古代,五虎遁歌诀是八字排盘时排月干之用。年起月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例如:乾:甲子 丁卯 辛亥 壬辰,年干是甲,那寅月的月干就是丙,那卯月生人,月干就是丁。因为卯月是寅月的下一位,月干丙的下一位是丁。那大家一定会问,现在都有排盘软件了,你讲这个五虎遁有啥意义啊?我首先声明哈,我的课没有废话,全是重点,重点来了,讲这个五虎遁其一是让大家有一个基本了解,毕竟嘛作为专业人士,五虎遁是啥都不知道,说出去让人笑话。第二是让大家知道一个概念,八字的月柱的天干不是自有的,是通过年干遁出来的,所以八字非常重视月支,取格局也是重月支月气,另外上节课讲到大运是从月柱延续出来的,所以你看一些古籍中经常提到“大运重支”,就是这个原理,因为月柱没有自己的天干,所以大家以后在判断格局和大运时,要特别重视月支月气以及大运的地支,而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别人学八字只知道照本宣科,而我对你们要求较高,要知道出处和本源,这样你才能分辨书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谬误,毕竟八字不管是古籍也好,现代人写的书也好,里面的坑实在是太多,我希望大家以后学习也要养成这个习惯,要去溯源并思考,现在由我给大家总结,你可能觉得你少走了弯路,但其实对于你们养成这个学习思考的思维是不利的,大家慢慢来吧。)
干支纪时法是从地支纪时法演变过来的,至于它始于哪个朝代,目前学界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结论。时柱没有自己的天干,因为时是空间标识点,标识的是太阳一昼夜绕北极一周所经过的十二个方位,是依附于日柱并把日等分成十二分而测量出的时间长度,所以日时是一组阴阳关系,日为阳,时为阴,所以时干是由日干遁出来的,以日求时的五鼠遁歌诀就这样一直沿用至今。(五鼠遁定义:五鼠遁是从一个人出生的日干推测时干的方法,因全部以子时打头来排列,子为鼠,故称为五鼠遁,在没有互联网的古代,五鼠遁歌诀是八字排盘时排时干之用。日起时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例如:乾:甲子 丁卯 辛亥 壬辰,日干是辛,那子时的天干是戊,往下排就是己丑、庚寅、辛卯、壬辰,这个八字辰时的天干就是壬。所以说古籍都是很重视月支和时支的,以月支时支为门户就直接下断语进行一些类象,就是因为月和时自身没有天干,是通过年日遁出来的。另外小运是时支的延续,所以大家通过小运对流年进行辅助判断时,也是侧重小运运支来进行推断类象。)
2. 从天文学和历法角度去分析八字的柱位含义
八字是一种时空记历,我们通过天文学和古历法的学习,一是了解八字各个柱位形成的本源;二是了解八字四柱所代表的含义;三是定阴阳和体用。(阴阳的基础原理要下节课给大家细讲,所以第三点在这里先不展开。)八字里面的年月日时,其实涉及到太阳、月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问题。
年柱反映的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两者空间位置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记录的时间长度,时间是看不到的,所以要通过空间坐标才能产生时间计量,而十二地支本身就是空间坐标。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月亮也是参照太阳才能完成时间记历,所以年是一个参照物的概念,是一个虚的坐标系标准。
月柱除了是通过月相变化来记录历法外,之前我们学到月还通过置闰来调和年岁并且增加了24节气来指导农业,所以它更重要的是意义是承载了四季的交替以及节气的变化,是与温度和物候有密切关系的。
日柱代表地球的自转,因为黄赤交角以及与太阳的距离的不同而产生了一昼夜,它所代表的也是一种空间的位置和时间的长度,另外月亮绕地球公转,所以地球对于月亮来说是参照物的概念。古代的占星理论都是以地心为不动点来参照的,以地心为中心来观察太阳以及月亮的变动规律和周期,所以综上两点,日干在八字里是作为参照物来看,它也是一个虚的参考系标准,是不参与天干的生克制化的作用的。这个概念大家要清楚,非常重要。
时柱在一昼夜的十二辰反映的也是每天温差的变化,也是承载了一个物候的概念。
那么综上所述,我们想表达的就是年柱和日柱是一个纯粹的参照物,它们代表的只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而月柱和时柱它所承载的是一种物候的气的概念。
3.由本课所学而延伸的干货小技法:
那今天上了这么多,大家一定也觉得很枯燥了,那下面就分享给大家一个干货,就是一个正确率达到70%以上的小技法。那我们刚才说了十二地支本身是空间的概念,而年柱和日柱也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那这个怎么去应用到八字预测当中呢?我们举例子,乾:甲子 丁卯 辛亥 壬辰,年支子水如果代表空间概念,那你可以类为命者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所以如果命主在甲子限(1到16岁之间)遇到地支为午的流年,因为子午六冲,冲代表的是一种变化,所以可以断命主会搬家。如果过了16岁再遇到午年,那不一定是自身的空间环境发生变化,也许是父母或单位领导的空间环境的变化(因为年是君位,可以代表父母或领导。),但如果同时遇到日柱辛亥(日柱代表命主自身)的天透禄辛(天透禄就是流年天干与日干相同。)或者小运地支为巳(巳亥冲,动了日柱),那就可以推断是命主本人工作环境(换工作或换部门或换工作场所)或生活环境的变化(搬家或重新租房子或者出外地换了生活环境)。有时候只流年或小运遇到天透禄就能判断命主有环境的变化,为什么呢?因为禄即为食禄,在古代就是当官的奉禄,透禄在八字里还有一种叫法,叫伏吟,即反复变化之意,这个用法还可以引申到年月时各柱位,但由于各柱位代表的主体不同,所以不能判断是命主本身,而要判断是命主父母或领导(流年或小运天干同年干),命主兄弟姐妹或同事(流年或小运天干同月干),命主子女或下属(流年或小运天干同时干),另外地支冲禄大多也有工作变化,且大部分应凶。我记得赵小帅今年的小运是丙寅,丙是赵小帅的天头禄,他应该是有工作场所的变动?大家回去可以自己对照自己的八字来验证一下正确率。